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主机的移动性,IETF提出了Mobile IP。为了解决Mobile IP中的三角路由问题,人们又提出了MIP RO。当Mobile IP切换时,会造成TCP连接中断一段时间,因此提出采用MIP RO中的绑定更新消息作为Mobile IP切换的标志,从而改善Mobile IP切换时的TCP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Internet上移动IP主机的网络业务需求,Internet工程任务组设计了移动IP技术.通过回顾移动IP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原理,最后重点讨论了基于VPN技术的移动IP路由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Digital Video Broadcast (DVB)网络可以作为Internet的运载网络传输IP数据包(IP over DVB),IETF于2002年专门成立了IPDVB工作组对此进行研究,其中对IPv6的支持是最近才出现的新课题.研究了IPv6 over DVB的传输模式,分析其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时的体系结构构成,并给出其传输子系统的构成方式.对三个核心子系统:发送端子系统、Windows接收端子系统和Linux接收端子系统,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移动ad hoc网络可信路由发现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移动adhoc网络环境下已有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针对移动adhoc网络特点和已有协议在安全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信路由发现算法,并将该算法加入到被IETF认可的DSR路由协议中得到实现,经NS2网络仿真工具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是行之有效的·使用信任度表示某个节点可以作为路由的下一跳的可能性,给出了信任度计算方法·决策者对一个证据的信任程度不仅与第三方对证据的建议有关,并且更重要的是与决策者本身的直接经验有关·对信任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该信任模型主要解决了没有认证中心的陌生者的信任管理问题,通讯节点可以提供不完整、不确定的信任证据,弥补了现有安全协议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一种让上网计算机无缝漫游的方案——移动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个由IETE(互连网工程任务组)所建议的、在目前的IPv4架构之下实现计算机移动通信的路由选择协议-移动IP(Mobile IP),分析了利用它实现计算机无缝漫游的原理,并探讨了移动IP和未来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NGI主干网重要组网形式IP/DWDM光Internet中一种非NP类QoS(quality of service)组播路由算法,基于禁忌-递阶遗传算法(tabu-hierarchy genetic algorithm,THGA)构造优化的QoS组播路由树·该算法模拟生物繁衍过程,采用递阶编码方式,引入禁忌交叉和禁忌变异两种禁忌算子改进遗传操作,综合考虑了用户QoS需求和网络费用,同时有助于实现网络负载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基于经典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算法存在的早熟和收敛慢等问题,提高了算法性能,较好地解决了IP/DWDM光Interne...  相似文献   

7.
IETF提出了基于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的多域光网络架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跨域路由的计算问题,但由于光网络的透明性,分层PCE架构下的光网络存在安全威胁。因此,如何提高光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PCE架构的基础上,利用信任度、接种疫苗及免疫选择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多约束条件下基于人工免疫和信任度的多域光网络安全组播路由算法,在保证光树可信和高收敛速度的前提下,可使组播树的综合成本最小。经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多域光网络最短路径树组播路由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综合成本和更优的抗阻塞性能。  相似文献   

8.
一种IP/DWDM光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资源约束最短路径优先 (RCSPF ,Resource ConstrainedShortestPathFirst)路由选择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用于扩展以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为基础的IP/DWDM光因特网控制平面·借助光网络设备的可编程功能 ,在现有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基础上 ,增加基于资源的路由约束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网络拥塞的可能性·另外 ,由于采用源路由以及在选路由过程中采用资源预分配机制 ,因此增强了对GMPLS信令系统的支持·同时 ,为了解决在资源不足情况下造成的信道分配失败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对路由的概念 ,使IP/DWDM光因特网在大幅增加带宽容量的同...  相似文献   

9.
IPv4与IPv6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Internet规模的急剧膨胀,信息量的加大以及Internet上新的应用的出现,人们对IP协议的地址空间、性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而原有的IPv4已远不能适应这些新的需求,为了满足Internet日益发展的需要,IETF设计了IP协议的下一版本IPv6.本文就 IPv4与 IPv6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1.
IP路径吞吐量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网络处于急速膨胀阶段.研究了IP网络的运行参数之一——IP路径吞吐量的探测算法.通过在特定路径上突发传送一组测试分组,在不影响现有通信的情况下,测试此特定路径当时可以承载的网络流量.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简单和自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Adhoc网络中的DSR路由协议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安全DSR路由协议(SDSR).该协议利用节点的信任度来选择安全稳定的路径,限制了恶意节点参与路由建立过程,从而保证了路由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利用NS-2仿真软件对两种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SR协议的分组投递率优于DSR协议.  相似文献   

13.
IP波长路由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IP路由器和光交叉连接器集成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节点结构,由这种节点所组成的网络成为一种很有吸引力的下一代光互联网结构。IP波长路由技术就是基于这种网络结构而提出的,它包含了GMPLS(广义多协议标记交换)交换和转发序列中的两种粒度:分组和波长。研究了IP波长路由器的设计问题。首先分析了有关文献中给出的一种节点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然后提出一种新型节点结构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将IP交换的两个协议IFMP (Ipsilon数据流管理协议)和GSMP(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进行适当扩展,用来支持IP波长路由网络。最后对IP波长路由器的主要模块--流分类器的选择以及IP波长路由器性能参量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IPv6环境下匿名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匿名通信技术作为保护隐私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由于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相对固定,攻击者可以通过追查IP来破坏系统的匿名性。为了提高IPv6网络中通信的匿名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在IPv6下的P2P(peer-to-peer)匿名通信方案。该方案改进了IPv6下的地址生成算法,以及现有的基于葱头路由的匿名通信机制。通过利用IPv6地址空间大的优势,周期变换节点IP地址,避免了因IP地址标识而导致的隐私泄漏;通过葱头路由机制来保证IP地址的跨网段隐藏以及数据的加密。实验表明:2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匿名通信系统的匿名性,并且该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兼容性都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15.
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移动代理(Agent)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主机用户的不断增加,使对基于移动IP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分析了IP对移动节点的支持和实现机制,然后介绍并讨论了移动代理技术、隧道技术和安全性问题,最后研究了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Internet日益普及,保障IP传输的安全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IPSec协议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的开放标准框架,主要在网络层对对等层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流进行保护和认证.通过IPSec可以“无缝”地为IP引入安全特性,防范数据受到来历不明的攻击.着重分析了重放攻击,研究了IPSec协议利用滑动重放窗口抗重放攻击的原理,并提出了滑动重放窗口的实现方法.结果表明,用IPSec能使接受方拒绝接受过时包或包拷贝,从而抵制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7.
QoS是目前较为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作者简要说明了多媒体通信的特殊要求,并着重讨论了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保证的几种技术方案—集成服务/资源预留InterServ/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MPLS的功能原理和适用范围.在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多种技术相结合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IP/DWDM光Internet中的非NP类QoS组播路由算法,采用树形编码方式,基于双种群进化,寻找一棵带宽、延迟、延迟抖动与出错率受限的费用优化组播路由树,集成解决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不仅能够满足QoS约束,而且性能优于基于经典遗传算法设计的QoS组播路由算法,克服了算法易早熟、收敛慢等缺点,有效地解决了IP/DWDM光Internet中的QoS组播路由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流量工程是应对互联网规模和流量高速增长的必要方法,高效的流量工程受限于流量矩阵的测量和已有路由设备转发能力.结合上述挑战提出了基于大流调度的二维路由流量工程方案,建立了描述二维路由大流调度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使用改进的随机取整算法求得问题的近似解.实现了基于Quagga的二维路由大流调度的原型系统,使用扩展链路状态通告下发路由决策信息.真实实验证明,系统能够实现大流的快速调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二维路由的大流调度明显优于基于传统一维路由方式的大流调度,并且前者能够达到接近最优的调度结果.真实实验和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不仅仅实现了更为细粒度的流量调度,而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以及更低的转发流表开销.  相似文献   

20.
在NGI主干网主要形式IP/DWDM光Internet中,如何提高其容错能力同时改善其QoS(quality of service)组播性能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容错QoS组播路由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采用预防式容错策略和双树保护模式,基于蚁群算法,设计了一种容错QoS组播路由模式.以最小化光树故障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满足QoS约束的主光树和备份光树来达到容错目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