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基于2009年-2017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以土地为中心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空间分异特征异于其他社会经济空间格局.土地财政依赖和工业偏向的土地供给结构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有负面影响,但土地供给结构对保障住房供应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即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偏向的土地供给结构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的抑制作用会更显著.该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推动保障性住房供给和差异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土地供给的价格弹性(以下简称土地供给弹性)所代表的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土地和住房市场的影响,该文构建在垄断土地供给条件下的土地和住房市场均衡理论模型,并针对"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分别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土地供给弹性是影响土地和住房市场均衡状态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供给弹性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6-01—2013-09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住房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波动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是决定土地供给弹性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土地供给计划,确保住房用地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稳地价”为前提的长效机制建设成为我国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面临着保障地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治压力。该文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市-年度面板数据,突破性地将土地流拍数据纳入土地供给研究中,检验“稳地价”调控对地方政府计划供应的土地数量,以及土地成交率、溢价率以及成交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供给端,“稳地价”调控压力使地方政府显著提高了计划供应的居住用地规模,特别是在“稳地价”调控效果对地方官员晋升影响更大的城市。但在需求端,“稳地价”调控没有降低用地企业对居住用地的价格预期,因此并未显著降低居住用地成交率、溢价率和成交价格。最终,“稳地价”调控下的土地供应增加只提高了居住用地成交数量和地方政府实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尚未能有效降低土地成交价格。  相似文献   

4.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是政府管理和调控城市土地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绍兴市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需要,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了制定城市土地供应计划的因素、思路、方法和具体方案,并对影响土地供应计划的土地储备规模和储备周期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供应视角,通过地价解读政府和市场如何推动城市化,描述一种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土地出让得到回报"的正反馈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式城市新区建设模式,并基于2009-2018年白银西区面板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为其存在性做支撑证明。研究表明,一方面,新城区基础设施投资能在短期内显著地资本化到土地价格中;另一方面,市场投资城市得到回报,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同空间分布和时序的划拨和出让对地价的影响不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出让规模调控新城区城镇化进程,特别地,城市不是基于土地利益最大化进行供应,更多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新区精明增长,以最大化推动城市土地建设。这一理论推断也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住房供应的源头土地供应出发,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土地合理供应决策模型,并借助南京市住房市场相关数据对城市土地年度合理供应量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C2 R模型,从土地投入和产出角度,对重庆市各区县土地供应(即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经济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供应的经济效率普遍偏低,仅有6个区县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1小时经济圈"的DEA有效性高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产业园区土地供应经济效率高;DEA无效区县中,"1小时经济圈"主要表现为土地供应剩余,渝东北和渝东南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剩余;13个区县为规模效益递减的决策单元,23个区县为规模收益递增的决策单元.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未来土地供应数量与布局调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重点围绕土地展开,“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用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政府财政短缺的困境,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其背后的负面效果,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收益递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陷入财政困境、征地矛盾以及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峻,其问题背后彰显出了当前我国土地财税法律体系和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转型,须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制定专门的相关财税法律、加强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程序等方法,以期逐渐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转型。  相似文献   

9.
马梅花  闫聪 《科技资讯》2012,(31):243-243
建设用地供应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土地综合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运用土地政策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与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针对当前沈阳城市土地供应中存在的总量偏大、空间配置不均衡、结构欠佳等问题,采用2002~2006年的数据,以供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等为输入单元,以土地出让金、GDP等为输出单元,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C2R模型)评价了土地供应的总体效率以及空间结构、用途结构等效率.并结合实例,测算出决策单元指标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值;同时就非DEA有效年份,利用投影理论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建议,实现了改进后的效益预测.有关方法可以成为未来评价城市土地供应效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土地管理体制的目标:一是协调好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与非农用地的关系;二是协调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三是协调好公共利益与农民个人利益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土地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通过市场运行和政府协调两种途径的合理配合,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逐步宽容约束法的广州花都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逐步宽容约束(GECM)方法为基础,构建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系统约束,设置涉及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宏观计划、资源及技术约束等8个方面的GECM约束条件,对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研究表明花都区2008年的用地水平接近2020年合理用地的规模,研究结果可为花都研究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未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地利用空间演变分析的结果易产生偏差.基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在对2005-2009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交通运输用地和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对这两类用地变化强度空间格局及其集聚情况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向南发展速度最快,各个地类中道路与建设用地的扩张方向一致,大量建设用地转为交通用地和林地;(2)空间位置影响下,各年份网格单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邻近空间单元之间互相依赖发展变化,且趋于高动态度集聚(H-H);(3)广州市土地在各区交界处废弃、破碎、分散的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地,在这些地区会有高动态度集聚(H-H),由此认为土地利用动态度集聚对行政因素的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本文利用1998-2012年地区面板数据,研究了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的规模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规模和价格快速升高;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手段,工业上采取的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价格与商业上采取的"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价格差距逐渐扩大。在财政依赖度强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此外,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是影响土地出让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指出中央应该对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动态监管,合理科学调控土地利用,主动引导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探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运用土地征用权来获取各项经济建设所需的土地。通过土地征用,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在这土地性质转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违反法律规定滥用征地权,强行征用农民的集体土地,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或为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压低征地补偿费标准;有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多获取土地收益,或节省工程投资,普遍存在压低征地补偿费标准的情况。另外在征地费管理和使用上,存在征地补偿费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安置。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将征地…  相似文献   

16.
在对南部县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利用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且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方针,确定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及土地利用分区用地指标,制定了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正步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期,为了推进土地储备事业的发展,实现土地储备制度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该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城市政府必须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政策途径加以解决.该文主要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储备土地供应方式不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为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施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由于土地具有地域性,而且各地方的情况也有差异,因此各城市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寻求适合本地的办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2011—2019年间福建省各县区市(县级市)的土地供应数据,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布重心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了福建省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时空和用途结构特征.研究期内,土地供应重心大体在德化县的雷锋镇和龙门滩镇来回摆动,区位基尼系数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沿海地区的供应强度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0年省级数据,对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呈大幅上升之势;土地财政收入由土地间接税收为主转变为土地经营收入为主;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省际差异明显,且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省级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空间分异格局相似度较高,且变化缓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土地供应结构与土地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影响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当务之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减弱地方政府开拓"土地财政"的动力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城市工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分析了当今中国城市工业发展的适宜规模。以工业结构演化理论和概率论为基础进行定量分析,集成了情景分析、Monte Carlo模拟与HSY算法。以用地资源为约束条件,设定了3种情景的大连市2010年和2020年工业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大连市11个行业中,电力行业对土地占有量的影响最明显;2010年适宜规模为87~123亿元。超越该上限,将导致较大的突破土地资源承载力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