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日益兴旺发展,科学史的研究和普及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但那种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通俗易懂的科学史著作在国内还不多见。最近,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日本著名科学史专家汤浅光朝著,张利华译,樊洪业校)一书,则兼有上述优点,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综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史上,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开始颁奖以来,已经确立了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如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所说:“诺贝尔奖的历史形成了二十世纪科学史的主流。”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位科学家荣获过诺贝尔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毋庸置疑,他们成为二十世纪科学史中的主角,他们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1915年度的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W.L.布拉格。W.L.布拉格不  相似文献   

3.
由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组织,陈云奎副教授翻译的《综合科学史》,即将由求实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综合科学史》是日本友松芳郎教授主编十四位知名教授执笔写作的大学科学史教科书,初版于1963年,到1979年已经18次印刷,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它展现了从古希腊到本世纪60年代初科学技术进步的鲜明足迹,以汤浅光朝教授关于近现科学繁荣中心转移的独到研究——“科学的未来”作为终结。全书共三十章:古代四章,中世纪八章、近现代十八章,约30万字。作者们力图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长链,它不光使人了解过去,也着意引导理解现在和预测将来。它不仅展示了科学学科理论发展的脉络,又充分注意到科学各个发展阶段上的思想背景和社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14年第4期刊登了吕有勇教授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轨迹的启迪:科技创新与人才团队培育问题浅析",本文在对其主要观点表示赞成的同时,对其引用的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关于世界科学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假说提出质疑,认为该假说无论是从考察对象还是考察时间来看,都有其局限性,故而所得出的结论未必对我国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具有指导意义,并以近几十年的实践阐述了我国建成新的世界科学中心的历史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卡约里(F.Cajori)是美国数学家和科学史家。1859年生于瑞士,1875年迁居美国,从1887年起,他先后任图伦内(Tulane)大学应用数学教授(1887—88),科罗拉多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98)、数学教授(1898—1918)、工程系主任(1903—18)、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史教授(1918—30)。他是美国数学学会、科学促进协会、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文理学院研究员,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1924—25年任美国科学史学会付会长,1929年任国际科学史学会付会长。1930年去世。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教育的历史考察:将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从自然哲学副产品身份发展到科学教育的核心,历经了4个主要阶段:孔德的通识教育使科学史走入课堂;萨顿使科学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库恩的新科学史观开始了科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倾向;HPS教育使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成为科学教育的方法论指导.分析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的历程,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认识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跟范发迪教授的访谈,探讨了他在科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些独特经历.范发迪教授围绕着他的代表作《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一书,向我们介绍了他进入科学史研究的契机、博物学的选题、相关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对未来的科学史研究作了一些展望,最后介绍了他近期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史学会2008年年会于11月6日至9日在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召开.此次年会由美国科学史学会与科学哲学学会联合召开,千余人与会,设70多个讨论小组,盛况空前.会议议题以西方科技史为主,涉及科学史的众多方面,会后颁发了科学史界的诺贝尔奖"萨顿奖章"和其他重要的科学史奖.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与中国和东亚科技史研究相关的议题,反映了这个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关注的新问题.研究时期注重现代,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强调跨学科综合,研究视角宽广,涉及"科学与政治"、"科学与民族主义","跨文化和跨区域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科学与信仰国际学术年会”于2005年8月7-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信仰、知识与环境”。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国际人文与科学学会(美国)、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教授、国际人文与科学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会长余谋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周桂钿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兼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主任刘孝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刘晓力教授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欧文·N.希伯特(ErwinN.Hiebert)教授于3月3日至19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希伯特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科学和哲学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核物理发展史的研究卓有成效。由于他亲自参与过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因而对美国的核物理发展情况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他对世界科学史研究状况也了解得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1日至3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85名会员代表欢聚在上海,参加四年一届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共商学会发展大计.学会荣誉理事长席泽宗院士和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技术史学会(IUHPS/DHST)秘书长Efthymios Nicolaidis教授为大会发来贺辞.席院士在贺辞中肯定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所作出的成绩,希望学会在发掘传统科技的现代意义,以及增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多做贡献.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教授到会致欢迎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为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Rob Iliffe教授和美籍科学史学者Sarah Dry博士一行于2015年4月18日至5月8日来华访问讲学。Rob Iliffe 1990年获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萨塞克斯大学科学史教授和思想史教授(2012~201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Searle讲席教授),兼任Annals of  相似文献   

14.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5.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由科学史学科的语境性(contextuality)、科学史研究的主客观语境条件、科学史研究的语境方法构成,这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对当前科学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杰拉尔德·霍耳顿(Gerald Holton)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教授,早年从师于操作主义大师布里奇曼,后又在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兰克门下受业多年。霍耳顿教授在科学史研究方面卓有成绩,是国际上知名的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霍耳顿在科学哲学上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旨”(themata或themes)这一概念,借助于这一概念,他把科学认识的哲学研究与历史学、心理学的探讨结合起来,本文将对有关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7.
正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中山茂教授(1928.06.22~2014.05.10)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家,他不仅研究中国科学史,更为中国科学史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山茂接受了东西两种不同的教育,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中国·日本的科学技术史、二战后的科学社会史、大学史等方面都有很多著述。著文追述,一方面,通过中山茂的思想与研究活动,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东西方科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过程及其特有的方式;另一方面,中山茂在近代日本科学的社会史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于中国科学史未来的研究走向会产生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柯瓦雷是科学史研究的内史学派的奠基人.事实上,他的科学史学思想受到了其导师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深刻影响,并在科学史的本质认识和科学史学的基本方法两个层面显示了胡塞尔现象学科学史学理论与方法的鲜明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