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居城市的构建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国内外城市研究的热点.针对淮海经济区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商丘、济宁、宿州、枣庄和淮北这八座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城市宜居水平的综合得分,同时利用TOPSIS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宜居城市评价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根据八个城市宜居城市的综合得分,给出排名,结合实际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宜居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宜居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支撑、环境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活便利水平等4方面选取24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AHP模型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得出生态宜居度评价值,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上江苏、安徽、河南3省中的20个城市进行城市宜居水平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口情况、资源环境、交通情况四个方面),得出江苏省5个城市的宜居水平最高,淮北、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分别位于后5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徐州是高水平宜居城市,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宿迁这5个城市为较高水平宜居城市,安徽省及河南省两省的城市均位于较低水平宜居城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的要求。作为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因素,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居住舒适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构建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文中就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按照聚类分析原理,运用聚类分析法、相关系数法、极大不相关法和征询专家意见法,选取自然生态相与人文生态相中的27个因子,构建生态宜居评价体系。引用熵值理论,采用物元分析法,联系模糊集与欧氏贴近度,建立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整体水平为中等偏好,提升空间很大;群域内各节点城市发展不均衡,生态宜居水平差别较大,其中,郑州最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次之,焦作、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生态宜居城市评价,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方面,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贵阳市2005~2015年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5~2015年,贵阳市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从"不宜居"到"理想宜居"的发展转变,但2015年"理想宜居"等级不稳定;制约贵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与保护投入不足。物元模型不仅能够得到研究对象的综合质量信息,还可以揭示单项指标的分异信息,适用于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宜居成为近年来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促进了生态宜居城市的研究。以安徽省地级市为例,根据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构建生态宜居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2个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计算,得出安徽省地级市的生态宜居度综合评价值。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计算的结果,分析区域差异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衡量城市宜居性5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24项指标,采用多因素评价法用于评价2011~2016年西北地区5个省会城市的宜居性.结果表明:西北地区5个省会城市宜居水平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即使每个城市的宜居性水平都在提升,但各个不同指标水平的区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区域分异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指标下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9.
李皓 《科技潮》2009,(8):46-47
建“宜居城市”是眼下流行的话题。但什么样的城市才“宜居”?国际上有没有公认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评价标准?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宜居”?为解答这3个问题.笔者查到了有关“宜居城市“的概念归纳、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0.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全球所共同面对的核心议题.城市作为最大的碳源和最具减排潜力的区域,迫切需要低碳化转型,建设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低碳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构建了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模型,并选取了北京、济南、兰州三个城市作为实证对比研究,检验了评价模型的实际效果,对三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宜居性,通过不同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筛选适合的指标结合搜集的相关数据,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和理想解法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和检验。研究得到,在不同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下,淮海经济区八大城市的宜居性排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五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智慧宜居型都市区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推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五化"协调背景下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郑州都市区"智慧宜居"、"智慧康居"、"智慧乐居"、"智慧安居"以及"智慧逸居"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再次,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郑汴都市区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实现路径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宜居性是当代城市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21世纪被广泛认知的"城市观".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淮海经济区20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软件对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的"宜居性"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经济富裕度在城市宜居性评价中贡献率最大;现阶段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最宜居的城市.最后,对测评反映的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论述建设生命城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生命城市是城市发展方向之一,构建生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比较实用的模糊评价方法,有利于生命城市概念系统向技术系统、实物系统的转化,对促进生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生命城市具体化,实施路径量化、可评价化,从城市安全、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城市危机处理等七个方面给出生命城市的评价指标并建构了模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16,(1):646-654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五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智慧宜居型都市区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推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五化"协调背景下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郑州都市区"智慧宜居"、"智慧康居"、"智慧乐居"、"智慧安居"以及"智慧逸居"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再次,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郑汴都市区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实现路径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论述建设生命城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生命城市是城市发展方向之一,构建生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比较实用的模糊评价方法,有利于生命城市概念系统向技术系统、实物系统的转化,对促进生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生命城市具体化,实施路径量化、可评价化,从城市安全、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城市危机处理等七个方面给出生命城市的评价指标并建构了模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现行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提取累计贡献度得到6个代表性指标.运用熵值权重法,计算每个指标在评价宜居城市排名中的权重,对淮海经济区内的8个城市进行排名.依次忽略单个指标,对于忽略前后排名变化的剧烈程度,观测某个指标的变化对宜居城市排名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现代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现代规划中城市绿化已经成为市政部门的首要工作。如何科学利用城市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文中就科学利用城市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实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市政公路的设计对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随着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与宜居环境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市政公路设计中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等因素。运用科学的市政公路设计实现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针对市政公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市政公路设计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宜居城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市地域实况,选取城市经济富裕度、城区环境优美度、中小城市资源承载度、城市生活便宜度四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青岛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岛市宜居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城市整体宜居性较高,各辖区城市宜居性差别较小.其中即墨、黄岛、市南、胶州、崂山和城阳为宜居城市,莱西、市北、平度和李沧认定为较宜居城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挖掘人文资源及加强教育和景观建设、优化城市道路网、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节水意识四项针对性的青岛市宜居性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