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合成了五碘化二咪唑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合钴的水合物(C_3H_4N_2)·TP[-N(CH_3)_3]P·Co(Ⅲ)Ⅰ_5·10H_2O,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α=16.056(7),b=16.224(7),c=28.874(11),以Co~(3+)为中心的阳离子具有C_2点群对应的对称性,Co~(3+)与六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多面体成八面体构型,卟啉环平面垂直于C轴。  相似文献   

2.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一种新的尾式卟啉钴——间-[邻-(4-二乙胺基丁酰氨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钴(Ⅱ)[缩写为meso-MDBPTPP Co(Ⅱ)]与含N有机碱(咪唑,吡啶,脂肪胺等)的加合作用,测定了这些有机碱同卟啉钴的加合平衡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原来是五配位的尾式钴卟啉与含N有机碱可一步形成1:1的加合物,从而生成六配位的配合物;同时发现伯胺类的平衡常数与BH~+的酸常数K_a之间的关系式为:lgK=3.82pK_a+9.58  相似文献   

3.
由气相色谱流出气体分析数据,采用Coats-Redfern公式计算了三溴化一水五氨合钴、三硝酸一水五氨合铬(Ⅲ)、六氰合钴酸一水五氨合钴与氢氧化钾双起始组分固相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固体氢氧化钾使上述配合物氨配体解离活化能大幅度降低。导致氨配体与配位水同时逸出。  相似文献   

4.
由气相色谱流出气体分析数据,采用Coats—Redfern公式计算了三溴化一水五氨合钴、三硝酸一水五氨合铬(Ⅲ)、六氰合钴酸一水五氨合钴与氢氧化钾双起始组分固相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固体氢氧化钾使上述配合物氨配体解离活化能大幅度降低,导致氨配体与配位水同时逸出。  相似文献   

5.
用INDO系列方法,对C_(60)~2单态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得到三种不同对称性的构型,D_(5d)、D_(3d)、D_(2h)。计算表明C_(60)~2-确实发生了Jahn-Teller畸变,D_(5d)有四种原子七种键,D_(3d)有六种原子十种键,D_(2h)有九种原子十五种键,而C_(60)~2-的额外负电荷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以这三种构型为基础分别计算了C_(60)~2-单态的电子吸收光谱,说明C_(60)~2-的基态不是单态而应该是三态。  相似文献   

6.
利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和LMTO-ASA方法结合线性弹性理论,从第一原理计算了B1结构的WC、MoC、WN和MoN晶体的弹性切变模量C_(11)-C_(12)和C_(44),再由体弹性模量B_o=(C_(11)+2C_(12))/3求得上述四种晶体的弹性常数C_(11),C_(12)和C_(44),由于目前尚无上述四种晶体的弹性常数实验数值,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作为一种理论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试剂2-[2-′(5-硝基-吡啶)-偶氮]-变色酸(5-NO2-PACA)的合成方法。方法以5-硝基-2-氨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再与变色酸偶联合成新试剂,利用试剂与钴在pH=10.00的缓冲介质中的显色反应进行钴(Ⅱ)含量测定。结果得到紫红色晶体,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鉴定了其结构;试剂与钴形成1∶1稳定绿色配合物,λmax=680 nm,ε=8.07×104L/mol.cm,钴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10μg/25 mL。结论该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以用于VB12针剂中钴(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Nikulski等人合成的Ni(puH)2(ClO4)2·3H2O配合物,我们利用配位场的方法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C2v,得出了各吸收谱的理论归属与相应的晶体场参数,在C2v对称下,求得了该络合物的磁矩(μeff=3.04)与实验测定一致(误差为3.4%),从而说明了,我们确定的该配合物的空间对称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脚架配体-钴(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了水解催化4-硝基苯酚醋酸酯(NA)的研究.在pH7.5-9.4范围生成钴(Ⅱ)金属配合物(配体∶钴离子=1∶3),在25℃和不同的pH值条件下(pH7.5-9.4),通过观察4-硝基苯酚的释放速率研究了钴配合物催化4-硝基苯酚醋酸酯的水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钴(Ⅱ)配合物可以作为有效的亲核试剂催化NA酯水解,水解速率v=(koMbsL[ML] kOH[OH-] k0)[NA],二级水解速率常数为0.197 mol-1.dm3.s-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以下单称P507)以异辛醇为添加剂,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铜(Ⅱ),钴(Ⅱ)、镍(Ⅱ)的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及萃取平衡常数,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了萃合物的结构。对在P507中加入一定量的TBP萃取分离钴镍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合成实验中,原实验操作步骤较笼统、操作条件控制不严格,导致多数学生只能得到较少的产物,有些甚至无法得到晶体,或得到白色晶体,实验的重现性也较差。本文对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合成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深入探索,改善了实验结果的重现性,提高了产品的产率,获得了优化条件:(1)过氧化氢加40℃下慢速加入;(2)将溶液微沸2min左右去除剩余过氧化氢;(3)将溶液置于20℃的水浴中,交替加入9 mL饱和H2C2O4和3 mL饱和K2C2O4溶液后,加无水乙醇15 mL,即可得到高产率的翠绿色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双(亚氨基二乙酸根)合钴(III)酸钾配合物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的合成,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晶体衍射法,对这两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别。该实验知识要点多,可操作性强,实验效果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INDO/CI方法对C_(60)~-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得到D_(54)对称性的构型。结果表明C_(60)~-确实发生了Jahn-Teller结构畸变,其长、短键改变值为0.0009nm和0.0010nm,这导致I_n对称性的球体延着主轴拉长,其额外负电荷性质主要体现在赤道附近。以此构型为基础计算了电子吸收光谱,与实验值吻合,并讨论了光谱红移的原因及C_(60)~-作为中间体参与化学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试剂2-[2'-(5-硝基-吡啶)-偶氮]-变色酸(5-NO2-PACA)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5-硝基-2-氨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再与变色酸偶联合成新试剂,利用试剂与钴在pH=10.00的缓冲介质中的显色反应进行钴(Ⅱ)含量测定.结果 得到紫红色晶体,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鉴定了其结构;试剂与钴形成11稳定绿色配合物,λmax=680 nm,ε=8.07×104L/mol·cm,钴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10μg/25mL.结论 该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以用于VB12针剂中钴(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标题化合物二(吡啶-3-甲酸)铅Ⅱ([PbⅡ(C5H4NCOO)2]在密度泛函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显示此化合物具有V型的二配位几何构型.原子电荷分布分析显示,在形成此配合物的过程中,每一个吡啶-3-甲酸根负离子传递了-0.454 177 e电荷给铅离子.电子吸收光谱计算表明,在紫外区域存在两个吸收峰,它们对应于内配体π→π*电子跃迁及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跃迁(LMCT).标题化合物的部分热力学函数值也通过计算得到,并且得到了热力学函数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配合物二氯.二[1-对甲氧基苯基-3-(1,2,4三唑-1-基)-1-丙酮-N4]合钴(Ⅱ),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00 8(4)nm,b=0.488 88(10)nm,c=2.627 4(5)nm,β=98.10(3),°V=2.671 5(9)nm3,Z=4,Dc=1.473 g/cm3.晶体配合物为C2对称,对称轴通过钴原子,钴原子与来自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略变形的正四面体结构,测定了其IR及UV-v is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2个酰腙Schiff碱的镍(Ⅱ)配合物[Ni(HOpbh)2].2H2O(1)(H2Opbh=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和[Ni(HOpsh)(py)3].CH2Cl2(2)(H3Opsh=2-羰基丙酸水扬酰腙,py=吡啶).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晶体属四方晶系,I4122空间群,晶胞参数a=b=1.468 6(2)nm,,c=2.108 8(6)nm,V=4.548 1(16)nm3,Z=8,Dc=1.475 mg/m3,最终可靠因子R1=0.054 8,wR2=0.151 2.配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27 4(5)nm,b=1.170 5(4)nm,c=1.694 6(5)nm,β=113.364(6)°,V=2.781 2(15)nm3,Z=4,Dc=1.436 mg/m3,最终可靠因子R1=0.034 0,wR2=0.085 5.在配合物1中,每个镍(Ⅱ)离子由2个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负一价离子HOpbh-的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分子间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1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镍(Ⅱ)离子由1个2-羰基丙酸水扬酰腙负二价离子HOpsh2-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3个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Cu(Ⅱ)配合物[Cu(pdc)2]·[(CH3)2NH2]2(H2pdc=吡啶-2,5-二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固体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热重等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Cu(Ⅱ)的单核配合物,其中Cu(Ⅱ)离子为四配位(CuN2O2配位模式),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晶体中,分子间通过Cu…O弱键及氢键网联成3D超分子.SPS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光电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发现它们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使用α-甲基吡啶与足量硫磺和苯胺共热,产物真空分离,乙醇中重结晶,制备?C_(12)H_3N_2S(Ⅰ),C_(13)H_(11)N_2S(Ⅱ)和C_(13)H_(10)N_2S(Ⅲ),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空??个同系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3-吡啶甲酸(L=3-吡啶甲酸)和钴(Ⅱ)的配合物Co(L)2(H2O)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所合成的对3-吡啶钴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155 2(13),b=6.882 7(6),c=8.492 1(8),β=118.284 0(10)°,晶包体积V=728.57(11)nm3,Z=2,Mr=375.20,Dc=1.710,F(000)=386,μ=1.224 cm-1,R1=0.023 2,w R2=0.069 2。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认为它是一种新的钴(Ⅱ)的配合物,钴(Ⅱ)与配体分子上的N和水分子中的O形成了六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