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州龙泉县(今遂川县)萧氏家族是北宋中期以来崛起一个科举家族,其家族科举兴盛,家族人物也有通医理者,所谓尚医士人也,并且家族人物关涉北宋晚期政治甚深.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的缺失,使得其家族被长期湮没,只有零星记载在国史中.萧氏祖居地江西吉安遂川县雩田上洲出土多方其家族墓志铭,保存至今有《萧世范墓志铭》《萧拱辰墓志铭》.笔者在前往雩田上洲调查时,在友人协助下又获得《民国十年辛酉遂川上洲萧氏十二修族谱》,该族谱保存有清嘉庆时期重修祖墓而留下的《萧世京夫妇墓志铭》《萧世范夫妇墓志铭》,以及部分北宋人物传记,对于重构北宋龙泉萧氏家族及其研究大有裨益.文章利用《续资治通鉴长编》、各类地方志、族谱、墓志铭来重构北宋龙泉萧氏家族及探讨各类材料对于家族研究的长处与限制.  相似文献   

2.
吉州龙泉县(今遂川县)萧氏家族是北宋中期以来崛起一个科举家族,其家族科举兴盛,家族人物也有通医理者,所谓尚医士人也,并且家族人物关涉北宋晚期政治甚深。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的缺失,使得其家族被长期湮没,只有零星记载在国史中。萧氏祖居地江西吉安遂川县雩田上洲出土多方其家族墓志铭,保存至今有《萧世范墓志铭》《萧拱辰墓志铭》。笔者在前往雩田上洲调查时,在友人协助下又获得《民国十年辛酉遂川上洲萧氏十二修族谱》,该族谱保存有清嘉庆时期重修祖墓而留下的《萧世京夫妇墓志铭》《萧世范夫妇墓志铭》,以及部分北宋人物传记,对于重构北宋龙泉萧氏家族及其研究大有裨益。文章利用《续资治通鉴长编》、各类地方志、族谱、墓志铭来重构北宋龙泉萧氏家族及探讨各类材料对于家族研究的长处与限制。  相似文献   

3.
高密单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化世家。明末,这个家族以科举起家,此后200余年保持门第不坠,涌现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他们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了明清时期齐鲁文化的繁荣。高密单氏家族独特而出色的家族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薛奎是北宋前期的一位名臣,其家族现存十方墓志。通过对薛奎家族现存墓志的分析,梳理了薛奎家族的世系、仕宦过程及婚姻状况。绛州薛氏家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例子,薛奎祖上三代均无人仕宦,后由于薛奎科举中第且仕途显达,其家族成员凭借薛奎荫补入仕,薛奎子女也得以和知名之士联姻,家族迅速发达。但由于后人们在仕途上乏善可陈,薛奎去世后,薛氏家族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中大量的科举家族的婚姻研究得知,清代汉族科举家族间的联姻,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孙家鼐家族为例,可看出科举家族联姻的一些地域特色、门当户对以及具有姻亲间存在相互奥援扩大家族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密诗派”是清代中期的一个重要诗派,影响甚广,以至广西、江西等江南各省俱有“高密诗派”。作为山东著名的科举世家,高密单氏在“高密诗派”的形成与绍述广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台市莱山区西解甲庄李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是一个繁荣的科举世家,这个家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家风优良,耕读传家,崇德尚义。其孝义、廉政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重教尚文、廉洁自律等家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多年以来,该家族上慈下孝,恩爱和睦,人才辈出。研究西解甲庄村李氏家族的发展与历史传承,发扬其忠孝两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对全国农村的村庄发展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西临桂出现了一个以陈宏谋、陈兰森、陈元焘、陈继昌等为代表的文学家族,其成员在科举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清代广西无出其右,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远不如在科举和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与这一家族的文化特点有密切关系。因此,这在清代广西的文学家族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对科举考选问题十分重视和关注,他曾对选拔的方法、录取的公正性、考试的公平性等问题提出过诸多主张和建议,为北宋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北宋翰林图画院人员属于胥吏阶层,其中少数人供职画院若干年后有出职为官的可能,但在等待出职的年限、出职资格、官品、服饰等方面都有诸多限制,授官的图画院人员在经济待遇方面并无明显改善。翰林图画院人员的整体地位低于文臣、武将、内侍官及伎术官中的医官和天文官,但高于中央机构中其他部门的工匠和翰林院其他伎术人。翰林图画院对民间画工具有吸引力,但是善画的文人却很少愿意供职其中,因此,画院人员多出身于民间工匠。  相似文献   

12.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职衔包括待诏、艺学、祗候、学生、工匠五种,但没有“画学正”,也没有“供奉”;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录用方式主要有“接收”、“荐入”、“诏入”、“考入”和“学补”,但也有“保引”、“承袭”和“荫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大理国时期,也仿照唐朝和宋朝,设置了翰林学士院之类的机构,其属员有翰林学士和翰林郎等。大理国的翰林制度与宋朝基本上一样,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任职者也是通过科举选拔,为皇帝草制诏、备顾问的文学优长之士,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时间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士范围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尉闭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土范围扩大列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翰林学士自唐朝产生之日起,就是以“天子私人”的面目出现的。其职能是草诏赦、备顾问,五代尤其后周时期不但翰林学士的选任更侧重于科举及第者,其职权也进一步调整扩大,比唐代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仅充当文学侍从之臣,而且越来越频繁地兼任实职,成为唐宋翰林学士演变的重要关节点。  相似文献   

18.
从北宋真宗到南宋孝宗的两百余年间,韩亿家族在举业、仕途、学术上等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婚姻、同事、交游等方式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在努力提高个人政治、文学、思想修养和家族社会政治地位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言传身教,家法谨严,德业双修,成为当时士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北宋有“献著赐官”现象,时人将自己的诗歌、赋颂、文章等进献给皇帝,就有可能直接获得官职。宋人献著的原因,盖因献著能够得官、“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和创业君心的艺文风尚等。“献著赐官”既是特殊的选官方式和政治现象,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推动宋代文学的繁荣、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宋型文风的演进都有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20.
艮岳是北宋时期在都城东京建造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山石、水体、建筑、动植物等造园要素,创造出气势恢宏、构思缜密的皇家自然山水园林,精美而典雅。山石的设计,水体的聚合,建筑的构造,植物的配置,动物的放养,这些方面充分体现出这座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