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合目前中低速磁浮车辆实例进行了列车S曲线通过参数优化分析。建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应简化,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以及Isight辅助优化软件建立联合优化模型。选取空簧水平刚度、长短迫导向拉杆刚度作为优化变量,空簧水平变形及悬浮磁铁横向偏移作为优化目标,悬浮磁铁横向最大偏移量为优化约束,利用NLPQL(序列二次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分析。动力学分析表明,参数优化后的车辆性能较优化前有较大改善,已经满足中低速磁浮安全性及稳定性要求。本文论证了中低速磁浮车辆S曲线通过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其他工况下的车辆联合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转向横拉杆的柔性体模型,对比分析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刚柔耦合模型更为准确地反映了车辆的动力学特征,为拉杆总成可靠度分析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柔性轮对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基于CRH380高速列车模型建立了柔性轮对结构条件下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对柔性与全刚体结构条件下的车辆模型的安全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及通过性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在车速300 km/h时,两模型在动力学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柔性轮对车辆模型轮轨垂向力幅值及轮重减载率幅值都低于全刚性体车辆模型,车辆振动加速度、脱轨系数及轮轴横向力波形结果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速列车在柔性轮对条件下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响应,采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基于CRH380高速列车模型建立柔性轮对结构条件下的车辆—道岔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柔性轮对高速列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8号高速道岔,分析轮对柔性与全刚体结构条件下的车辆模型的安全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车体振动加速度及轮轨接触位置分布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柔性轮对高速列车模型对车辆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影响较大,对安全性、车体振动加速度及轮轨接触位置分布等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基于虚拟样机的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介绍了摆式车辆迫导向机构的设计原理,利用ADAMS_RAIL系统提供的的虚拟样机环境,分析了迫导向机构参数对于摆式车辆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给出了合理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了曲线段车速和轨距对悬挂式单轨车辆导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曲线段时,车速对车辆导向力影响明显,导向力与速度基本呈线性关系;轨距对车辆导向力影响不明显,工程设计时应尽量考虑不加宽轨距.  相似文献   

7.
耐久性问题是车辆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车辆进行实物疲劳实验成本高、周期长,为了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究成本,提出了虚拟试验的方法来研究车辆的耐久性问题. 以某大型运输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学分析获取了应力分布结果和车架变形结果;通过模态分析获取了柔性体结构的模态信息. 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理论,考虑车架、上摆臂、下摆臂和力轴的柔性,建立了整车刚柔耦合模型,获取了在平坦路面行驶的动力学响应.与实测结果对比,车架测点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在误差接受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根据Palmgren-Miner准则,对车辆在D级路面的行驶寿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桥悬架结构疲劳寿命最小,并且下摆臂结构出现了应力集中. 通过改进下摆臂结构增加了其使用寿命,为车辆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对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结构及运行机理进行分析;运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单轴式单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通过Isight多目标优化软件对单轴式单轨车辆悬挂系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车辆过弯时对导向力矩和走行轮侧偏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最后,以导向力矩与走行轮侧偏力为目标,采用改进型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单轴式单轨车辆的导向力矩比优化前减少了3.67%,走行轮侧偏力比优化前减少了6.30%,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重型铰接式自卸汽车后车体虚拟样机模型,运用四柱仿真试验台对平衡恳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得到了横拉杆在中、后桥4个车轮分别受到左右反相、中后反相、对角线反相3种激励工况下的受力特性曲线。以不同模型下横拉杆轴向力均方根值的大小为指标,分析了不同的导向机构形式以及不同的纵拉杆夹角对横拉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重型汽车平衡悬架导向机构的选型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具有变截面特征的柔性双臂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将边界函数引入到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积分上下限,建立了新型变截面梁单元模型.基于牛顿方程建立了柔性双臂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案例,分析了材料特性及几何参数对柔性双臂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弹性模量的增长可提高结构刚度减少结构变形;保证机械臂质量不变可通过改变截面形状来减少结构变形,提高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重型燃气轮机通常采用拉杆转子结构,此类转子-支撑系统的临界转速的分析计算与整体结构转子不同.以Riccati传递矩阵法为框架,对某燃气轮机中心拉杆转子结构进行分析并离散,考虑轴承支撑以及端面齿啮合对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转子 支撑系统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临界转速以及相应的振型进行计算,并通过与试验台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可应用于类似结构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速和轻型铰接式车辆采用柔性耦合轮对转向架具有快速连挂、易于分解和检修等优点 .在建立柔性耦合轮对转向架的车组模型基础上 ,分析了其径向原理和运行稳定性 ,与传统构架式转向架的铰接车辆和独立式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 .在选择合适的耦合和悬挂系统参数条件下 ,采用柔性耦合轮对转向架的铰接车组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较高的蛇行临界速度 ,中间的耦合轮对可以实现几乎纯径向的曲线通过 .  相似文献   

13.
跨坐式单轨车耦合转向架的径向机理及参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稳态曲线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了耦合转向架的径向调节机理,并推导出径向条件所需耦合参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带有耦合转向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了耦合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并验证了耦合转向架的径向调节能力,同时分析了耦合参数对耦合转向架径向调节能力及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耦合回转刚度仅与车辆结构参数及二系纵向刚度相关,合理选取耦合回转刚度可以使耦合转向架在二系悬挂系统和耦合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在圆曲线上自动达到径向位置,此时最大导向轮径向力明显减小,车辆的曲线通过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耦合横向刚度对摇头角稳态值的影响很小,但耦合横向刚度的存在会恶化转向架在缓和曲线上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ANSYS在柔掩支架变形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柔性掩护支架工作时常见的凡种工况及支架的破坏形式,采用国外最为先进的三维设计和分析软件PRO/E建立柔性掩护支架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支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确定其应力和应变的薄弱点。根据有限元分析的具体结果,对柔性掩护支架的结构进行优化,重新建立模型,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如此反复,直至获得柔性掩护支架的最佳结构。  相似文献   

15.
转K2转向架交叉拉杆结构振动与受力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交叉拉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完整的转K2货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交叉拉杆的各阶自由振动模态以及理想曲线通过和随机激扰下的振动与受力特性,为研究交叉拉杆结构的疲劳寿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车辆实时动态仿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将悬架系统视为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无质量复合约束,基于这个概念建立了动力学、运动学和静力学自由度完全独立的轿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将仿真结果和道路试验及ADAMS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基于侧倾/力矩中心理论建立的车辆实时仿真模型相比,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面向车辆具体结构,可分析车辆内部作用力,并能更准确地描述悬架在水平方向的导向作用、与应用传统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的模型相比,该方法解决了车辆模型仿真实时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某车型前麦弗逊式悬架,通过搭建麦弗悬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及平顺性仿真分析,得到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随机路面的振动分析数据,以此评价车辆行驶平顺性.通过逐步改变悬架刚度和阻尼值分析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进而得到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微夹钳、微型柔性导向机构两种典型的微型柔性结构静、动力学问题,根据拓扑优化的基本思想,采用变密度法原理,基于Altair Optistruct软件拓扑优化平台,建立了静、动力学两种不同特性下的拓扑优化模型。分析并研究了结构形式、优化参数、网格划分形式、外载荷加载方式等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影响。并针对出现网格依赖性现象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某轨道巡检车的安全性和侧向动力学性能,基于导向机构运动机理,建立了整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以稳定速度通过曲线轨道时车辆的侧向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曲线轨道时内侧的导向架受力变化较大,外侧受力变化较小;车辆在出入弯道时会有较明显的横摆运动。实车运行状况与仿真结果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中低速磁浮车辆走形机构结构原理,对磁浮车的悬浮控制模块进行合理简化,利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车辆在各工况下的载荷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影响车辆动载荷特性的关键点,为磁浮车走形机构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