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克服总线架构的SoC设计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片内多处理器系统的通信问题,应用NoC(片上网络)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植到芯片设计中,提出了一种适宜于片上网络资源节点通信的单向总线架构。借鉴以太网数据帧格式定义了数据传输协议,利用软核处理器MicroBlazer作为主资源节点,Flash控制器和RS232串口控制器作为从资源节点,在Xilinx FPGA开发板上验证了单向总线架构的可行性。该总线易于扩展资源节点,可实现主资源节点对两个及两个以上从资源节点的同时访问。实验证明,本设计单向总线结构简单,资源节点易于扩展,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增强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十年来快速不断的IT创新造就了大批综合性的、分布式的且不断变化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跨越了从大型机到Web的多种平台.因此不同系统的互连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发挥这些系统中各种数据的作用。将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提炼、整合。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及应用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集成系统.数据集成工具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面对多种技术环境开发的基础业务系统。把业务数据迁移到综合业务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并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3.
数据仓库以传统数据库技术作为存储和管理资源的基本手段,它是诸多学科相互结合、综合应用的技术,其本身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技术解决问题.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综合试验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的设计方案,是根据数据仓库系统开发的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从技术、数据、应用三方面出发进行设计的.采用基于CORBA软总线技术的三层设计方案;设计了数据处理中心系统数据仓库的混合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数据处理中心系统存储与管理海量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种分布式实时系统的支撑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式实时系统支撑平台试图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一个开发分布式实时应用的通用框架·该支撑平台由事件总线、数据访问总线和系统服务组成,具有开放的分布式实时系统结构·概述了事件总线和数据访问总线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等·重点讨论了实现实时QoS的描述、实时QoS的映射、实时资源的监视与分配等关键技术问题·该支撑平台已在True64UNIX系统上实现,并应用于电力实时控制系统·应用表明,该支撑平台可以满足实时应用的可预见性、可扩充性、高可用性等·  相似文献   

5.
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多现场总线的嵌入式智能监控网络,以实现不同规模大型建筑或建筑群的实时监控和Ethernet远程访问.针对系统的特点,基于嵌入式系统,采用多种协议和总线组成分布式监控网络,充分发挥各总线的优势.以高性能微处理器为核心建立了系统结构和系统通信中枢,实现了多层次的逻辑处理;采用总线协议栈进行总线间的高速信息转换,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报通讯协议,有效解决了多主机通讯存在的数据丢失问题.系统具有很高的智能性、灵活性和较低的成本,证明多协议的采用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汽车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多路总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有多款车型采用了多路总线传输技术,对于汽车维修人员来讲,除了修理或更换必要的汽车零部件以外,必须要进行零件与系统的匹配设定.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3G系统中软切换双队列机制的多业务接入控制策略,对不同业务给予不同的优先权,根据网络的不同状态控制语音或数据切换呼叫、语音或数据新呼叫入网;尤其采用软切换双队列机制,保证了有用的虚假切换请求不丢失,从而有效降低切换呼叫的切换失败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硬件实现简单并能动态分配移动通信网络资源,有效地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中切换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接入控制策略具有切换呼叫等待处理时间短,切换失败概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金宝 《科技资讯》2010,(32):247-248
本文对企业服务总线系统的构成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企业服务总线系统完成了银联系统接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及组件流程设计和实现,论证了企业服务总线系统实现银行应用系统集成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主要针对现阶段CDMA系统中传统软切换算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业务模式下进行软切换算法的优化,优化算法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并标定优先级,兼顾小区负载平衡,达到各小区之间负载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显著降低了切换中断率,提高了系统性能,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现阶段CDMA系统中传统软切换算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业务模式下进行软切换算法的优化。优化算法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并标定优先级,兼顾小区负载平衡,达到各小区之间负载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显著降低了切换中断率,提高了系统性能,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汽车智能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搭建,通过CPLD控制外围硬件,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到MCU进行处理,并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公交系统运行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分析智能公交系统应具有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采用无线跳频通信的公交系统,主要包括公交系统和站台系统,并提出了硬件和软件实现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站台信息,能完成自动化公交车语音报站和公交车站台预报车号,并对公交车实行智能调度;该系统实现了准确掌握车辆实时运行情况,乘客能及时了解车辆到站情况,提高了公交管理、调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廖晓华 《科技信息》2010,(23):J0175-J0175,J0205
介绍了CAN总线在发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利用现有的电气保护装置RS-485接口,给出一种基于独立的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和微控制器构建的系统总体结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方法,适用于发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嵌入式的CAN总线智能数据采集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N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16信道分布式数据采集.将CAN总线技术、嵌入式系统与10位数据采集技术结合起来,利用CAN总线将多台UP—ARM3000嵌入式开发系统平台互连,并在UP—ARM3000嵌入式开发系统上设计一个有图形接口的数据采集软件.可实现两个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显示和传输,及与上一级控制系统、PC机之间的数据显示和传输,在实际应用中运行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现有煤矿监测系统的现状,提出利用CAN总线进行分布式的煤岩应力动态监测,给出了系统设计的性能要求,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过程.系统结合高精度数据采集技术和先进的CAN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分布式煤岩应力的高精度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空空导弹发射装置测试设备存在的不足,基于VXI总线技术,设计了一种空空导弹发射装置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讨论了测试系统的主要功能、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经使用证明,该测试系统具有小型便携、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等优点,有很高的使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软件缺陷对软件功能的实现具有不可预知的危险,是软件产品的固有成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关键在于降低软件缺陷出现的概率,而如何利用已有缺陷数据构建预测系统框架是研究的重点.针对传统软件测试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发现软件缺陷,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约软件开发效率的缺点,提出基于特征选择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算法对软件缺陷模型的经验数据集进行多特征选择,进而克服数据集之间的冗余性移除无关特征,得到缺陷模型的分类,最终实现软件缺陷的精确预测.实验表明,基于特征选择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VxWorks系统上基于M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VxWorks嵌入式实时系统下M总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该系统需要设置两个各自独立运行的实时任务,以达到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的功能.第1个任务负责收集命令和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设定命令优先级;第2个任务负责解释执行,并发送命令执行后的响应,两个任务之间通过命令缓存链表进行通信.此设计思想简单、高效,可以被广泛应用在与M总线相关的其他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开发虚拟测试系统过程中,为解决高速数据采集中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存储问题,以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控制器PLX9054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单元组成,重点阐述了PCI总线接口软硬件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详细探讨了基于DriverWorks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思想以及基于动态链接库和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的应用软件设计方法.该卡实现了PCI总线主控高速DMA(Direct Memory Access)传输,结合自主研发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Scene应用于虚拟仪器本科实验教学中,亦可作为标准通用高速数据采集卡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的网络智能节点工作的稳定性低和时实性差,设计了一种基于S3C44B0X的智能节点在CAN总线控制网络,是将嵌入式系统应用于CAN总线控制网络中,从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时实性;给出了智能监控节点的硬件电路、软件软初始化程序和通信流程.经系统测试和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安装、使用方便,可靠性较高,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