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编史学(Hjstoriography)是对科学史(hisfory of science)进行的编史学(historiographical)研究.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科学史家研究的对象是科学和科学家,那么科学编史学家研究的对象则是科学史和科学史家.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科学史学史、科学史的理论问题,也包括对各种不同的科学史进路或纲领进行研究.相对于科学史,科学编史学是一个年轻的分支,尚未形成独立的学术共同体,正处于起步阶段.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致力于科学编史学研究的学者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蕴含着极其丰厚的教育营养,因而科学史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应该通过揭示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和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奋斗历程两条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科学史教育的价值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教师自我充实.  相似文献   

3.
本人虽然主要研究中国天文学史,但199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西方科学史”和“科学史英文文献选读”两门与西方科学史有关的研究生课程,最近又新开设了“科学革命”,所以,对国内西方科学史的研究动态一直也较为关注。而在教西方科学史和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另外,我们的研究生中也有以西方科学史作为研究方向的。但是,在具体作的过程中常常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也就有了一些思考。这些思考还很不成熟,也很不系统,借用这个学科建设讨论会的机会,我想把它们谈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毋庸置疑,与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相比,我们…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当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科学无非就是它的历史。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史也逐渐成熟,现在已成为公认的学科。科学史的发展自然也导致对科学史的历史研究,这就是科学史学史,也译科学编史学。而推动这门学科建立的正是本书的作者阿伽西。他的1963年论文“走向一种科学史学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得到各方面专家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因为专注于文科而理科知识太匮乏,也许是因为没有深入到科学史中,我一直认为科学是抽象的,科学史是晦涩的,但《剑桥流水》一书的确吸引了我,意识到科学史也可以衍生出梦幻般的侧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分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直以来科学哲学领域争论较大的焦点问题。自标准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分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分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分界问题4个阶段。整个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来万无一失地进行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我们一定要防止在分界问题上的思想僵化和其他绝对主义的倾向。科学分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科学哲学及科学史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1(4):F0003-F0003
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于1999年3月9日隆重成立,迄今有6年多历史。该系为综合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教学基地,培养广泛适用于科研、教学、行政、管理、出版等方面之文理兼通高级人才,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之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科学史教育大多是励志性的教育,一些学者也提倡这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科学史励志教育有其不足:缺乏对于演化中的科学从学院科学走向后学院科学中本性改变的反思与批判;应然的科学与实然的科学有所不同,科学史教育不应粉饰科学。科学史教育中,融入了对科学的批判与反思,不会造成对科学的诋毁。融入反思与批判的科学史与科学史教育,符合主流的研究和教育。融入反思的科学史教育,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多样性,理解科学的限度,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将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数学教学是有许多工作可做的。下面仅以讲授初三几何第七章“圆”为例,就如何将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科学史的概念,功能以及科学史与中学<科学>教育的关系.另外,也探讨了科学史切入新课程<科学>教学的几种途径,初步探讨了科学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降,对科学进行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于人类学的分析与理解,不仅导致了现代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先后启动并完成其建制化历程,还相继激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 Stud ies of Science)、科学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 ies of Science),以及“科学研究”(Science Stud ies)这些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1]近年来,科学文化研究(Stud ies on Science and Culture)开始成为国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界学者所关注的一个研究热区。从目前的研究情形来看,中国的“科学文化研究”与国…  相似文献   

12.
科学突破是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人类科学史上激动人心的篇章.科学突破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中也呈现有章可循的简单性:最早的科学突破口只能三者居其一:实验、哲学或数学,也即存在三条不同的突破路径.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创新始于实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创新始于哲学;狄拉克的正电子创新始于数学.科学史表明,大多数科学创新过程都是三种创新路径的竞争过程,事先极难预测哪条路径会首先突破.科学探索者可以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突破路径,谁都可能在科学竞争中捷足先登.  相似文献   

13.
从介绍克劳瑟的科学活动和科学史著作入手,分析他的科学史观的形成及其在科学史研究和科学国际合作中的实践。克劳瑟是20世纪上半叶剑桥左翼科学家群体的重要成员,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家。他开创了科学记者的职业身份,与英国、苏联、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国家的科学界都建立密切联系,亲历并记录了重大科学发现和各国科学的转型。受盖森的启发,他的科学史研究聚焦于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与贝尔纳、李约瑟的工作相互影响。后期对英国科技史进行系统研究,拓展和提升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史学会(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1924年1月12日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综合性科学史专业学会,致力于科学、技术和医学及其与历史语境中的社会互动的理解,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1]。成立80多年来,美国科学史学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越来越健全,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我国科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1加强科学史学科建设美国科学史学会积极倡导在大学和高中开设科学史课程,呼吁在大学设立科学史系。在学会积极倡导与推动下,科学史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1940年威斯康星大学开…  相似文献   

15.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编史学教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史在中国步入“再建制化”发展时期之际,加强科学史基础课程建设对于科学史学科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编史学教程始设于1999年并持续开设至今,包括科学史学史、科学史子研究域中的编史方法及相关学术争论、以及科学史哲学(元历史问题研究)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意在帮助在读研究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史的学术流脉,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其历史理论思维能力。这里所给出的是该教程的教学大纲及分类文献。  相似文献   

17.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目前科学史研究中普遍认为,科学起源于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本文立足于科学史的事实材料,认为科学作为“分科之学”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人那里就已经诞生,而欧洲近代科学不过是古希腊科学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但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即科学史向度的缺失.我们认为科学知识教育和科学史教育的分离,造成了科学史教育在教学系统中的边缘化,并引起了许多基本的教育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科技史教育走向科学教育的前台和中心是科学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大学学报》与其前身刊物,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关注科学史研究,报道了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自1945年以来3次访问西北大学,中国科学史学科开拓者李俨对中算史的研究等,复自1980年起固定开设科学史专栏,发表了张伯声、杨钟健、秦元勋、李政道、丁肇中、王选、丘成桐、吴文俊、何炳郁、华觉明、李迪、李继闵、曲安京等著名科学家的700余篇科学史论文。重点对数理天文学史、医学史、地学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期刊史等作了分析,认为学报对于西北大学科学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