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2):47-47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包括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有淋巴转移、血运转移和种植转移三种主要形式。抑制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新型制剂渐受重视,并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性治疗肿瘤的手段。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ma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D(VEGF—C和VEGF-D)结合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3(VEGFR-3),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原因。2008年公布的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前列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目前肿瘤治疗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由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及手术、放疗具有明显局限性,化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基因组不稳定性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包括染色体的易位、缺失和基因变异等方面,可产生激活的癌蛋白、失活的抑癌蛋白或融合蛋白。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可组成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蛋白质机器,调控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导致肿瘤治疗抵抗和复发转移,是理想的诊治靶标。然而,肿瘤特异性靶点及其药物依然非常有限。筛选和鉴定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的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新型蛋白质机器,对其功能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发抗肿瘤的新型靶标和诊疗手段,对推进癌症的攻克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发现和鉴定10~15种基于基因组不稳定性产生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2)阐释基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修饰、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3)揭示基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蛋白质机器对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和治疗耐受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0-50
当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及我国大中城市高居榜首。据2005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年会资料显示,如不积极预防,2005年后我国每年发病将超过100万例,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在已确诊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左右,其中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肺癌(Ⅳ期)占60%以上。医学界普遍认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唯一措施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中中医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中西医结合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但目前由于缺乏系统研究的资料,其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特点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特点至今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一次全死因调查资料显示,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福建省长乐市是胃癌高发地区(71.44/10万),男性胃癌死亡率居全国之首(120.47/10万)。“七五”期间,福建省建立了长乐胃癌高发现场,以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在肿瘤医院)负责牵头和参与防治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1-62
恶性肿瘤是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细胞组成的集合体:肿瘤细胞的不可控增殖和侵袭,以及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营养、免疫逃避和侵袭转移等过程的支持作用,共同形成了肿瘤的恶性表型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细胞受到共同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其中,Notch信号在肿瘤中的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着眼于肿瘤病灶的清除与杀灭,但无法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这些治疗在打击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造成伤害。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发展起来的抗肿瘤第四大疗法,也是现代西医兼顾“驱邪与扶正”的抗肿瘤疗法。由于T淋巴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主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足重要的诱导肿瘤血管新生调控剂,可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增强MMP2皋因转录活性和细胞的侵袭能力,使肿瘤细胞获得转移的特性、促进细胞分裂和刺激血管生长的作用,进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22):55-55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现晚、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国人胰腺癌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据北京、上海等地的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9~10位,死亡率位于第6~7位。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困难性、肿瘤的侵袭性和缺乏有效、成熟的系统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O3--BAC)工艺对去除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具有显著效果,并以其新型、高效的优势,成为微污染水深度处理领域中的主流工艺之一。本文对该组合工艺的技术特点、净水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同时提出了O3-BAC工艺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41-41
2002~2007年期间,在连续3个国家863计划项目[1.“新型天线与分集技术”(2002AA123031);2.“新型天线与分集技术”(2005AA123830);3.“B3GFDD和TDD射频系统和天线阵列”(2003AA123310)]的支持下,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射频与天线技术课题组针对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射频、天线与分集技术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发展有效的治疗手段极为迫切。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土壤",调控肿瘤微环境可改善肿瘤恶性表型,抑制其发展与转移,是肿瘤治疗新策略的突破口。利用纳米技术,发展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药物,在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基础上增强抗肿瘤效果,将成为抗肿瘤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领域竞争的新的制高点。本项目将根据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拟通过精准自组装、微纳加工、纳米特性控制、多价态递送等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纳米药物先进制备技术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技术新策略;同时,在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纳米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转运、代谢的创新方法研究,实施纳米药物和免疫微环境干预等联合治疗策略,以实现对肿瘤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内在信号调节和细胞外在信号调控,干预肿瘤免疫微环境,实施肿瘤干细胞靶向,从而实现项目关于发展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纳米药物及临床转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66-6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目前全世界有3.6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常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心血管、脑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椎体成型术(PVP)对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8年7月开始引进并开展了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VP),共424例,其中椎体肿瘤22例。胸椎压缩性骨折27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26例。椎体压缩1/2者118例,椎体压缩1/5者2.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约95%病人在接受上述治疗后,疼痛立刻缓解并持续。脊柱恶性肿瘤22例,术后48小时疼痛缓解的约90%。半年至1年随访,有效率75%。结论:椎体成型术(PVP)可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性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恢复其脊柱的生理曲度,持久缓解疼痛;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和骨水泥的聚合反应放热和化学毒性来灭活肿瘤细胞,起到镇痛治疗效果。此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5%)、安全系数高、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9-59
肿瘤的生物治疗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随着肿瘤生物治疗的问世,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作为快速成型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目前正成为一股迅猛发展的潮流。文章从3D打印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3D打印在全球迅猛发展、3D打印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角度阐述了3D打印的发展进程,指出3D打印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9):85-85
裸眼3D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台式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计算机姐示器、3D广告机、移动3D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具有巨火的市场价值。课题研究依托的项目为:①裸眼立体技术基础理论及定标模型和应用研究(GJJ09012);②裸眼3D液晶屏组件成套技术研究开发(GJJ11001);③南昌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光学差分技术的自适应裸眼3D显示产品。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致死疾病,并且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每年都在逐渐增加。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对付肿瘤的三种主要手段,其中约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约40%~50%患者通过现代综合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其中放射治疗贡献约30%~40%,但是放射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仍然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这也是导致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文献表明,肿瘤特殊的微环境如乏氧和酸化等影响细胞的周期状态以及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等治疗的抗性增加,并且也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然而,到目前为止,“什么是肿瘤复发的源泉?”、“残存的癌细胞怎么最终导致肿瘤复发?”,关于这些导致肿瘤复发最基本的问题都急需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来阐明。  相似文献   

19.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三维(3D)打印技术和含有牛耳活细胞的凝胶造出一种新型人工耳,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均可与真耳相媲美。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新型生物工程替代耳可作为整形外科手术的一种方案,帮助天生小耳畸形患儿和那些因其他原因失去部分或全部耳郭的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抗体类药物以其安全有效、特异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国际药品市场上一大类新型治疗和诊断剂。目前,美国食品和医药管理局(FDA)已批准了约37种治疗性抗体药物,全球有超过200家公司正在研发治疗用单抗药物。与正常组织相比,已经证实许多抗原在一些特定的肿瘤细胞过度表达,因此肿瘤治疗是抗体药物临床应用很多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