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3,(13):64-65
惊人小行星捕获计划有望在10到12年内实施。一旦小行星成为"囊中之物",科学家计划将其拖到月球附近环绕月球运行——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NASA已经向美国白宫提交了一项惊人的小行星捕获计划,NASA计划在10年到12年左右,用阿特拉斯5号火箭向一颗飞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小行星发射一艘无人"小行星捕获飞船",然后用一个直径15米宽的"巨袋"裹住这颗旋转飞行、重量约达500吨的小行  相似文献   

2.
1912年1月4日,地球、太阳和月球形成一条直线,月球距地球的"近地点"距离是1400年时间间隔中最近的距离……这一近地距离产生了一连串的"链式反应",并最终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  相似文献   

3.
月球上的水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09年宣布,月球勘测轨道器上的子探测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撞击月球获得重要成果,撞击分析数据表明月球上确实有水。2010年3月1日,NASA又宣布,由其负责研制、搭载印度2008年10月22日发射的"月船一号"探测器的一台微型雷达探测获得了月球水冰存在的有力证据。正如上世纪90年代"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探者"号发现月球极区存在水冰而掀起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潮一样,有关月球有水的消息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对建立月球基地并长期驻留月球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4.
杰米 《科学大观园》2011,(10):74-74
美军的第二架X-37B空天飞机2011年3月5日从位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该机型第二次执行空间测试任务。由美国波音公司负责研制的X-37B是一种无人驾驶的太空飞行器,外形与即将退役的美国航天飞机颇为"神似",只是身材尺寸较小。这种飞机最早由美国宇航局负责开发,后因经费有限转给了美国空军管理。据悉,由火箭送入轨道的无人驾驶的X-37B,升空后所有运转都会"自动进行",无需地面技术人员遥控。  相似文献   

5.
李荫  李伟 《科学大观园》2006,(15):38-39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在200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到2020年以前在月球上建立太空站。据美国媒体披露,五角大楼40多年前就制定过类似的计划,要在月球背面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登月大战一开始就带着火药味人类登月是在美苏的军事政治竞争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之后,美国惊呼为“第二珍珠港”!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发誓,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美国人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  相似文献   

6.
美国Highlift系统公司不久前宣布,它将实施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工程项目:建造通向太空的"电梯"。太空"电梯"这种垂直升降装置最终将取代不太安全的火箭,从而开创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到那时,人类可以利用"电梯"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探测器,运送太空站设备,也可以乘坐"电梯"直上云霄,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7.
最近,《网易科技频道》“探索与发现”辟出专栏刊登了2003年经典回顾:三大科普骗局、十大科普新闻和五大展望。现将《十大科普新闻》简要介绍选载如下,以飨读者。有兴趣详细了解其内容的读者可以登陆http://tech.163.com/focus/031212_119530.html。·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中国人,这条新闻排第一,相信没人反对吧?·中国计划探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是在最近2~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发射月球…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前景来看,无论是重型火箭研制还是新型飞船开发,乃至空天飞机新概念的实施,都在酝酿着更大的突破。瞄准月球火星现在,美国、俄罗斯等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都瞄准了地球近地轨道的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为了能够在月球着陆和从月球返回地球,载人登月飞船一般重量在50吨以上,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吨~120吨的重型运载火  相似文献   

9.
<正>当中国人尝试从月球背面走出来,并且进入西方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势必迎来激烈的对抗。近日,一个由英国华人组织的乐队"月球背面"在伦敦有名的"水鼠"酒吧演出。巧合的是,英国媒体注意到,几天后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点就在月球背面。《独立报》网站称,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目前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环境了解不多,嫦娥四号的这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的档案保管员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找到几个存放着的小瓶子,在这20个小瓶中存放着当年"阿波罗11号"项目期间收集的月尘样品。每一个装有月尘的小瓶子上都是用人工手写的标签,日期注明为1970年7月24日,被发现时这些小瓶子正被放置在实验室一个真空密封的玻璃罐里。在罐子里,除了这些小瓶子之外,还有一份论文的复印件《"阿波罗11"和"阿波罗12"返回月壤样品中碳质化合物的研究》,这篇文章发表于1971年的《第二月球科学会议文集》。  相似文献   

11.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2):66-67
美国宇航局决定在21世纪30年代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加拿大前宇航员克里斯-海德菲尔德则认为应该是先重返月球,在完成这个"一小步"之后再上演登陆火星这个"一大步"。他指出我们没有相关技术或者能力确保火星之旅的安全性,例如飞船与地球之间的通讯等还存在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月球上生活几十年,而后才考虑实施载人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好奇"号已开始在火星表面展开考察之时,月球也将在不久后迎来一辆执行冰水勘探任务的"北极星"月球车。这种月球车有望于2015年10月搭乘SpaceX公司的火箭登上月球。美国宇航机器人技术公司不久前揭开了"北极星"月球车的神秘面纱。该"北  相似文献   

13.
“月球卫星”的称谓值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正式开始执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绕月探测,研制我国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器“嫦娥1号”,计划于2006~2007年发射。这一消息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眼球,也深受有关专家的关注。在关注之余,资深航天专家发现,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文件及发布的消息中都称“嫦娥1号”为“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或“绕月卫星”(可参见《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第1期“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嫦娥工程”),这个名称似乎不太科学。“月球卫星”一词的使用并非自“嫦娥工程”始,多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介绍月球探测的文章中时有出…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该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这个点处于地球和月球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且在月球一侧.  相似文献   

15.
苏联人虽然率先将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卫星)送入太空,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在与苏联人展开的太空竞赛中,美国率先将人类送上月球,除美国外,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苏联也制定了登月计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一种令人感到疯狂的火箭——N1火箭。  相似文献   

16.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0,(20):68-68
<正>丹麦太空迷达纳斯·彼得·马德森和克里斯蒂安·梵·本格特森自制了一枚山寨版火箭,一时之间招来大量媒体和公众关注目光。可惜的是因保险丝熔断,他们第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的尝试最后以失败告终。按照计划这枚9.14米长的火箭在波罗的海博恩荷姆岛附近的一艘驳船上发射。但这枚耗资3.5万英镑的山寨版火箭在发射时因保险丝熔断导致发射未能取得成功。不过马  相似文献   

17.
正"我集中精力做全世界总价最低的火箭,尽量把火箭做成大批量或者中小批量的一个工业化产品,这样成本才能大幅下降,这是未来的趋势。"今年2月,"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假人Starman坐在一辆樱桃红的特斯拉电动跑车里,听着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乘坐火箭飞向太空。马斯克的梦想远不止于此,他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建成火星航天器。马斯克在太空商业领域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大学由学生组成的一个科研组公布了一项大胆的创新计划,准备成为有史以来把飞船送上月球的第四批人。宾州州立大学的这些学生表示,他们的项目会更加出色地将一艘能够随意起飞和着陆的飞船送上月球,从而使探测月球表面变得更容易。他们希望在2015年发射一艘商业飞船,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能够筹  相似文献   

19.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开始,美、苏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和开展冷战对抗的需要,在月球探测与载人登月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195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号系列的4个月球探测器,苏联发射了“月球”号系列的3个探测器,但全部失败了.  相似文献   

20.
张恒 《科学大观园》2012,(22):24-24
如今,僵尸似乎风靡一时,不管是在电视、电影、书刊还有新闻中时常提起。当然僵尸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几十年年前,以乔治·罗梅罗在1968年推出的经典僵尸片《活死人之夜》为代表,僵尸影片开始成为一个"流行符号",人们也将其称为"贪尸鬼"。虽然很多人把僵尸当作一种有趣的流行文化,但现实中有些人却认为僵尸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海地文化就流传着关于僵尸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