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HTA)或半髋关节置换术(HA)后新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后VTE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新发VTE的25例患者为VTE组,76例术后无VTE的患者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最后应用Hosmer-Lemeshow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纳入分析的101例患者中,25例(24.8%)患者为新发VTE病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应用骨水泥、Caprini评分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以上4个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868,此时该模型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0.8%,截断值为-0.863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效能为91.09%,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VTE风险预测效果良好,有助于骨科医师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术后患者伤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模型建立。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1∶2比例匹配同期接受脊柱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186例,共281例患者按2∶1比例分为训练组(n=188)和验证组(n=93)。将是否发生SSI作为结局变量,分别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2)模型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检验;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实际决策的影响。(3)模型验证。利用验证组数据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训练组和验证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组中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OR=1.002,95%CI:1.000~1.003)、拔出引流管时间(OR=1.184,95%CI:1.04...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并验证阴道分娩后尿潴留(PUR)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1 048名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PUR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平均错判率和一致性;采用R软件基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PUR的总体发生率为8.0%.构建的预测模型纳入了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时间60 min、会阴侧切、新生儿体质量3.5 kg 4个因素,C-统计量为0.786 (95%CI:0.760~0.811).模型的平均错判率为8.0%,基于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P=0.590).结论:研发适用于PUR风险预测的列线图,可作为PUR风险预测及是否实施产后预防措施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酰胺风险评分、GRACE评分联合使用基于Lasso回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构建无创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期间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患者120例,依据最终冠脉血管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血清中4种神经酰胺Cer(d18∶1/16∶0)、Cer(d18∶1/18∶0)、Cer(d18∶1/24∶0)、Cer(d18∶1/24∶1)进行定量分析,划定风险等级。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影响冠心病的潜在因素进行初步筛选,设定P<0.1进入后续的Lasso回归分析。使用筛选后指标建立对冠心病的预测模型方程,最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并比较Lasso评分、GRACE评分、神经酰胺酶评分的AUC值,并以此评估3个评分对冠心病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白蛋白b-cox、GRACE评分、载脂蛋白A、肌酸激酶、神经酰胺评分Cer(d18∶1/16∶0)、Ce...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多模式镇痛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术后谵妄的治疗效果,将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镇痛措施,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较低,静息及活动疼痛程度评分较低.术后第1,3,7天失眠情况评分较低,术后出现谵妄的概率较低,术后第1天的血气指标PaO2,SaO2和OI值较高,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法在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等方面起积极作用,降低了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是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对照分析我科256例60镅8岁BPH患者中发生谵妄症状27例的年龄、缺氧、术前感染、术后疼痛和性格内向等,判断BPH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因素并总结对症处理方案。结果:年龄大干75岁、缺氧、术前感染、术后疼痛和性格内向的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的机率显著上升(P〈0.05)。所有患者经镇静、镇痛、改善术后体位和睡眠质量,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年龄大于75岁、缺氧、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等是影响BPH患者手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因素,谵妄的发生重在预防,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治疗后发生HT,依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3个月)情况.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房颤、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HT位置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房颤、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不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0.770、0.592,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 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为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后危险因素,及时识别有利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PVP治疗的351名OVCF患者,根据Macnab量表将术后24 h手术效果分类,将患者分为满意组(A)和不满意组(B),分析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抑郁症病史等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时间长、术前VAS评分低、有抑郁症病史为PVP术后24 h患者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PVP术后手术效果与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有关;骨折时间≤3周、术前VAS评分≥7分、无抑郁症的患者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患者身体健康,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减轻患者负担和社会资源浪费,本研究基于我国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不同于已有仅预测了再入院概率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将风险预测建模为多分类问题,实现了在时间和可能性两个维度对再入院风险进行预测.通过调整机器学习算法参数设置,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3大类共10个再入院风险备选预测模型.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备选风险预测模型中,使用多项式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准确率达到96.65%.本研究成果可以使医疗机构基于患者历史医疗数据,从时间和可能性两个维度更全面、精准地评估患者再入院风险,进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关系,并探究最低氧供(DO2min)安全阈值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76例行孙氏手术的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6例(88.6%),年龄(50.9±12.4)岁,根据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59)和死亡组(n=17),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再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经上述因素调整后的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PB时间[HR(95%CI):1.016 (1.007,1.025),P<0.01]及术后使用连续肾替代治疗[HR(95%CI):3.73(1.12,12.39),P=0.03]是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RCS模型分析显示,DO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258例与对照组2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应用孕激素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无药物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R、PR及VEGF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失眠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手术患者术后失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骨科患者术后失眠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环境因素、术后疼痛、体位不适、尿潴留、腹胀、有思想顾虑等因素。结论对骨科患者术后失眠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术后睡眠的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SOFA评分。所有患者随访28 d,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46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两组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的区别,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基本资料,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最后,基于R语言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IL-6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为68%(99/1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乳酸、IL-6、SOF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ICH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入院30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SICH患者500例,入院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CH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用OICH量表、ICH-FOS量表和MEDICH量表对SICH患者进行评分.入院30 d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28例和存活组372例,比较3种ICH量表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昏迷程度(GCS,NIHSS)、血肿体积、破入脑室和入院血糖水平是SICH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在最佳阈值处,OICH量表的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70.7%;ICH-FOS量表的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83.6%;MEDICH量表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83.0%.结论 OICH量表、ICH-FOS量表和MEDICH量表均对SICH患者入院30 d病死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ICH-FOS量表对SICH患者入院30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集成f_classif、随机森林、Lasso、XGBoost四种方法构建特征选择评分模型并筛选出关键特征,利用RUSboost欠采样处理非平衡数据,在此数据预处理基础上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SVM)和逻辑回归预测模型(Logistic)并进行对比分析,考察这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对中小企业财务困境预测效果。结果显示,在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训练中选择径向基核函数且调整c值为1.06时其测试集上的判断准确率显著高于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对中小企业逐步恶化的财务状况预测准确率达98%。这对金融企业精准评价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政府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扶持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卒中风险的预测,提出一种基于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Attention的预测模型。采用BiLSTM对患者诊断数据进行特征学习以捕获前向和后向序列数据中的信息;增加Attention机制,对隐藏层中指标信息进行权重分配来提高关键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数据集构建充分考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子,选取Logistic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确定,并定义一年为脑卒中研究时间周期,以患者当前及回归预测一年后的参数作为预测模型输入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单一模型,时序特征的提取融合Attention机制的BiLSTM模型的方法,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临床判断标准下的预测风险的效果较优,准确率达86%,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早筛查、早预防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结核病高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而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及难点。为探讨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本文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的作业特征(receiv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其预测效能,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H-L)检验评价拟合优度。经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药敏结核患者相比,男性耐多药患病风险是女性的4.366倍,P=0.0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732~11.004;与高中及以上相比,学历初中及以下的患病风险是13.627倍(P=0.008,95%CI 2.006~92.560);性格内向是保护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0.181,P=0.033,95%CI 0.037~0.872);每日肉类摄入小于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与脑转移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肺肉瘤样癌脑转移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肺肉瘤样癌脑转移的预后。研究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81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与预后数据。根据是否出现脑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使用C指数、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来衡量列线图的检验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进行肺肉瘤样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为肺肉瘤样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肺肉瘤样癌脑转移的概率预测列线图,C指数为0.768,DCA显示净收益率高,模型临床效能较好。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在脑转移基础上合并肺内转移的患者相较于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OS和CSS明显更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西普通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9 000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及血液、尿液检查,重点为空腹血尿酸(SUA)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氧化酶法,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尿酸≥420μmol/L.结果:数据完整的7 924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46.27±17.28)岁,男女比例为1∶1.14.HUA粗患病率13.1%,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2.6%,4.9%.城市患病率8.5%,农村患病率16.5%.按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性别及年龄构成计算,广西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14.6%,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肾功能下降、饮酒、工作强度、体质量指数(BMI)、高甘油三脂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西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6%,(经标化后,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年龄、肾功能下降、饮酒、工作强度、BMI、高甘油三脂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本地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