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年获得世界冠军人数与我国当年总人口数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外部环境,以及二级以上运动员人数和各级体育系统职工人数两个内部环境,这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作为子因素数列的4个影响因素和作为母因素数列的当年获得世界冠军人数之间的关联度.为了进一步知道每个因素和当年获得世界冠军人数的具体函数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每年获得世界冠军的人数与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通过F检验证明模型与实际相符合,为我国运动员的训练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借助城市首位度指数、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等级规模分布不平衡指数、位序-规模法则模型及相关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及机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沈阳在发展的同时其他等级城市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总体处于均匀分布状态;城市规模分布日益均衡;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的因子主要有经济因素、交通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四大因素通过作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方面,最终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8~2003年中国人口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法建立由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等17个影响人口增长的关联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及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人口系统结构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人口系统的建模、预测、决策、规划、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的依据,以便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算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女性人口、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农村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3个因素对总人口和年净增人数影响最大.本文中国人口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较符合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人口发展与控制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年我国1%人口调查抽样的老龄化数据,通过从经济、人文、教育等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建立Beta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对我国老龄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因素驱动着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的流动则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也不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对更完整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失衡是我国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都有某些指标占优势的项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的发展是人口、经济、国家教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口因素、经济发展、车辆与道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外因潜在变量,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内因潜在变量的理论模型,并运用PLS-SEM模型量化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因素、车辆与道路、经济发展均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其中人口因素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影响系数为0.561;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产生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影响系数为-0.546;经济发展还通过人口因素、车辆与道路、医疗卫生服务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年"六普"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省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空间特征,并基于空间模型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各省域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我国省域人口性别比集聚现象比较明显,有相似属性值的地方聚集在一起,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在考虑了空间因素后,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对性别比的影响有了明显改变,再次肯定了地理因素对性别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发展失衡是我国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都有某些指标占优势的项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的发展是人口、经济、国家教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并运用LS模型对影响西北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晏县旅游扶贫的政策绩效、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环境卫生绩效、扶贫参与绩效及总体扶贫效应的评价值分别为3.15,3.87,3.62,3.28,3.04和3.93,根据文中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其扶贫效果处于良好水平.经济、政策、交通、产业和资源是影响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国家人口数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与经济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人口政策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动,从本质上而言,人口政策的调整对国家经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口过多会增加环境负担,恶化区域发展,人口较少则会影响国家对外发展。早在20世纪,我国一直处于人口过剩状态,人均资源和经济状况都较差,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该文就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明确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从而促进国家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我国试点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影响因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试点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水平、运动员伤病、学校对篮球项目的经济投入、教练员的思想道德观和文化修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不断塑造着人口分布的格局.本文基于第六次乡镇级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GIS 10.3可视化山西省人口信息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计算Moran’s I指数、G统计量、信息熵等空间分异指标,结合地形、经济、资源、产业等特征,得出山西省各人口要素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山西省各项人口指标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人口分布受矿产资源导向和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透视我国获奖牌的6届夏奥会和4届冬奥会的参赛人数及获得成绩,分析我国各类奥运项目优秀运动员人数和奥运成绩的相互关系;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灰色系统等方法对我国奥运项目优秀运动员人数进行预测分析,以便寻找今后我国奥运项目运动员人数变化的规律,从而正确确立二、三梯队的数量规模,保持竞技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很大且组合错位。中西部地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86%和60%,但GDP只占全国的40%左右。中西部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长期存在。近一个时期,在全国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受自然的、历史的、政策的等因素影响,加之各地区原有发展基础、市场  相似文献   

16.
应用"群体环境问卷"对我国U-15足球队凝聚力水平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我国U-15足球队凝聚力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U-15足球队凝聚力总体水平普遍偏低,任务凝聚力水平高于交往凝聚力水平;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任务凝聚力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司职位置间运动员任务凝聚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主力、替运动员间交往凝聚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间任务凝聚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变动,选取经济、流动人口、教育、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作为5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1980—2016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教育、流动人口因素、生育政策因素中的"全面二孩"政策对浙江省人口出生率变动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其中教育因素是外部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是负向显著的。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把握人口出生率变动趋势、完善外来人口服务保障机制、制定高峰人口出生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而人口因素的差距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湖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发展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省吉安市2001—2010年期间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重心坐标分析法与逐步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计算与分析了吉安市耕地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其主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吉安市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2)耕地年际变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区域之间耕地动态变化度和耕地利用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3)耕地重心的变化幅度略大于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变化幅度,人口、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与耕地面积重心的变化趋势相反;4)人口数量、粮食单产和人均财政收入是影响吉安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因子;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有人口增长率、粮食单产增长率和城镇化率增长率;影响垦殖指数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有财政收入增长率与城镇化率增长率.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吉安市及我国中部地区耕地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制定我国重点农业生产基地的耕地资源管理政策与发展战略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软件,采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案例地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山市人口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其中屯溪区是黄山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黄山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山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海拔、城镇化率、交通、旅游发展、政策等是影响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