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产业,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实现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水路交通综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制定数字航道的框架体系、技术路线及技术标准来整合各类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可行的技术架构,为数字航道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综合交通的影响最为广泛。信息革命对于交通运输非常重要。提出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质量型、效益型的超常规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借助于数字技术收集、整合、运用前沿信息和最新知识已经成为超越对手、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论文通过分析江苏省体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数字体育发展规划基本思路,从七个方面阐述实施数字体育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方案,为体育强省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我国内河航道建设飞速发展,如何加强内河航道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通过对航道信息化系统结构进行介绍,对航道信息化综合平台进行分析,从而为内河航道信息化具体实现打下了基础;通过对航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加强了提高航运管理能效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港口航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管理升级有积极意义,是与时俱进追求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必然举措,对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与水平有重要作用.该文分析了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并对信息化建设构想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城市就是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开发、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各个运作层面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纯工程的概念,而是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经济一体的范畴。因此,数字城市建设不是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简单堆积.而是信息化发展模式在城市运转中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和.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彻底革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城市信息化的内涵包含数字城市建设和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两个方面,并从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息化”在扬州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信息化建设》2010,(10):54-57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各级政府先后提出构建数字省份、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村镇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已成为发展村镇经济、富裕农民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大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从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数字城市建设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差距等方面看,积极启动和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与国际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化程度较差。SOA架构思想的出现为数字城市信息共享发布和集成架构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福建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建议>提出:"加强开发利用全省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福建'"."数字福建"即信息化的福建,是以福建省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全省各个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社区和家庭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把信息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企业、个人和家庭对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数字办公、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的需求急剧增长,大规模的智能建筑、网络社区和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和社区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加速城市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建设部相关职能部门给数字社区的基本定义:数字社区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高度集成共享,实现社区和家庭各种机电设备和安防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实现社区生活与工作安全、舒适、高效。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面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信息集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集成模型不成熟、集成模式与方法的通用性不强的问题,在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公共信息模型CIM的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技术的CIM对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描述,提出了高校信息管理的CIM建模方法,提炼出基于CIM的高校信息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应用实例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数字校园”作为“数字城市”的一个缩影,具有“数字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数字校园地图发布”系统的建设原则和结构设计,并利用.net和ArcIMS9.2,实现了校园地图发布的地理信息基本功能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信息门户功能探讨,确定高校信息门户的建设目标是高校信息集散地、数据和业务服务中心,并具备唯一身份入口和一站式服务功能的门户网站.讨论了高校信息门户的建设目标.通过对高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建成了可依据身份使用的个性化高校信息门户.为推进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和信息化进程,消除"信息孤岛",方便师生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定展,信息亿技术获得了很大进步,人类也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亿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日益呈现出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字亿的趋势.在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各类学科都在逐步实现信息化,测绘学科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测绘技术的新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字城市又称作信息城市,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互联网等技术,对城市的地理、经济、人口、资源等进行三维描述,把城市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DEM数据的采集和建立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之一,是建设数字城市的三维景观和构建数字城市工程设计的基础信息.该文讲述数字城市建设中DEM数据的采集和建立.  相似文献   

17.
祝鹏 《科技信息》2014,(9):53-54
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昆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建设的目标与内容,阐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昆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建设及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昆明"的建设,为地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地质资料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在国家基础地学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地质资料的服务质量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要熟悉和掌握城市地质调查方法与数据整合,保证城市建设数据源的可靠及利用价值.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包括城市地形地貌信息、工程地质信息、灾害地质信息、环境地质信息等,本论述通过思考使地质资料信息化,为城镇建设提供有利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科技辞典     
数字城市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开发、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各个运作层面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纯工程的概念,而是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经济一体的范畴。因此,数字城市建设不是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简单堆积,而是信息化发展模式在城市运转中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和,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彻底革命。实在的物质空间和虚拟的网络空间有机结合的数字城市,将减少城市运行中的许多资源消耗和距离磨擦,保持城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畅通、协调和高速,拓展城市…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发展,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文中对教育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无线校园网建设进行了阐述,探讨了802.11x标准、迅驰技术、无线投影设备、WLAN中国国家标准、WWAN等热点问题,为无线校园网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