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轨道变形是有碴轨道结构无法避免的 .通过轨道不平顺的描述 ,预测轨道不平顺的变化规律是近代轨道力学的基本课题 ,也是制定养护维修计划的关键 .据此在介绍轨道不平顺的分类和分析国外有关轨道高低不平顺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利用特性矩阵描述轨道变形并进行预测的方法 .这一方法利用动态实测数据 ,全面反映不平顺的影响因素 ,适合于不同的线路条件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混凝土轨枕条件下轨道电路道碴阻抗幅值与幅角回归模型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对两个区段实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出道碴阻抗幅值与幅角回归模型,验证了回归模型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扣件的健康状态是保障轨道车辆正常运行的关键.当前人工检测轨道扣件效率较低,具有缺陷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4算法的轨道扣件与检测.在YOLOv4网络中,利用CSPDarknet53第二个残差块嵌入conv卷积结构与YOLO头部结构,增加输出端,并进行网络中的上采样与下采样.与YOLOv4原算法模型相比...  相似文献   

4.
IMM算法在飞行目标无源跟踪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空中目标的运动状态多变,用单一跟踪模型很难描述目标的特性.通过分析飞行目标的空中运动关系,利用IMM(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算法,结合CV(constant velocity),CT(constant turn)和PVT(planar variable turn)模型对空中高速飞行目...  相似文献   

5.
应用热网络数学模型及温度场的数值解法,通过计算圆柱形目标在轨道高度、目标大小不同时的表面温度,发现轨道高度与大小会影响目标表面辐射及表面温度场的分布,从而影响突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东南地区某简支梁桥上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的持续监测,重点研究了夏季高温下轨道结构温度梯度分布规律,采用高阶矩法建立了轨道结构夏季温度及温差概率统计模型,确定了具有一定重现期的轨道结构温度与温差代表值,提出适用于我国东南地区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夏季横、竖向温度梯度拟合模式.试验研究表明:夏季轨道中部从上至下对应超越概率0.01的高温代表值依次为47.7℃、40.1℃、36.9℃与35.8℃;晴天温度梯度分布均匀,轨道结构横、竖向分别于17:00、15:00达到最大,温差可达6.7℃、12.2℃;竖向和横向对应超越概率0.01的正负温差代表值分别为16.16℃、-6.32℃与7.75℃、-4.43℃;竖向正负温差代表值采用指数形式进行拟合,其分布规律与中国铁路桥梁规范相近,横向正负温差代表值可采用折线形式进行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一种简化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列车—轨道和路基—土层—建筑物的二维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计算了列车引起的振动在土层中的传播特性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吻合,可为进一步研究振动环境控制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RPC格构型轨道板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材料的特性和普通混凝土轨道板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RPC这种超高性能的材料应用于轨道板的思想.根据设计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的受力特点,建议采用格构型RPC轨道板,并给出了其设计图.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类型板式轨道的三维空间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轨道板应力位移的比较分析,证明了采用RPC格构型轨道板是合理和安全的,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板式轨道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RPC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浮置板轨道隔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浮置板轨道的动态特性,根据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两种浮置板轨道的计算模型.应用所建模型对长、短两类浮置板轨道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浮置板轨道对于隔离钢轨传递给基础的振动有显著作用,长浮置板轨道的隔振性能在力的作用处稍优于短浮置板轨道,但沿钢轨方向短浮置板轨道的振动衰减比较快.浮置板系统的固有频率越低,隔振性能越好.可以通过增加浮置板质量和降低浮置板支承刚度的方法降低浮置板轨道系统的固有频率,以达到较好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CAD模型的目标运动估计和目标轨迹实时生成方法,分为两步:首先采用立体视觉系统由图像特征点求出目标特征点的每个采样周期的空间位置;然后由其匹配模型的特征点集,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目标运动参数,有了上述参数,就可以设计与伺服系统事宽匹配、消除图像处理延时影响的目标轨迹生成器,文中对目标的运动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文章创新之处在于推导了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运动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