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首次发现在4.2K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的超导电现象.由于超导电性可以预见的巨大的应用前景,以及这种现象与传统的电导机制的差异所产生的魅力,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建立微观理论,试图定性直至定量地说明超导电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K.Onnes在研究低温下水银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的时候,观察到在4.2K附近水银电阻突然消失,他把汞的这一新状态称为超导态。以后又发现许多其他金属也具有这种超导电性,但并非所有的金属元素都表现有超导电性。研究表明超导现象依赖于晶格结构和费米面,具有明显的抗磁性。J·巴丁、L·N·库珀和J·R·施里弗3人于1957年建立了关于超导态的微观理论,简称BCS理论。它认为超导电性的起因是费米面附近电子之间存在着通过交换声子而发生的吸引作用,由于这种吸引作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两丽结合成对,叫库珀对。从而解释了大量的超导现象和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3.
一、氦3超流体的发现 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翁奈恩将氦气液化成功,首次得到接近绝对零度(-273℃)的低温;接着又发现水银等金属在这样低温下突然失去了电阻,即变成了超导体,开创了低温的物理研究的新领域。美国科学家戴维·李、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和罗伯特·理查森因发现了可以在无摩擦的极低温度状态下流动的氦而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1911年4月,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卡末林·昂内斯(KamerlinghOnnes)在给荷兰皇家科学院的报告中说,他发现汞(水银)的电阻率在绝对温标4.2℃附近,突然下降到仪器测不出来的地步;5月,他又报告说,汞的电阻是  相似文献   

5.
用电循环处理方法研究空气烧结CaCu3Ti4O12陶瓷样品的I-V特性曲线与样品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电循环处理,CaCu3Ti4O12的电阻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在特定温度和电压下出现电阻突然减小,I-V特性曲线从非线性转变为欧姆线性的奇特行为,这是CaCu3Ti4O12研究中观察到的新现象.I-V曲线说明发生电阻突变时样品温度与电压的关系满足线性关系,通过高低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拟合得到CaCu3Ti4O12的晶粒、晶界激活能分别为0.06 eV、0.56 eV.  相似文献   

6.
某些金属和合金,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它们的电阻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这篇文章叙述了超导电性的物理现象及超导电性的理论解释;讨论了有实用价值的第二类超导体,并着重讨论了非理想第二类超导体的钉扎作用。超导电性的应用很广。在铁路上,国外利用它制造了时速500公里的磁力悬浮列车,这种列车还处于试验阶段。本文介绍了磁力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概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作者希望通过对超导电性及其在铁路上的应用的介绍,能对我国铁路上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水银光谱线5461的塞曼效应,我们自己制造了水银放电管。我们最初作水银放电管时,管内未加入惰性气体,放电管的寿命比较短。特别是在较强的磁场中,用过几次,放电管玻璃壁就变黑,甚至有炸裂的现象。后来,我们制造放电管时,加入了少量的氩气,就不再出现上述现象,大大地提高了放电管的寿命,而且不影响水银的光谱线。我们制造的水银放电管中间发光部分玻璃管直径小,便于放置在电磁铁两极中间。用这个水银放电管作塞曼效应实验时,效果比较好。在几千高斯的磁场下,能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技纵横》2002,31(2):6-7
摄影技术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下在研究使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他于是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遗下的水银.摄影技术便从此诞生了,真可谓"踏破铁鞋夫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相似文献   

9.
多晶硅与单晶硅的扩散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同工艺下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扩散结果区别非常明显,在扩散温度较低时,多晶硅扩散后的方块电阻大于相同条件下的扩散单晶硅;在扩散温度较高时,多晶硅扩散后的方块电阻小于单晶硅,文章从多晶硅的结构特点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41(5):568-571
用电阻法探测了Al和Al-Cu合金的凝固过程,研究了形核与初始生长对电阻率的影响;观察到结晶开始时总是伴有电阻率突然升高现象(呈山峰状);而添加晶粒细化剂后凝固开始时电阻率突然升高的峰值减小。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退火温度对VO_2薄膜制备及其电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真空蒸发-真空退火工艺由V2O5粉末制备VO2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的影响.经XRD,XPS及电阻-温度测试发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VO2薄膜先后经历了单斜晶系VO2(B)型→单斜晶系VO2(A)型→四方晶系VO2的变化,在3种类型的薄膜中V均以V4+为主,且在VO2(A)型薄膜中V4+含量最高.薄膜电阻以退火温度460℃时为分界线,低于460℃时,VO2(B)型薄膜电阻和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60℃时,四方晶系VO2薄膜的电阻及其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用电阻法探测了 Al和 Al-Cu合金的凝固过程 ,研究了形核与初始生长对电阻率的影响 ;观察到结晶开始时总是伴有电阻率突然升高现象 (呈山峰状 ) ;而添加晶粒细化剂后凝固开始时电阻率突然升高的峰值减小  相似文献   

13.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2月9日报道 :日本茨木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金属镓(熔点仅29.7℃)装入一个碳纳米管内 ,制成了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一样 ,水银受热膨胀 ,可以精确测量温度。碳纳米管相当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 ,金属镓相当于水银。碳纳米管 -金属镓温度计的特点是灵敏度更高 ,足以测量出分子团反应时的微小的温度变化。这种温度计的一个小小的缺点是必须有一台电子显微镜才能读出温度的变化 ,因为碳纳米管太小了 ,只有1/10亿米直径。碳纳米-金属镓超微型温度计@刘先曙  相似文献   

14.
在测定不规则样品以及小样品(如岩屑)的毛管压力时,水银封闭间隙现象对测量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研究水银封闭间隙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计算水银封闭间隙的新方法。应用此法很方便地取得了川东北部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各类碳酸盐岩的水银封闭间隙数值范围,分析了其对毛管压力曲线的影响,并依此对毛管压力进行了修正,以提高毛管压力资料质量,方便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直流偏场和温度联合作用下第Ⅱ类哑铃畴的自崩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第Ⅱ类哑铃畴(ⅡD)在直流偏场和温度联合作用下的自崩灭现象,发现第Ⅱ类哑铃畴的自崩灭存在一个与材料参量有关的自崩灭的偏场范围,并且该范围的上下限是温度的递减函数.此外,实验表明ⅡD的自崩灭过程是VBL链的突然解体,这为进一步研究直流偏场作用下VBL的消失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温度计小史     
正炎炎夏日里,每个人都会更关心温度。参考气温预报,我们可以决定未来几天的穿着或行程。当身体有异常发热时,自然会用体温计去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利用多种测量手段的温度计,例如液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水银温度计、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热电阻式温度计,还有不用接触人体就能测出温度的红外线温度计等。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中心讯近日,我校物理系赵俊课题组利用中子散射技术在铁硒(FeSe)超导体中首次观测到了一种新奇的自旋为1的向列性量子无序顺磁态,这一磁基态的发现对理解FeSe类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新的角度,相关研究论文"Magnetic ground state of FeSe"于7月19日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DOI:10.1038/NCOMMS12182)。超导电性是指在某一温度之下材料的电阻完全消失的现象。由于它背后蕴含深刻的物理、并具有广  相似文献   

18.
重新建立了电阻性本质安全电路电弧放电能量的计算公式 ,证明在评价电路的安全性能时 ,理论上将电阻性电路当作电感性电路的特例处理 ,存在着最大可达 1 2 .5 %的误差 实验发现当电路从电感性过渡到电阻性时 ,电弧放电开始瞬间电弧电流将突然下降 还发现对电感性电路 ,放电电流线性衰减模型仅适用于电感量为 1mH左右时的情况 最后对评价电路本质安全性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 图 8,参 6  相似文献   

19.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是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物理化学实验大纲规定的实验,在国外不少学校的物理化学实验中至今也广泛选用。此实验普遍采用的装置是双液系气液平衡沸点仪。可是,沸点仪上蒸气支管的位置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国内外的教材中各不相同,对实验精度产生了影响。我们对双液系平衡相图实验进行了剖析,认为实验的关键是要能准确测定以蒸气支管口处为代表的气相和以瓶内液相两相平衡的温度以及从蒸气冷凝下来的溶液要能代表两相平衡的气相组成,条件实验表明:当温度计水银球全部浸入液相时,由于过热现象的存在,测得的温度往往较蒸气支管处的气相的温度高0.5℃右左,在克服暴沸不良时,甚至高出1.5℃,当温度计水银球一半浸入液相,另一半露于气相,或将温度计水银球三分之二置于溶液,三分之一留于气相时,由于沸腾时不可避免的溶液波动,实际  相似文献   

20.
低碳Mn—Mo钢及Fe—Ni合金中硼的非平衡偏聚是一种动力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等温处理时,晶界上会出现比平衡偏聚高很多倍的非平衡硼偏聚,但是随保温时间延长,过量偏聚消失。这种偏聚量随等温时间出现峰值变化的现象是这类偏聚非平衡性的重要标志。 在不同温度等温时,硼偏聚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呈三种形式,其特征分别是出现峰值后偏聚逐步消失,部分消失和不消失,各种类型温度区间的划分主要取决于非平衡偏聚发生,发展过程与等温时含硼相析出过程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