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名作家、发明家、数据科学家与谷歌工程师雷·库兹韦尔犹如数字时代的先知,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有着奇高的准确率。他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时,预言随着技术和医学进步,人类很快就会到达“奇点”。届时计算机将超越人脑,人类则可永生不老,而他预计这一巨大变革将在2045年前到来。技术将使我们聪明健康库兹韦尔指出,人脑的能力比计算机至少慢一百万倍。人类到了2030年便可研发出非侵入式植入毛细血管中的纳米机器人,将人脑的新皮质与类似于云端的“集成新皮质”相连,届时我们将变得更风趣、更性感、更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从古至今都梦想着能够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尤其是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势的达官显贵,这些现象也造成了现今的科技大佬们纷纷投入巨资研究"长生不老术"。财大气粗的谷歌在这股潮流中扮演了领导者角色,而俄罗斯亿万富翁和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启动了所谓的"2045行动",试图通过将大脑植入机器化身的方式实现永生。达官显贵的梦想古人相信这个世上存在神奇的长生不老药,能够实现人类最渴  相似文献   

3.
126年后容颜依然柔软而有弹性 天主教将"不朽之身"定义为"如同活人一般柔软有弹性,不会腐烂".圣女贝尔纳黛特35岁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为圣徒之前.天主教会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遗体进行检查.许多医生、神父与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过程.贝尔纳黛特的遗体并未腐朽,它逃过了肉身腐坏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他出生时,母亲便难产,家里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长到两岁,还是不招人喜欢,因为他的形体上大下小,有点畸形,硕大的脑袋压得他走路都摇摇晃晃。长到三岁时,他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又过了大半年时间,他总算能开口说话了,却说得很不流利,每句话都必须吃力地思考后才能说出来。上学后,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有时还不守纪律。"同学们也不愿和有些另类的他交往。老师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谁也没想到,这个被老师预言不  相似文献   

5.
正温顿先生被称为"英国的辛德勒"有个名叫尼古拉斯·温顿的英国男人,他保守一个秘密长达半个世纪——他有669个"孩子",遍布全世界。这个秘密被披露后,他收到了以色列前总统埃泽·魏茨曼的致谢信,并被授予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名誉公民和大英帝国爵位。他经常被称为"英国的辛德勒",他就是尼古拉斯·温顿先生。尘封的日记本埋藏50年的秘密故事开始于一个尘封在阁楼里、落满灰尘的笔记本。  相似文献   

6.
<正>依据摩尔定律,计算机系统微芯片的处理能力将以指数级增长,现今"键盘战士"发现人们的智力并不像微芯片一样,呈现同步快速发展。当计算机取代计算器,我们的工具变得更加强大,从社会群体到软件,我们的物理形态可能跟上发展吗?千禧年初,我们见证了电子表格和电脑纸牌  相似文献   

7.
贺霖 《科学大观园》2006,(12):46-47
天主教将“不朽之身”定义为“如同活人一般柔软有弹性,不会腐烂”。圣女贝尔纳黛特35岁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为圣徒之前,天主教会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遗体进行检查。许多医生、神父与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过程。贝尔纳黛特·苏毕胡的遗体并未腐朽,它逃过了肉身瘸环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8.
俊峰 《科学大观园》2013,(18):53-54
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肖像画中的慈禧容貌、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哪幅画更接近晚年慈禧的真实面貌呢?如果慈禧知道这位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她还会对他说"Good"吗?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慈禧讲出这句英语并不奇怪,此前,她曾多次问过当时担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英语中"好"字怎样说。慈禧也曾向伍博士问过其他一些英语词汇的发音。不过,也许由于潜意识的作用,她从来没有问过英语里用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宇航员迈克·梅尔韦尔2004年6月21日驾驶私人资助建造的航天器飞越地球与太空边界,飞行1个多小时后安全返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以北大约130千米处的莫哈韦机场。新华社报道,梅尔韦尔返航后向外界介绍了他在航天中的所见所闻,透露了他在太空飞行中经历的惊魂一幕。在太空可见洛杉矶沿岸美国南非裔宇航员梅尔韦尔成功返航后接受采访时说,他在100千米的高度“看到的景色棒极了”。他说:“那里各种颜色让人目眩……能看到地球的曲线轮廓,能看到洛杉矶沿岸很远很远的海。”梅尔韦尔21日驾驶的航天飞行器叫做“太空船1号”。美国西部时间2…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在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变得越冷、越稀薄。但在1902年,一位名叫里昂·泰塞伦·德波尔的科学家利用配备了仪器的探空气球,发现在地球大气层1.2万到1.5万米高度处,大气不但停止了降温,反而开始变得越来越暖和。他为这种无形的转变创造了一个术语"对流层顶",并以此为界,将其上方的大气层称为"平流层",而我们所生活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一一这些术语一直被我们沿用至今。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  相似文献   

11.
"憨豆先生"克劳德·艾金斯,从小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总算凑合上了高中。父母眼见得儿子上大学无望,希望他能在体育上有所发展,便托人把儿子弄到学校篮球队。但克劳德·艾金斯低能的智商很让教练  相似文献   

12.
全球人口到2045年将达到90亿,而非洲的这个角落几十年之前的形势就已经危如累卵了。艾伯丁裂谷雨量丰沛、大湖众多、并有丰富的火山土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它也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不顾一切地攫取土地与资源,以及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恶性竞争都使得这里充斥着无以名状的暴力与血腥。冲突如何停止?我们还有没有可能为自然界留下一片净土呢?一位叫姆瓦米的还记得他当部落首领时的情景。他的判决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权力是不容置疑的,就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从1954年以来就是民主刚果马西西地区巴士哈利部落的酋长(马西西地区是民主刚果东部一片地形起伏、富有田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地时间2014年3月16日下午5点半左右,伯班克市的一对夫妇正准备把家具搬进公寓时,却突然发现到三楼邻居家的孩子为了捡玩具,爬出了窗户。发现小孩的危险处境时,妻子詹妮弗当即打电话向911求救,而急中生智的丈夫康拉德·莱特纳则立刻站在弹簧床垫上,准备接住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小孩。事实证明他的确非常机智,弹簧床垫大大减小了孩子坠落带来的冲击,孩子只受了点皮外伤。把这一切称为"超现  相似文献   

14.
他开创了中国数千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先河,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至今保存着当年自己作为梁思成助手,在参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时给先生拍的照片."在东交民巷圣米歇尔教堂考察时,正巧梁先生一回头,嘿!我就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相.当时先生立刻就指着我说,'以后再不准许你用公家的胶卷照私人照片!'还把我训斥了一番."  相似文献   

15.
李敖的不朽度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后,世界末日,什么都朽了。英才与蠢才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无乐也(“教徒弟,打师父。”又有何乐?);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一乐也。马后炮有人向我挑战,说“你放马过来”。我不回话,只是疾弛而去,然后马后炮打倒他。长大与成熟所  相似文献   

16.
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共产主义者古希腊圣贤,"精神恋爱"的鼻祖,认为男男之间的爱慕为世间最高级的情感形态。他还是最早的共产主义分子,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国》里论及婚姻时曾说,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共产、共妻、共子。他81岁的时候,在一次婚宴上兴高采烈谈笑风生之际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17.
有保鲜秘方还是自然原因? 最早提到肉身不腐这种现象的是在中国的编年史<佛教圣徒传>中.里面说到宋朝有个叫贵宁(音译)的高僧,他殁于712年,葬于考延(音译)寺院.1276年,在宋朝行将崩溃之时,蒙古士兵挖出他的尸体,看是不是像谣传的那样有着一副不腐之身.结果发现高僧在他死后564年皮肤还有弹性和光泽,丝毫没有任何干枯和腐烂的迹象.近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报道,并公布了一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3月27日伦敦惠康博物馆的一项展览中,在一个载玻片上可以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脑样本。自从1955年他去世后,爱因斯坦的大脑被进行了异常细致的研究,但是科学家显然并未发现导致他这么聪明的原因。据国外媒体报道,爱因斯坦除了自己的开创性理论和革命性公式以外,也许有关他的一份不朽的遗产,就是他的大脑。自从他于1955年4月8日去世后,科学家一直在对这位现代最聪明  相似文献   

19.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2,(22):66-66
德国发明家马库斯·格尔克设计了一款拥有Instagram功能新型眼镜。这款眼镜内置一个5兆像素传感器,可利用内置电脑为真实世界的景象添加滤镜效果。格尔克的灵感来源于谷歌、奥林巴斯和爱普生的眼镜电脑。格尔克说:"很多人使用Instagram,他们喜欢Instagram的各种功能,更喜欢拍摄照片而后与好友分享。我研制的眼镜不仅可以记录下生活的瞬间,同时还能借助滤镜实现奇妙的视觉效果。佩戴者只需推一下‘Insta’,就能激活眼  相似文献   

20.
正你还沉浸在机器人更新换代的技术原理和与生俱来的伦理悖论中摸不准方向吗?那就快醒醒吧,新一代"性机器人"将在可预见的日子里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科学家道格拉斯·海因斯(Douglas ines)在不久前宣称,他发明了世界上首个"性机器人"洛克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