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承袭分析形而上学关于性质的研究,倾向论将性质理解为不可还原的倾向,用法则作用解释倾向的识别。实质主义对倾向论的批判可见于两个方面,一是倾向论无法赋予性质坚实的本体论基础,并面临认知倒退的困境;二是性质不具有内在的因果效力,倾向论忽视了“例示”在理解性质中的关键地位。实质主义对倾向论的批判有混淆认识论问题与形而上学问题之嫌,它坚持性质有其“实质”,并用范畴性质代替倾向性质,但是其理论建构存在“乞题”的错误,难以替代倾向论。深入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需要厘清倾向论与实质主义之分歧,进一步对性质的本体论基础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发现自然律已经不再是人类科学家的特权了,最近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AI物理学家在探索如何发现自然律上有重要的突破。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智能机器都会秉持一些基本原则去发现规律,这对我们理解自然律的本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于自然律的哲学理论应该符合科学实践,甚至受到科学实践的指引。在自然律的哲学理论中存在共相论、最佳系统论等不同理论。本文尝试从AI物理学家发现物理定律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家发现自然律的标准出发,来看待不同的自然律理论的优劣,从而为自然律理论的证成寻找更为合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言意义的规范性问题是当代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典型论题,但如何解释这种规范性引发了大量争论.布兰顿、佩雷格林等人的推论主义理论支持了规范性主张.本文试图表明,这种推论主义进路有助于澄清语义规范性的具体问题.首先,通过阐明推论性规则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可知,语言不仅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指示性规则在联结与表征...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本文在梳理科学主义的各种不同定义的基础上,挖掘科学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本体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主义、方法论的还原主义和价值论的扩张主义;探讨科学中的科学主义——各种各样的科学决定论,哲学中的科学主义——科学经验主义和物理主义以及社会中的科学主义——国家科学主义等,试图揭示它们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干预主义者所持有的因果关系理论是单一标准的,他们认为因果关系的操控理论优于因果多元主义。但是,通过对因果多元主义的分类表明,伍德沃德通过批判形而上学的因果多元主义进而驳斥因果多元主义是有失偏颇的,因果关系的操控理论不仅和概念的因果多元主义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因果多元主义相互融合,而且支持概念的因果多元主义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因果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6.
围绕心-身问题,当今心灵哲学中最具影响的两派——非还原的和还原的物理主义——有着一个共识,即心灵依赖于身体,其主要根据是"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相应地,这两个派别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对于意识这个最为重要的心灵现象表现出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休谟-康德因果关系"的概念,并据此重新审视因果闭合原则和心-身问题,在接受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原-突现的方法二元论。  相似文献   

7.
“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倾向与非倾向是对世界的真实区分吗?这种区分是针对性质的吗?倾向性质是实在的吗?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示了形而上学领域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其中,作为一种彻底的和统一的反休谟主义进路,倾向本质主义对以上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从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两方面的理由来看,倾向的本质主义进路是最值得辩护的。  相似文献   

8.
对自然进行分类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需要,也是人类理解自然的第一步,但在哲学中对什么是自然类这一问题却很难解答.约定论认为 自然类是人为约定的结果,本质主义实在论认为 自然类是拥有共同本质的实体.这两种观点均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约定论很难符合我们的直观认识,而本质主义实在论所提出的本质属性只能被视为必要性质而非充要性质.该文...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深入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日益被数据决定,数据主义日益兴起并且影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数据主义强调以数据为本,在人类价值领域、认识领域以及经济和政治领域都有巨大影响,主张对万事万物进行量化分析,这种思路难以揭示事物间的真正关系、数据决策不能确保决策的道德性和准确性、对数据的神化导致人类主体客体化,其实质是背离人文主义立场。因此,从人文主义角度对数据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是重新审视人类在智能时代的主体性地位、反思人类的自由和维护人类尊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20世纪较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思想,也是极富争议的理论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证伪进行了重新理解和诠释,认为证伪是逻辑与实践的双重必然;证伪的淘汰规则并非是通过单个反例即完成对理论的摈弃;证伪不是否定理论,而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证伪的同时也意味着接受并认可理论;最后,证伪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心智因果与随附因果的讨论成为因果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助机制的概念,本文分离并说明这些讨论中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性质因果,进而分析了这一讨论中两位主要学者伍德瓦德与钟磊的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指出其优劣;最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更为简洁的干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可能更适于分析实际的性质因果.  相似文献   

12.
基础主义注重基本信念的出发点地位,而联贯主义认为基本信念是相互联系的,不需要出发点。美国哲学家普兰丁格对知识论的这两大派别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认为二者背后隐含着"证据主义"的身影,故此基础主义作为论证出发点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重新界定;而联贯主义抹杀了出发点,应予以抛弃。他如此区别对待,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以"保证"为核心的知识论大厦,而避免以证据主义为特征的"辩护说"。他的这一思想应引起学术界的哲学关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的演化形成了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两条代表性进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优点在于推理过程透明、可解释,但存在不完备、框架问题和知识接收瓶颈等问题.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泛化能力和可移植能力强,但缺陷是算法不可解释性、过拟合等问题.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有着显著的融合可能性,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两条进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还原式物理主义逐渐成为了当今关于心身问题的主流观点。在这一本体论框架内,虽然笛卡尔式的心理因果难题不复存在,但"心理因果何以可能"仍让人困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多数非还原物理主义者都接受物理领域的因果闭合性,从而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遭到了物理性质的排斥,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变得可疑,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果排斥问题"。通过考察可发现,"因果排斥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多数非还原物理主义者将"原因"等同为了"充足条件"。如果采纳另一种因果理论——干预主义因果理论,那么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将不会遭到物理性质的排斥,心理性质从而可以成为行为的原因,"因果排斥问题"也有望被消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代知识论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一直被视为对立的两个范畴,事实上,它们确定两种认识上的不同进路和视角.一味强调它们的对立性,似乎无形中失去了实现两者后出现新趋势的可能.论文通过概念的扩展、可靠主义解释,以及认识实践进路的消解尝试,认为两者的表面对立中并非只有困境,更有融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重要概念。达尔文之后,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学说:适应主义和反适应主义。适应主义者认为,自然选择是万能的,生物的进化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反适应者主义者则认为,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生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化。鉴于适应主义的广泛影响及其在理解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澄清适应主义的含义及其形式,阐明适应主义与反适应主义在生物学和哲学两个层面的争论,并指出适应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及多元主义视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量子信息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深刻的物理学理论.量子信息理论的诞生为解决量子理论中的概念困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是,在运用信息概念解决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困难时,非物质主义和工具主义又开始流行,成为量子信息的两种哲学研究进路.我们一方面需要挖掘信息概念对于我们理解量子力学可能会有的新洞见,另一方面需要警惕信息工具主义和非物质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19.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难题之一,以克莱因为首的无限主义者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都不能解决该难题,只有无限主义才是解决该难题的唯一路径。本文介绍了无限主义的主要思想之后,回顾了针对无限主义的"有限心灵"与"辩护何来"两个核心反驳与无限主义者的回应。最后本文指出,无限主义错误地把对于信念理由的无穷追问当成是我们的认知模范和理性精神的体现,这个错误导致命题辩护与信念辩护的巨大鸿沟,并且我们有理由反对说,对于理由的无穷追问并不是我们的认知模范。最终看来,无限主义并未圆满解决阿格里帕难题。  相似文献   

20.
语境主义是目前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最流行的策略之一,语境主义以语境的高低标准来划分知识的高低标准,非常圆融地回应了怀疑主义对知识的种种诘难,然而这种思路有其自身无法摆脱的缺陷,因为这种策略修正了知识论中"知识"与"知道"概念的内涵,导致"知识"与"知道"概念的相对化。针对语境主义的这种困境,新摩尔主义应运而生。与语境主义相比,新摩尔主义最独特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它采用一种不变论的立场来消除语境主义关于语境高低标准区分的困境。在这项工作中,普理查德和布莱克的成绩卓著,他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新摩尔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