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纤维形态的物理特征是马尾松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状。该研究以22年生29个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的木材样品为材料,对其木材纤维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纤维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柔性系数以及壁腔比5个性状的早材变异系数均大于晚材,家系水平的纤维选择主要是针对早材的选择。方差分析表明:家系间平均晚材纤维宽度、平均晚材纤维腔径宽、平均晚材纤维长度以及早晚材平均纤维长度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为0.38~0.51,家系水平的纤维改良潜力较大。年龄与纤维长、晚材长宽比、纤维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6个指标呈显著相关或相关显著;年轮宽度与纤维宽、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壁腔比、壁厚、刚性系数和柔性系数等7个纤维形态指标呈显著相关,晚材率与纤维宽、纤维长、长宽比、壁厚、早材壁腔比、早材刚性系数和早材柔性系数等指标相关显著,年轮宽可作为马尾松家系纤维的间接选择指标。通过对生长和纤维含量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113号家系入选为定向培育制浆造纸材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能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基体混凝土配比一定条件下,纤维掺量为0.2%时,研究玄武岩纤维长度、直径与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关系,得出玄武岩纤维长度较长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也随之增加,当玄武岩纤维长度达到20 mm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有所下降.玄武岩纤维直径越小,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越大.为建筑行业在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设计时选用玄武岩纤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生物固化土体抗变形能力差、韧性低的特点,将离散的玄武岩纤维掺入到砂土中进行微生物固化处理,结合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显微镜下观测,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不同纤维长度和掺量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对微生物固化砂土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加筋能够改善微生物固化砂土的强度和韧性;纤维长度的影响与纤维掺量密切相关,当纤维掺量较低时,试样的强度和韧性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纤维掺量较高时,试样的强度和韧性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试样的强度和韧性均先增强后减弱,最优纤维掺量为0.3%~0.5%;研究范围内玄武岩纤维加筋最优条件为0.3%纤维掺量和20 mm纤维长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灰色优势分析方法,就棉纤维的断裂长度、成熟度系数与纤维强力、纤维细度、纤维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优势分析计算,并采用了不同的分辩系数和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莫来石纤维对钛酸铝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膨胀系数、抗弯强度和气孔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莫来石纤维对钛酸铝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莫来石纤维使钛酸铝陶瓷抗弯强度得到较大增加的同时,复合陶瓷承受的形变也大大提高了,其机理主要是纤维从基体中的拔出。但莫来石纤维过量时,将导致复合陶瓷成型的困难和抗弯强度的降低。而烧结温度超过1500℃时,纤维将粉化而失去其对钛酸铝陶瓷的补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异丙醇铝、硝酸铝、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莫来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TGA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等分析仪器,研究了莫来石纤维的形成过程。MgO添加剂通过硝酸镁分解导入。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最终纤维产物主晶相为莫来石,MgO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凝胶纤维转化为莫来石纤维的温度,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MgO可以使莫来石析晶温度降低10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发现,当MgO加入量较低时,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约为20μm,无明显缺陷,但是加入量过多会影响成品纤维的表面形貌。综合考虑,适宜的MgO质量分数为1%,既可降低莫来石析晶温度,又可获得形貌良好的莫来石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新型拉伸细化设备,对假发用牦牛毛纤维拉伸改性工艺进行数学分析,确定了纤维拉伸倍数与纤维长度、工艺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为了实现对纤维的有效拉伸,纤维长度l0必须大于罗拉隔距L,并且在一定机械总拉伸率的条件下,纤维长度越长,纤维总拉伸率越高.当罗拉隔距L大于1/2纤维原长l0时,拉伸系统可以有较高的拉伸效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纤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5种不同施肥试验地生长的6年生尾叶桉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及柔性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纤维长度没有显性影响;对纤维宽度的影响显,具有增大的效应,但并非施肥量越多,纤维宽度越大;人工栽培的幼龄尾叶桉速生材是一种优良的、有发展前途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使混凝土脆性能得到改善的新型合成材料。本文试验结论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纤维长度增加和纤维掺量增加,纤维混凝土的韧度、韧度系数均提高,即增韧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掺加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纤维水泥稳定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纤维掺量及纤维长度的改变而变化,纤维掺量对水泥稳定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大于纤维长度的影响,水泥稳定土中掺加纤维与否的破坏形态有明显区别,当水泥含量为10%、纤维掺量为1‰、纤维长度为12mm时,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幅较大.工程应用中可优先考虑通过提高纤维掺量来有效提高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国产细羊毛原毛特征扣毛条加工性能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8个国毛毛条质量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模型测试表明:模型对毛条纤维的长度、长度变异系数、短纤维含量扣加工过程精梳落毛率等指标均能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垂直行星分罐式混料机进行U-Mo微球与Al粉混合,系统研究了混合时间、混合转速和料罐填充率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三因素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程度.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混合物料的混合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最佳混合工艺参数为:混合时间90min、混合转速30r/min和料罐填充率30%,其物料混合度为93.6%;三种混合因素对混合度的影响程度为:混合时间料罐填充率混合转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时考虑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机制的横向各向同性BISQ模型模拟横向各向同性孔隙地层, 理论求解该地层中多极源激发的裸眼井孔导波声场, 通过数值求解井孔复频散方程的复根获得最低阶导波的相速度和衰减系数, 并考察了特征喷射流对充流体井孔中Stoneley波和弯曲波传播的影响. 结果表明: 考虑喷射流机制后,  喷射流变化不影响Stoneley波和弯曲波的频散, 但衰减均显著增大; 其衰减随水平和垂直特征喷射流长度变化的趋势相反, 其中弯曲波的衰减特性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的变化规律还发生反转.   相似文献   

14.
根据Prandtl掺混长度理论对紊流动量传递的假设,推广得到挟沙水流中泥沙扩散对应的含沙紊动水流掺混长度。类比Prandtl动量传递系数与紊流掺混长度的关系,由含沙紊动水流掺混长度推导出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的泥沙扩散系数,得到新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并利用多个海域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新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含沙量垂线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单纤维段试验中载荷传递机理的微观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纤维段埋入法(SFFM)试验中载荷传递机理的微观力学模型。当纤维/树脂界面所受到的剪切应力超过了界面的粘结剪切强度后,界面将发生脱粘,并且脱粘裂纹将沿着界面扩展。以Weibull模型来模拟纤维轴向拉伸强度的统计分布。讨论了纤维轴向拉伸强度以及界面粘结剪切强度对复合材料各组分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认为在给定复合材料各相的弹性常数和几何参数后,根据不同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以及界面性能(包括界面粘结剪切强度、界面的摩擦系数和基体的径向压力),可以将单纤维段试验中纤维/树脂界面的状态清楚地分为三类:1)完全粘结界面;2)部分粘结界面;3)完全摩擦界面。给出了单纤维段试验过程中界面处于上述三种状态下时,所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最后,还给出了极限纤维段长度的一个合理的定义,并说明该长度是由粘结纤维长度和脱粘纤维段长度所构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胡椒碱(Piperine,Pip)的体外溶出,本文对Pip的双载体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行研究。将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的3种异构体(HPMC-AS-HF、HPMC-AS-MF、HPMCAS-LF,分别简称为HF、MF和LF)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K30)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载体,并通过超饱和测试测定其对Pip溶液超饱和度的影响。使用溶剂法制备Pip双载体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IR)对Pip双载体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K30/HF、K30/LF、K30/MF 3种组合均对Pip有一定的增溶作用,HF与MF可以提高溶液的超饱和度。当双载体固体分散体载药量为10%时,其溶出速度和稳定性按比例顺序为K30/HFK30/MFK30/LF。当MF/HF比例为1∶1或4∶1时效果最佳。随着MF占比增大,双载体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度加快,稳定性下降。因此,双载体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对于维持胡椒碱的超饱和作用和提高体外溶出度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金属构件中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利用共线异向混频技术对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检测和定位。当两列共线异向超声波在金属构件内相遇时,会与疲劳损伤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件疲劳裂纹长度的增加,混频非线性系数单调递增,这与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外,通过控制两激励信号的延迟时间,使两列激励信号的相遇位置沿试件的水平方向由左向右移动,利用和/差频信号幅值最大值所对应的延迟时间对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定位。因此,利用共线异向混频技术可以对金属构件内部的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棉纤维材料遮光率的指标;介绍了一种测试方法;对单根棉纤维全长范围内的遮光率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基础性的数据;并对双层纤维及外推到三层纤维的遮光率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这些参数对有关仪器的设计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影响单向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计算基强度的公式,考虑了应力集中系数和纤维长度变化。对于用g(θ)来描述不连续纤维方向的复合材料,应用最大能量强度准则,推导了其强度计算公式。文中讨论了包括随机分布的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内的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强度计算公式。简单地介绍了离心浇铸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及强度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较为吻合。最后讨论了提高其强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特征的变化规律,找出更加有效的疲劳特征参数组合,通过回归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6名受试者负重状态下,手臂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参数与主观疲劳感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负重时间的持续,sEMG的时域特征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有上升趋势,频域特征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中值频率(media frequency, MF)有下降趋势,而时频域特征瞬时平均频率(instantaneous mean power frequency, IMPF)、瞬时中值频率(instantaneous median frequency, IMF)出现先短暂上升然后下降趋势。对各特征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发现RMS和iEMG幂函数拟合优于指数函数拟合,而MPF、MF、IMPF和IMF指数函数拟合优于幂函数。对联合特征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RMS与MF组成的回归模型判定系数R~2最大。可见RMS与MF相结合作为评估肌肉疲劳的联合参数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