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一个多月过去了。侵略者的处境越来越狼狈。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新沙皇的意外。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侵略者的现代化武器压服不了敢于起来反抗的英雄人民。三十六个伊斯兰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要求苏军立即全部撤出阿富汗。广大第三世界和其他许多国家一致声讨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保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阿富汗事件促进了国际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联合,大大加强了国际反霸斗争的进程。苏联侵略者陷于全世界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为什么阿富汗事件会牵动全世界?本刊前几期已经作了一些介绍,本期发表的《新沙皇的中东政策和霸王梦》等文继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和一支强大的红军。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方针。德国只有征服苏联,才能实现其称霸欧洲、争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首先对英法开战,只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当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守孤岛后,希特勒便立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准备对苏联战争。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要求为进攻苏联进行准备。8月5日,德军拟就第一份对苏作战计划草案,几经修改后,希特勒于12月18日批准这个名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军必须在对英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作战击败苏联,并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其作战企图是,以大量坦克和  相似文献   

3.
6月22日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发动侵苏战争的二十周年。二十年前,希特勒在践踏和蹂躏了大部分欧洲国家之后,凭借它庞大的军事力量向苏联猝然进攻,妄想以所谓“闪电战”一举击败苏联。可是希特勒这种狂妄的迷梦在苏联人民英勇奋战下被彻底粉碎了。侵略者所得到的只是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4.
历史系于五月二十四日下午,邀请远道来我院参加校庆活动的新疆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路文彩同志,作了题为《新老沙皇对伊犁地区的劫掠》的学术报告。路文彩同志以大量的史料和事实论述了新老沙皇对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的侵略罪行,揭露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继承老沙皇衣钵的侵略本质。报告对于活  相似文献   

5.
越南地区霸权主义是苏联全球霸权主义的马前卒。从去年十一月苏越签订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以来,越南进一步投靠苏联,苏联也加快了对越南军事渗透的步伐。各国报刊纷纷揭露苏联向越南派驻大批军事顾问,运送大量军事物资,日益频繁地派遣海军舰艇和军用飞机到越南及其邻近地区活动,并开始使用越南的港口和机场,从而显著加强了苏联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事实证明,苏联已经把越南变成它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军事扩张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6.
苏联和越南在阿富汗、柬埔寨和老挝使用化学毒剂,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据报道,苏联早就在研究和生产化学武器和生物(细菌)武器了。西德《明镜》周刊揭露,战后,希特勒在布雷斯劳的5万吨毒气和整套制造毒气的设备被苏联拆走,成了苏联化学武器生产的中心。西德《世界报》报道,据粗略估计,在进行化学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是十四年前在延安对我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现在这已经成为有历史意义的名言了。这句话照亮了这十四年世界大事的进程。因此,追述一下说这句话当时的某些情节,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吧。我在1946年夏天去延安的时候,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结束了刚刚一年。大多数美国人还把苏联和中国看成盟邦,但是反动分子已经发动了“冷战”,甚至于威胁要把它变成热战。他们对苏联的仇视,就是在反希特勒战争期间美国和苏联是同盟国的时候,也一刻没有停止过。他们在许多方面表现了这种刻骨的仇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宣称希特勒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沙皇俄国曾经侵略中国西藏。苏联建立之后,宣布放弃沙皇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之后,苏联曾经在平息西藏叛乱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新刊布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录,有助于今天重新审视西藏问题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9.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突袭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波兰便宣告覆亡。今天,重温一下当年波兰人民遭受入侵、奋起反抗及其失败的历史。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还是有益的。一、战前的波德关系十八世纪末,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而亡后,波兰人民经历了一百二十三年的亡国生活,终于在1918年11月恢复了独立。波兰独立后,就面临着德国的威协。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初期,两国关系更加紧张。这不仅因为波德之间有但泽和“波兰走廊”的纠纷。而且波兰是希特勒未来东侵苏联的前哨阵地和西占西欧的可靠后方。但在1934年1月29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所統率的法西斯的侵略大军正以空前猛烈的声势向苏联欧洲部分的三大工业中心——莫斯科、列宁格拉、和哈科夫進攻着。從苏联方面所表现的高明卓越的战略和战术看来,這三大中心的保卫战是一定能够给予希特勒应得的教训的。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希特勒每一次獲得了局部的胜利,总就不得不感到得不償失的悲哀。在當前的新攻势中间,希特勒的侵略大軍又復支付着空前惨重的血腥的代價了。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當前战局的严重性。正如日前莫斯科的‘真理报’所说:“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终究逐渐迫退了我們(蘇联)的軍隊,而且獲得了一些成功。”到现在为止,苏联有军事上经济上相当重要的若干  相似文献   

11.
“安全带政策”是苏联在东欧地区以维护苏联的安全为首要目标而建立的“缓冲地带”的一种政策 ,是二战后苏联总的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1 94 3年~ 1 953年间苏联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安全带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苏联的安全 ,并巩固和发展了东欧的社会主义阵地 ,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的扩张 ,维护了世界和平 ,但是 ,“安全带政策”过分地考虑了苏联的安全和民族利益 ,从而违背了国家间的平等原则 ,犯了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2.
1960年,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歧暴露后,中国同罗马尼亚关系的发展大致可分成1960年6月至1962年底和1963年至60年代末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罗马尼亚工人党参与意识形态争论,两国关系趋向冷谈。1963年以后,罗马尼亚同苏联的矛盾发展,罗有借助中国抵抗苏联压力、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要求,而中国则正在进行反对以苏联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罗在当时激烈争论的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问题上认识和主张有不少差异,但在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点。两党两国摒弃前嫌,重又互相接近,在存在分歧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相似文献   

13.
英苏条约是“英苏联时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与国与战后合作互助同盟条约”的简称,是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伦敦签订的。这个条约的全文共分八条,有效期间二十年。它的主要内容是:苏联与英国不仅承诺在战时共同与希特勒作战,并保证战后两国进行互助与合作;要是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英苏两国应立即互相提供军事与其他援助。第约第七条更规定:“缔约国双方承允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在九世纪末是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封建国家、称“基辅罗期”,至十二世纪末分裂,到十五世纪末又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称“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将大公改称“沙皇”,以后逐步侵略扩张到乌拉尔,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作为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深远。对于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渐渐地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亚洲政策的出发点与历史上沙皇俄国的东方战略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29年,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就曾作过豪迈的预言:“打开未来西伯利亚神话般的地图,它的地大物博超出了我们想像之外……。”今天,苏联的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当年沙皇政府作为大监狱的、荒凉而落后的地区,完全证实了高尔基的预言。根据地质学家勘探的结果,西伯利亚蕴藏着各种各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法西斯”,人们总会想起“希特勒”。仿佛“法西斯”因“希特勒”而来,事实却并不如此。 “法西斯”一词发源于古罗马。当时,官吏贵族权势显赫,他们出巡时,常由仆人举着一个中间插有一柄突出斧头,并由红条紧系的棒束,象征有权将别人处以鞭刑或死刑。这个棒束就叫“Fasces”,“法西斯”即由此拉丁文音译而来,此时的“法西斯”代表威严,权力。  相似文献   

18.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继果戈理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庐那察尔斯基称他为“笑的大师”。他的作品,对沙皇俄国统治阶级极尽讽剌、挖苦、嘲笑之能事,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尤其是长篇小说《戈罗夫略夫一家》(1880),更以其风格冷峻“笑声”刺耳而别具一格。它与作家其他许多作品不同,与果戈理通过“含泪的微笑”达到讽刺,揭露目的的喜剧性作品《钦差大臣》、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作为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深远。对于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渐渐地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亚洲政策的出发点与历史上沙皇俄国的东方战略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白俄罗斯     
面积 207,000平方公里人口 8,000,000人(1956年)首都明斯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西部,境内是一片包括森林、耕地、沼泽和湖泊的平原。居民大部分是白俄罗斯人。它的名称据说是由于当地古时服装都是用漂白了的亚麻布做的缘故。从人口数量和经济力量来说,白俄罗斯是苏联的一个重要的加盟共和国。远在1773年,白俄罗斯东部就成为沙皇俄国的领地,1795年白俄罗斯西部也并入了沙皇俄国。在沙皇统治下的白俄罗斯人民一直生活在贫穷、失业、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