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环巢湖体育旅游产业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环巢湖体育旅游业客源单一、整体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建设缺乏目标市场的反馈、体育旅游产业政策模糊以及基础设施滞后。对其供给侧提出政府主导的体育旅游产业政策输出;整合域内体育旅游产业,构建产业大格局;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适应并创造长三角旅游市场新的需求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青松  马耀峰  李森  刘智兴 《河南科学》2014,(11):2366-2372
目的地城市旅游供给评价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入境旅游为视角,基于市场调研数据,构建了目的地城市旅游供给指标评价体系,借鉴模糊物元模型对我国六大城市的旅游供给水平进行测评,把目的地城市旅游供给要素分为核心、辅助和瓶颈等3个要素层次.结果发现:北京、上海、西安和成都为二级供给水平,广州和昆明为三级供给水平;形成了目的地城市供给评价的3883结构;城市间旅游供给要素水平存在差异,供给特色鲜明;模糊物元模型在旅游供给水平测评上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对安庆市体育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体育旅游产品单一、无序且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市场机制和专业人才欠缺、促销宣传不足等问题,提出安庆体育旅游开发策略:强化政府主导,密切体育与旅游部门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研发机构;加强与体育产业合作;加强营销宣传策略;注重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旅游的本源含义看,旅游是一种异地性休闲体验.从生态旅游的定义看,生态旅游是旅游大市场中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也是依托并认知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从旅游需求层次看,生态旅游是比传统大众旅游更高行为层次的旅游.结合生态旅游的理论和国内旅游市场表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潜量;旅游服务商的生态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5.
试论重庆体育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体育旅游的概念和作用,肯定了重庆市发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性,并从旅游业兴旺发展、体育基础雄厚、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社会保障优良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人文优势与地理优势;同时也指出经济水平不高、市场开发乏力、观念习惯落后、管理不力等困难;并就发挥资源特色,推出特色项目和政府、社会参与以及行业联合等方面对体育旅游开发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育旅游及其项目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领域正在转型,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体育旅游逐渐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时尚方式,显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市场的细分层次,探讨了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中外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开发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体育旅游的定义、内容、特征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的探讨, 针对河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系统化、体育旅游的政府管理不完善、体育旅游的市场开拓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河北省体育旅游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萌动期,资源导向型的粗放式发展期,多元化发展的探索期以及高速成长期4个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滞后,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形成了“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未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应是推行实施政府主导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运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体育旅游企业逐步形成软实力,增强产业微观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9.
白冰  赵云鹏 《科技信息》2009,(14):30-3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的方法,整理出海南省体育旅游资源概括,分析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加强体育、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旅游品牌;搞好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7万亿发展规模如何实现,是摆在各省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促使政府需要找到发展体育产业的若干抓手.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对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如何高效发挥体育旅游对体育产业的助推作用,避免各地体育旅游发展出现潜在恶性竞争,亟需各省级政府做好未雨绸缪.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较好的方法,因此本文围绕协同发展相关理论,首先探索性提出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内涵,其次分析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容、条件,最后探讨了实现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了游客选择攀登丽江玉龙雪山的体育旅游动机.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女性略微多于男性,绝大多数的体育旅游者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好的职业背景;2)提取了参与动机因子分析统计后的三个动机性因素(增强体育旅游认知、满足好奇追求,健身休闲、追求健康,挑战自我、展现高质量生活水平)和两个刺激性因素(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体育旅游资源的满足);3)建议体育旅游目的地以游客参与动机为依据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根据游客特征制定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类型游客的需求,发挥体育旅游资源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的体育旅游起步晚,开发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文章提出发挥政府力量,鼓励社会投资;抓好规划开发,发展体育旅游精品;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安全保障等发展体育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年轻旅游者更加注重于亲身体验活动,旅游过程中的娱乐性、竞技性、健身性已成为旅游的主流,"体育+旅游"的模式已成为一种旅游的新时尚。襄阳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运用SWOT分析法对襄阳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襄阳市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合理用体育旅游资源,完善体育制度;突出体育旅游特色,形成体育品牌;以长远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制定安全标准,加强运动意识。即采取SO战略、WO战略、WT战略、ST战略推动襄阳市体育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法、层次分析(AHP)等方法,构建了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监测预警及纠偏.结果显示:(1)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包括7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2)各二级指标及权重依次为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条件0.270 4、山地体育旅游生态能力0.216 1、经济可持续能力0.188 5、产业自身效益0.116 2;(3)各三级指标及权重依次为山地体育旅游线路数量及线路总长0.160 8、山地体育旅游项目体验营业收入0.057 5、气候条件0.056 6.为推进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了不断创新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特色品牌、重视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体育旅游产业虽然都在极力地跟紧国家侧供给改革的重要发展政策,但还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了体育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绿色发展视域下,各省市应积极地对体育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育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休闲旅游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体育休闲旅游产品需求,日趋多样.笔者就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的现状,开发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对策与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体育休闲旅游业,促进西部地区的文化,经济进步,加速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品是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联系的焦点,是旅游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实现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的连接点.在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的背景下,旅游产品的优化必须要提高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树立品牌、加强政府科学指导和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8.
在<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旅行社行动纲要>签署的背景下,分析了江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指出了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谌静 《菏泽学院学报》2009,31(5):102-105
从后奥运时代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主要存在产业化程度低;"拳头"产品缺乏"包装"及宣传;体育与旅游两种活动的结合还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构建出"旅游"+体育"、"体育"+"旅游",以及附带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总体布局,区域开发;突出特色大力宣传;加强法制法规建设,重视安全保障;以及注重体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波  姚鑫 《甘肃科技》2012,28(14):44-4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原生态体育旅游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发展原生态体育旅游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良好,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宣传促销力度逐渐加强以及旅游形式多样化等.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势进行原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