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探究DNA条形码技术在蓟马类昆虫物种鉴定方面的可行性,以采自陕西汉中地区的管蓟马种类为研究材料,借助DNA条形码技术,对该地区多种植物上的管蓟马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对蓟马标本的无损伤提取、扩增、测定序列,共成功获得18条序列,其中以蓟马科Thripidae的2属2种为外群,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管蓟马亚科Phlaeothripinae的3属5种作为内群,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鉴定出5属7种,其中简管蓟马属包括3种,滑管蓟马属1种,器管蓟马属1种以及蓟马科蓟马属1种和带蓟马属1种。DNA条形码数据可辅助形态学进一步确定物种,区分形态上难以区分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甘蔗蓟马发生特点及色板诱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色板对甘蔗蓟马的诱集效果,并对甘蔗蓟马进行种类、发生特点、田间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蔗蓟马发生期在4月下旬,5月份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增长,6月下旬达到高峰期,7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减少;采集获得标本1124头,经鉴定甘蔗蓟马有两种,分别是蔗蓟马和华简管蓟马,蔗蓟马是优势种,占所采集甘蔗蓟马总量的99.64%;而在色板诱集方面,蓝色粘虫板诱集甘蔗蓟马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颜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张掖湿地蜻蜓目种类的分布状况,通过网捕法和目测法相结合对蜻蜓目昆虫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蜻蜓标本834件,经鉴定分属于2亚目5科13属19种.其中差翅亚目(Anisoptera)3科9属14种,均翅亚目(Zygoptera)2科4属5种.采集的所有物种中,以蜻科种类最为丰富,其中褐带赤蜻(Sympetrumpedemontanum)个体数量最多,有127头,占采集总个体数的15.23%.根据种属间的数量等级结构比例关系、不同季节种群多样性指数和种群消长动态,对所调查的数据加以计算和分析.张掖湿地蜻蜓目昆虫种群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但在不同的生境中,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蜻蜓种群的多样性也随之改变,这种变化除与蜻蜓种群的生活史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气候变化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蔬菜棕榈蓟马种群动态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棕榈蓟马在十字花科蔬菜甘蓝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中旬至7月下旬棕榈蓟马发生危害有4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中旬、7月上旬及7月下旬,其中7月上旬为全年最高峰;选用9种杀虫剂对棕榈蓟马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第1天,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8%爱福丁乳油2、.5%除虫菊素乳油、25 g/L菜喜悬浮剂及0.3%爱禾乳油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其防效分别为94.3%,93.1%,81.2%,76.7%和76.7%;药后第3~5 d,所有供试药剂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防效,并以25 g/L菜喜悬浮剂防效最好,其次是10%除尽悬浮剂、1.8%爱福丁乳油、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其防治效果均在80.6%以上;在供试药剂中,3种生物源农药1.8%爱福丁乳油、2.5%除虫菊素乳油、0.3%爱禾乳油也有较好的防效,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防治蓟马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兰州市银滩湿地2011年3—10月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以及演变特征.每月中旬在湿地样点采集8个沉积物样,同时测定样点水体温度、电导率和pH值.共鉴定出27属,126种及变种硅藻,Navicula和Nitzschia两个属出现的频率最高.各个月份的硅藻优势种、个体形态、种群数量及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其中,3月份以Navicula pupula为优势种,4月份以Navicula simplex为优势种,5,8,10三个月Navicula veneta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6月份Cymbella pusilla丰度最高,7,9两个月的优势种为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而从7月以后湿地硅藻属种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Nitzschia palea,Cymbella affinis,Cymbellaventricosa,Navicula veneta,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等成为了主要硅藻属种.受黄河7月以后水位上升的影响,外源污水可能大量进入湿地水体,湿地大部分处于弱有机污染状态.通过对硅藻属种及pH、电导率、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温度环境变量之间的去趋势对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pH是影响硅藻属种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能解释较多的硅藻属种分布特征;次要的环境变量是电导率、有机质质量分数受水体的影响,表明湿地水体有机污染物有外源输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蓟马是榕树上最常见且为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经鉴定榕蓟马共4属6种,母管蓟马属的种类为优势种.黑纹透翅花蝽Montandoniola noraguesi为该蓟马的天敌.榕蓟马一年发生12代,5月以后开始世代重叠.全年均可见成虫.8月至12月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7.
小翅雏蝗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小翅雏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虫每年 6月上、中旬蝗蝻开始孵化 ,6月下旬达到高峰 ;7月是 1~ 4龄蝗蝻混合发生时期 ;8月为蝗蝻与成虫的过渡时期 ,此期蝗蝻占总量的 5 4 .6 1% ,成虫占 4 5 .39% ;9月中旬后全部羽化为成虫 .小翅雏蝗在草地是以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 ,个体群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聚集表现主要是由草地的环境因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菜用大豆的一种重要食叶性害虫.在福州地区1a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中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中旬是第2代成虫高峰期;8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盛发,9月上旬是第3代成虫的高峰期;第4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中下旬,9月下旬10月上旬是第4代成虫盛发期;10月中旬是第5代幼虫的高峰期.豆卷叶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 sp.、广黑点瘤姬蜂Xanthopimpla.punctata,Fabricius、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和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其中长颊茧蜂是天敌优势种,其田间寄生率最高可达80%,对豆卷叶螟的种群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西溪湿地沉积物的细菌群落为对象,对4种不同培养基(M1、R2A、NB和DNB)分离细菌的能力及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共分离得到191株菌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可归于13个不同的属,其中R2A培养基分离的细菌种类最多,共有11个不同的属,其次是NB培养基,分离得到8个属,M1和DNB培养基均分离得到7个属.优势种属为根瘤菌属(Rhizobium),占总数的39.27%.研究结果表明,R2A培养基分离的培养物种群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期.全年各龄蚜均有发生,第1龄若蚜、第2龄若蚜、第3龄若蚜、第4龄若蚜和成蚜各自占全年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6.92%,40.12%,22.9%,19.01%和11.05%.其中第2龄若蚜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第1龄若蚜较低.苹果绵蚜(X)对红富士(Y1)与金帅品种(Y2)的产量损失模型:Y1=80.3472-0.0488X,Y2=77.9892-0.073X.初步制定防治指标:7蚜群/株(红富士品种),11蚜群/株(金帅品种).  相似文献   

11.
蜀柏毒蛾是福建省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孵出,第二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幼虫危害严重期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次是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林间防治以PIB5×108个/mIPoNPV 20%氰戊菊酯(1:15000)倍液喷洒,或是PIB5×108个/mIPoNPV 5亿孢子/g白僵菌 20%氰戊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运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黄河湿地水禽迁徙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 2 0 0 3年冬季 ,作者相继在关中平原东部的黄河湿地、陕北榆林淡水湖泊区以及汉江流域对水禽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迁来黄河湿地越冬的水禽有 3 7种 ,其中辟鸟目 2种 ,鹈形目 1种 ,鹳形目 7种 ,雁形目 18种 ,鹤形目 4种 ,鸥形目 4种 .10月下旬以后各种水禽陆续到达 ,11月下旬以后水禽种类稳步上升 ,12月下旬水禽种类基本稳定 ,2月中旬之后各种鸟类分批离开 ,4月中旬区内基本无越冬个体停留 .  相似文献   

13.
通过普查、系统调查和诱集法对入闽台湾番石榴园的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番石榴害虫(螨)74种,隶属8目46科。主要害虫包括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n)、桉小卷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等。桔小实蝇为害高峰期在8-9月;棉蚜在夏秋季和秋末冬初发生较严重;蓟马类的发生与番石榴的花期密切相关,其高峰期在6月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溪县蚧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植物的主要蚧类害虫有30种,隶属5科18属,其中绵蚧科2属3种;粉蚧科2属2种;毡蚧科1属1种;蜡蚧科3属5种;盾蚧科8亚科10属19种。主要为害苏铁、白兰花等36种植物。其中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的是苏铁上的咖啡盔蚧、酱褐圆蚧;天竺桂(浙江樟)上的龟蜡蚧;白兰花上的考氏白盾蚧和芒果上的云南白轮蚧等8种。蚧虫寄生性天敌以膜翅目小蜂总科为主,其中蚜小蜂和跳小蜂种群数量最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类、日本方头甲和捕食性蓟马。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大兴安岭北极村进行蝶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蝴蝶683只,分别隶属于7科34属44种.种类以蛱蝶最多,眼蝶次之,凤蝶和绢蝶最少,其中1种为首次采到,2种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在大兴安岭北极村分布的蝴蝶具有明显的生境区域性,本次调查将对于研究黑龙江省的蝶类种群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74个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22科57属.种子植物中含6属以上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共有35属,占总属数的61.4%,其种数为42种,占总种数的60%.在各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世界分布属具有明显优势,说明湿地植物区系具有非地带性的特点.温带亚洲分布种在该区系中占有显著优势,充分显示了该流域湿地植物区系的温带特性.采用丰富度指数R、综合多样性指数(λ,H′)和均匀度指数E1对该流域湿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DCA排序的第1轴,即土壤含水量与群系的R,λ,H′关系密切,而对E1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对长白山区5种鸢尾属(Iris)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并开展迁地保护、引种驯化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区5种鸢尾属植物资源分布特征明显,其中,玉蝉花(I.ensata)、燕子花(I.laevigata)生长于湿地;溪荪(I.sanguinea)生长于海拔1 500 m以上,种群优势明显;马蔺(I.laevigata var.chinensis)生于海拔500 m以下;山鸢尾(I.setosa)散生于林缘.玉婵花贮量少,山鸢尾、燕子花、马蔺野外资源储量多.通过驯化及迁地保护栽培,5种鸢尾属植物混合栽培时群花期长达77 d.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观察记录食叶害虫绢粉蝶Aporia crataegi(Linnaeus)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行为习性,明确绢粉蝶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绢粉蝶在宁夏银川地区1 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聚集在叶囊内越冬;3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出蛰活动;4月中下旬幼虫进入老熟期,在寄主枝干上或者杂草堆里化蛹,蛹期近14 d; 5月初开始羽化,成虫5月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7月中旬后进入越夏.  相似文献   

19.
于2018年冬季在浙江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设置5个站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该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及其优势类群的优势属、摄食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有孔虫,以及一些未鉴定类群,其中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98.47%。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介于(47.331±5.923)~(88.363±4.177) ind/cm~2之间,总平均丰度为(64.371±16.243) ind/cm~2,各站位间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1)。5个站位鉴定出的海洋线虫隶属于43属18科,海洋线虫的优势属(优势度≥5%)依次为折咽线虫属(Ptycholaimellus)、萨巴线虫属(Sabatieria)、吞咽线虫属(Daptonema)、拟囊咽线虫属(Parasphaerolaimus)、近瘤线虫属(Adoncholaimus)和显齿线虫属(Viscosia),优势度依次为35.16%、15.00%、8.77%、7.71%、5.66%和5.33%。海洋线虫4种摄食类型丰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A(46.07%)1B(27.30%)2B(25.82%)1A(0.82%),以2A型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
赤颈鹩(Turdus ruficollis)每年迁来和迁离本区的时间为9月下旬和5月中旬,种群越冬期230天左右。其雌雄性比1:0.81;成幼鸟比例1:2.79。冬季嗜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