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59)Fe、~(60)Co 和~(65)Zn 的无机盐类进行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对不同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吸收和分配能力,根系吸收以~(51)Cr 为最强,其次是~(59)Fe、~(60)Co 和~(65)Zn。叶面虽有明显的吸收能力,但其吸收的重金属能通过根部排出体外。用示踪剂处理种子,萌发的幼苗亦能积累一定量的重金属,而数量较少。为了评价重金属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就小麦幼苗对重金属的浓缩和转移能力进行了定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结果在测定由 (n,γ) 反应产生的33种元素的40种放射性核素的生成率(每克某元素在反应堆的一个给定中子通量下每秒产生的某核素之原子数)之间的比值时发现,用~(177)Lu的生成率和~(176)Lu(n,γ)~(177)Lu的热中子俘获截面的文献值 (2.0±0.1)×10~3靶计算得出的表现中子通量,与用~(51)Cr,~(45)S,~(49)Fe与~(111)Ce等的生成率与产生它们的热中子俘获截面的文献值计算得出的表现中子通量的平均值之比值,不是预期的1,而是2.82。  相似文献   

3.
水生生物(包括一些鱼类)对放射性核素有较强的积累作用,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为此进行了许多示踪和现场的实验研究,但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的研究,国内外尚少见有报导.锌是许多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但若水中锌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引起生物摄食下降、生长缓慢、生殖力降低,甚至死亡.本文的目的在于应用~(65)Zn 研究鲩鱼及鲮鱼两种淡水鱼的代谢情况,了解其器官或组织对~(65)Zn 的积累和排除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温度25±0.1℃,离子强度μ=0.1(KNO_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正辛烷基亚氨二乙酸与Mn(Ⅱ)、Fe(Ⅱ)、Co(Ⅱ)、Ni(Ⅱ)、Cu(Ⅱ)和Zn(Ⅱ)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 Mn(Ⅱ) Fe(Ⅱ) Co(Ⅱ) Ni(Ⅱ) Cu(Ⅱ) Zn(Ⅱ)1gK_(ML) 5.79 7.05 8.07 8.72 10.94 7.731gK_(ML_2) 4.84 6.01 6.04 5.78 6.01 5.981gK_(MHL)~(HL) — 1.02 1.92 1.26 — 1.41 采用过量金属离子中和曲线法和过量配体中和曲线法以及它们联合求解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数据井对处理方法作了适当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长期的野外调查,重点寻找自然条件下放射性核素富集植物.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地上部分镭(226Ra)和钍(232Th)的平均含量(比活度)分别为248.4和679.8 Bq·kg-1,变化范围为118.3~565.6和158.3~2 272.9 Bq·kg-1.地下部分(根)226Ra和232T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7.8和314.3 Bq·kg-1,变化范围为103.8~239.8和149.3~563.6 Bq·kg-1.对应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平均值为1.88和2.74,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平均值为1.57和2.02.芒萁对镭和钍有显著的富集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植物中的超富集机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法测定缬草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马弗炉干法灰化法消化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天然香料植物缬草根中微量金属元素,检测出 K,Ca,Na, Mg, Fe, Zn, Cu, Co, Ni,Mn, Pb 等11种元素,其中 Fe, Zn, Cu, Co, Mn, Ni 等 6 种人体必需元素,加标回收率在( 96. 4~ 105.5)%.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 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得的14.9 MeV 中子~(65)Cu(n,2n)~(54)Cu 和~(46)Ti(n,p)~(46)Sc 反应截面分别为9334±32和297±10mb,测得的14.62MeV中子~(63)Cu(n,α)~(60)Co 反应截面值为42.3±1.5 mb.单能中子由 T(d,n)~4He 反应获得,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在文中还把本文的结果与其他一些作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一种测定海洋生物中~(90)Sr,~(157)Cs和~(144)Ce的放射化学方法.~(137)Cs被磷钼酸铵(AMP)选择性吸附并为碘铋酸钠(Na_3Bi_2I_9)进一步纯化.~(90)Sr-~(90)Y和~(144)Ce在pH 1.5和4.5的条件下经草酸盐沉淀初步分离.用8NHNO_3-0.1M NaBro_3氧化~(144)Ce,在二一(2—乙基已基)磷酸(HDEHP)—聚三氟氯乙烯(Ke1—F)萃取色层柱上选择性分离.为了测定~(90)Sr,将子体产物~(90)Y再用HDEHP——Ke 1—F柱在pH0.8—1.0 的条件下选择性分离.系统分析简便、快速而准确.程序的去污系数良好,>10~3.化学回收率与放化回收率一致.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海洋放射性调查中~(90)Sr,~(137)C_s和~(144)C_c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北京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药物实验室利用引进的CS-30回旋加速器已生产出~(67)Ga和~(201)TI等放射性药剂.~(67)Ga构橼酸注射液作为一种放射性药剂其稳定元素Fe,Cu和Zn的含量要有所限制,所以各国药典都规定了这些元素的最大允许含量.由于~(67)Ga寿命很短,分析方法必须简单快速.一般采用点滴分析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采用K_4Fe(CN)_6作试剂,测定~(67)Ga中锌的含量,实验发现,此方法在点滴盘上很难准确鉴定出20μg/mL的Zn~(2+),所以寻找一种简单、快速而灵敏的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双硫腙滤纸法较好地解决了~(67)Ga产品中锌含量的测定.分析一个样品仅需1min,效果明显,已正式用于~(67)Ga产品分析.1 双硫腙法由于双硫腙能同锌等重金属生成难溶带色内络盐,它在中性、碱性和酸性溶液中形成紫红色盐能溶  相似文献   

10.
在温度下25±0.1℃及离子强度μ=0.1(KNO_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法,采用过量金属离子中和曲线法和过量配体中和曲线法以及它们联合求解的数学处理方法测定了正己烷基亚氨二乙酸与Mn(Ⅱ)、Fe(Ⅱ)和Co(Ⅱ)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Mn(Ⅱ):lgK_(ML)=7.05,lg K_(MHL)~(HL)=1.72,lgK_(ML_2)=5.50;Fe(Ⅱ):lgK_(ML)=7.62,lgK_(MHL)~(HL)=1.31,lgK_(ML_2)=5.51;Co(Ⅱ):lgK_(ML)=8.86,lgK_(MHL)~(HL)=2.19,lgK_(ML_2)=6.83。对络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活化法分别以~(56)Fe(n,P)~(56)Mn和~(63)Cu(n,2n)~(62)Cu反应截面为标准,测量了14.61Mev中子的~(64)Zn(n,2n)~(63)Zn反应截面,其值分别为190.1±5.3mb和196.3±7.7mb。又以~(27)Al(n,P)~(27)Mg反应截面为标准,测量了14.13Mev、14.61Mev和14.85Mev三个能点的~(64)Zn(n,2n)~(63)Zn反应戡面,其值分别为116.0±8.7mb、189.4±14.2mb和197.2±14.8mb。活化生成核发射的γ射线用高纯锗(HPGc)γ谱议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放射性核素泄露到海洋中的迁移规律,针对浮动核电站在海上发生严重事故这一情况,提出了基于瞬时点源约瑟夫模型的改进核素迁移模型,考虑海洋中放射性核素衰变和浮动核电站移动这两个因素。并以核素~(137)Cs为例,研究核素~(137)Cs在发生核事故后在海洋中的迁移扩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浮动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放射性核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椭圆形,且沿着船舶运动轨迹方向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其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高,并向四周递减扩散。改进的核素迁移模型可为海洋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实现对浮动核电站核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67Ca0.33Mn0.9A0.1O3(A:Cr,CoFe,Cu)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单相性很好;以元素Cr,Fe,Co替代时,样品呈现较均匀的颗粒,而元素Cu替代时样品呈大片状结构,空洞半径按替代元素Cr,Co,Fe,Cu的顺序逐渐变大,说明替代元素与Mn离子的半径之差Δ是影响样品空洞半径及缺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纳米结构Co0.8Fe2.2O4多孔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0.8Fe2.2O4多孔微球由许多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直径约200 nm.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Co0.8Fe2.2O4多孔微球的变温磁性,发现低温下Co0.8Fe2.2O4多孔微球存在显著的正交换偏置效应.组成Co0.8Fe2.2O4多孔微球的纳米颗粒可看作一个表面反铁磁排列与内部亚铁磁排列共存的系统,且内部亚铁磁与表面反铁磁的相互作用为反铁磁性,Co0.8Fe2.2O4纳米颗粒系统具有正交换偏置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能球磨法和粉末烧结法制备了MnFe_(1-x)Z_xP_(0.77)Ge_(0.23)(Z=Co,Ni)系列化合物,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结构、磁热效应及电子状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均形成Fe2P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用Co和Ni分别替代Fe,随着Co和Ni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a逐渐减小,c逐渐增加.磁性测量结果表明,MnFeP_(0.77)Ge_(0.23)化合物的居里温度为360K,用Co和Ni分别替代Fe后,随着Co和Ni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居里温度、热滞和等温磁熵变均降低.FeL_3边XANES分析结果表明,用Co和Ni分别替代Fe后,Fe的+3价态减弱,Fe的+2价态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补偿法”测定了电对 Fe(phen)3_-~(3+)/Fe(phen)3_-~(2+)和 Cu(phen)3_-~(2+)/Cu(phen)_-2~+(phen 为邻菲绕啉)的标准电极电位。前者1. 0636伏,后者为0. 0144伏,说明经邻菲绕啉络合后,提高了 Fe(Ⅲ)的氧化能力,相反降低了 Cu(Ⅱ)的氧化能力。由于 Fe 电对的测定值基本与文献报导相近,故方法是可靠的。对于半反应 Fe(phen)_3~(3+)+e≒Fe(phen)_3~(2+)的标准电极电位数据,已有报导,但对半反应 Cu(phen)_3~(2+)+e≒Cu(phen)_2~+的标准电极电位及测定方法尚未见报导。本文应用“补偿法”测电动势的方法,验证了铁离子邻菲绕啉络合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同时测定了铜离子邻菲绕啉络合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非晶合金(Fe_(1-x)Co_x)_(77.5)Nd_4B_(18.5)(0≤X≤1.O)的~57Fe穆斯堡尔谱和磁的特性.假设Co原子磁矩保持1.21μB,则Fe原子磁矩随着含量X的增加而增加.Fe磁矩的增加与Fe的平均超精细场的增加是一致的.当Co含量在x=0.7时居里温度达最大值,在室温下,晶体化的FeCoNdB合金在Co含量较小时有高的矫顽场和能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一个测量~(59)Co核磁共振效应的波谱仪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其工作频率120—240MH_2,灵敏度优于5μv可用它在77°k或室温、零场或有外加直流磁场的情况下分析Co及含Co磁性物质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Zn(NO3)2·6H2O,Co(NO3)2·6H2O,Cu(NO3)2·3H2O为原料,与适量的柠檬酸配制成溶液,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选择不同温度进行烧结得到Zn0.98Cu0.01Co0.01O稀磁半导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仪(PL)、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光学性能及磁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单一的纤锌矿结构,烧结温度改善了样品的光学性质及磁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掺杂Zn1 xCoxO(x=001~002)纳米晶体.通过XRD,TEM和VSM对其结构、晶格参数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所有样品都没有检测到非晶态产物以及Fe,Co团簇等第二相,即Fe掺杂没有改变Zn1 xCoxO晶体的纤锌矿型ZnO结构、晶粒度大小以及室温铁磁性.随着Fe掺杂浓度的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等磁性参数都有相应的改善.Fe掺杂还引起了交换偏置,并且,该现象随着Fe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是,单原子Fe对饱和磁化强度的贡献低于单原子Co对自发磁化强度的贡献,这表明Fe,Co共掺杂ZnO材料与Co掺杂ZnO材料的磁性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