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包括预蛹期)的发育历期(Y)与温度(X)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其方程式是:卵:Y=3330.777X~(-09864);幼虫:Y=1/(0.2669-3.971/X);蛹:Y=1/(0.3262-5.6273/X)。各虫期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呈对数函数关系,即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其方程式是:卵:Y′=0.37251nX-1.0146;幼虫:Y′=0.13811nX-0.3355;蛹:Y′=0.20671nX-0.5664.成虫期与温度和性别有关,雌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在1.5-5.0天之间,产卵期11.5-116.0天之间。  相似文献   

2.
空心莲子草叶甲成虫主要取食空心莲子草顶端幼嫩叶片,虫子的分布概率(Y)与各节叶(X)的关系是:Y=153.43-23.32X;卵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概率以第四叶片上最高,呈抛物线Y=24.80 28.31X-3.41X~2;幼虫有群集性,多数在顶端第一、二叶叶背上取食,越老的叶片,虫数越少,两者呈负相关;Y=235-31.54X.老熟幼虫化蛹位置大部分在茎杆第五节,各节蛹的分布Y=411.56 199.81X-16.31X~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系统地研究温度对柑桔红蜘蛛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柑桔红蜘蛛卵、幼螨、前若螨和后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10.7、9.8和11.0℃,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107.6、36.4、30.3和29.5日度。从卵发育至成螨需有效积温206.0日度。各螨态发育速率(V)与温度(t)关系,回归式分别是:卵:V=-0.0825 0.0093t;幼螨:V=-O.2939 0.0275t;前若螨:V=-0.3229 0.0330t;后若螨:V=-0.3181 0.0311t;卵至成螨:V=-0.0468 0.0049t。柑桔红蜘蛛各螨态在20~25℃下死亡串低,超出此范围的温度对生存不利,死亡率高。柑桔红蜘蛛雌雄性比在不同温度下不同,以25℃下最高。成螨寿命与温度成负相关。雌成螨寿命(Y:天)与温度(X:℃)的直线回归式为Y=23.11-0.546X.雄螨为:Y=13.70-0.320X。每雌平均产卵量(Y)与温度(X)成二次三项式曲线回归,模拟方程为Y=-24.8714 4.3234X-O.0954X~2。25℃下产卵量最大。种群增长指数在25℃下最高,低温和高温不利种群增长,特别是温度大于25℃,种群增长指数急剧下降,35℃下种群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4.
葱蝇实验种群生命表及矩阵模型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实验室内饲养的葱蝇种群数量进行了动态预测,旨在为自然种群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实验室饲养从日本引进的葱蝇,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室种群,编制和分析了该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葱蝇实验种群的存活凸线为Ⅱ型曲线,说明葱蝇的卵、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存活率都比较稳定;种群趋势指数(I)为9.81,世代总存活率为12%.同时,用组分...  相似文献   

5.
枸杞储藏害虫印度谷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危害储藏枸杞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常温仓储条件下的越冬幼虫死亡率高达86.3%,仅11.1%可化蛹,羽化为成虫.18~22 ℃时印度谷螟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8,9.8,39.4,8.8 d,完成1代需要66.8 d.枸杞干果含水量与幼虫发育历期呈反比,与蛹的发育历期呈正比.卵、幼虫、蛹、成虫及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8.8,11.9,12.5,11.2 ℃,有效积温分别为59.7,481.5,130.4,62.8,692.3 d·℃.印度谷螟在银川地区可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67代,与实际饲养观察的年发生世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饲养法详细研究了赤拟谷盗与锯谷盗不同虫态间的竞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雌性、雄性成虫的存在对锯谷盗的卵孵化、幼虫化蛹及蛹羽化为成虫的过程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相同数量的雌、雄成虫的作用大致相同,另其抑制作用随成虫数量的增多而增强,但赤拟谷盗幼虫对锯谷盗卵孵化及蛹羽化为成虫的过程均无显著影响,面粉的加入量仅在锯谷盗幼虫化蛹的过程中影响显著.锯谷盗雌性、雄性成虫以及幼虫的存在对赤拟谷盗的卵孵化、幼虫化蛹及蛹羽化为成虫的数量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仅当面粉加入量为0.5g时,锯谷盗成虫、幼虫对赤拟谷盗的卵孵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中,赤拟谷盗种群比锯谷盗种群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闭熏蒸法研究了甲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对土耳其扁谷盗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作用.在28 ℃条件下,以体积分数为0.040和0.045的药剂处理土耳其扁谷成虫12 h,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633%和99.453%;以体积分数为0.035的药剂在15,18,21,24,27,30,33 ℃下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367%,88.087%,92.376%,74.266%,63.252%,60.935%,58.775%,表明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且在相对低温时比在相对高温时熏蒸效果好.在20,25,30 ℃条件下,熏蒸处理土耳其扁谷盗成虫24 h,其半致死体积分数LC50为0.014 31,0.017 335,0.021 073;处理48 h时则分别为0.012 828,0.015 446,0.020 068,质量浓度为30 g/m3的甲酸乙酯处理土耳其扁谷盗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24 h,对应死亡率为93.372%,99.782%,96.638%,91.645%,表明甲酸乙酯对土耳其扁谷盗低龄幼虫熏蒸效果最好,蛹和卵对甲酸乙酯具较强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以浓度分别为3.0、6.0、9.0、12.0和15.0×106 cells/ml的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在温度为25±1℃下对萼花臂尾轮虫进行群体累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其种群增长率、体长和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种群增长率、体长和卵体积皆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种群增长率(Y,d-1)与食物浓度(X,×106 cells/ml)间的关系为Y=0.1768+0.0565X;体长(L,μm )与食物浓度(X,×106 cells/ml)间的回归方程为L=138.1577+4.8279X;卵体积(Ve,×103 μm3)与食物浓度(X,×106 cells/ml)间的关系可描述为Ve=375.8776+19.9560X.此外卵体积(Ve,×103 μm3)与体长(L,μm )间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的关系符合方程Ve=29.3382+2.8971L.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山姬鼠(Apodmus chevrieri)头骨度量的8项指标:颅全长X1,颅基长X2,基底长X3,颧宽X4,眶间宽X5,齿隙长X6,上裂齿长X7和门齿孔长X8,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判别函数:Y1=81.16X1-1001.78.Y2=88.71X1-1194.69.Y3=93.42X1-1324.81.Y4=96.92X1-1427.00.Y5=102.22X1-1586.28.将头骨的度量X1分别代入方程计算,若Yi=Ymax(Y1,Y2,Y3,Y4,Y5),则高山姬鼠于Yi年龄组.  相似文献   

10.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林木受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 4个不同的危害类型 .刺槐、油松和侧柏的被害株率 (Y0 1 ,Y0 2 ,Y0 3)和被害死亡株率 (Y1 1 ,Y1 2 ,Y1 3) ,飞播造林 3 0d种子损失率 (Y2 )与地面鼠、地下鼠和蒙古兔的种群密度 (X2 ,X3,X4 )的逐步多元回归模型为Y0 1 =- 2 .72 7 0 .382X2 3.6 14X3 - 11.52 4X4, Y1 1 =- 0 .12 9 0 .14 4X2 2 .0 72X3 1.573X4,Y0 2 =- 2 .775 0 .4 59X2 2 .0 4 9X3 5.956X4,Y1 2 =- 0 .2 88 0 .115X2 2 .0 4 2X3 1.6 39X4,Y0 3 =- 13.74 3 0 .2 17X2 - 0 .511X3 32 .918X4,Y1 3 =- 5.819- 0 .0 96X2 0 .4 36X3 14 .6 39X4,Y2 =- 4.32 5 0 .74 3X2 - 0 .34 3X3 1.330X4.群落中地面鼠和地下鼠对林木危害方式和对食物选择性的差异 ,导致了林木受害的多样性 .林木的被害程度决定于地面鼠、地下鼠和蒙古兔的种群密度 ,而与群落总密度相关不显著 .研究啮齿动物群落组成与林木受害的关系 ,确定林木受害的关键因子 ,简化群落结构调查指标 ,制定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和林木受害的统一标准 ,是研究害鼠综合管理系统中“3S”预警、判别和预测预报系统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靖远松叶蜂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1998年,成虫有2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2±2.3 ℃,自然变温下有效积温为81.93±33.3 d·℃;幼雌虫共有7个虫龄;低虫口密度下,幼虫群团为聚集分布;雌蛹历期显著长于雄蛹;各虫态天敌种类较多,以幼虫期NPV病毒控制靖远松叶蜂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3.
斜纹夜蛾杆状病毒流行病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斜纹夜蛾生物生态学及其杆状病毒病流行的一般规律,建立了斜纹夜蛾杆状病毒流行病的微分方程模拟模型,模拟系统由18个微分方程组成,可以模拟易感的和染病的1~6龄幼虫、蛹、成虫,卵的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包含4个分室,即易感种群过程,染病种群过程,病毒在作物上的积累过程,易感种群和染病种群的相互转化过程.系统中纳入了作物生长对病毒数量的稀释效应,以及病毒数量的自然衰减作用.模型参数须由试验测定得到.给出了杆状病毒病的有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4.
松梢螟天敌—长距茧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距茧蜂(Macrocontrus resinellae Lin.)在南京每年发生4代,以卵在寄主体内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成虫出现,寿命5~7天,每头雌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6天,幼虫期15天左右,蛹期20~30天。本文还报道了各虫期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果蝇DNA甲基化修饰系统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功能,以黑腹果蝇Canton S品系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不同发育时期果蝇dDnmt2与dMBD2/3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dDnmt2与dMBD2/3分别在6~9 h和0-3 h胚胎期表达量最高,在12~15 h和18~21 h胚胎、三龄幼虫、蛹、成虫期表达明显降低.果蝇dDnmt2和dMBD2/3基因的表达特点与果蝇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报道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Teinopalpus aureus guangxiensisChou et Zhou)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史,描述了各时期虫态的形态特征。该蝶在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2代,成虫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上旬至9月上旬活动。卵期14~15 d。幼虫5龄,各龄期为:1龄8~9 d,2龄7~8 d,3龄9~10 d,4龄9~10 d,5龄16~18 d。夏蛹期2~3个月,越冬蛹6~7个月。  相似文献   

17.
香蕉弄蝶幼虫的为害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永跃  梁广文 《武夷科学》2002,18(1):108-111
本文建立了香蕉弄蝶的叶苞长度、卷叶面积、取食蕉叶面积与幼虫龄期间的关系多个模型。各模型基本上符合指数方程和二次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18.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蓝目天蛾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寄主植物附近5—10cm深的土层中作土室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6月中旬达到高峰。当年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平均寿命30d。每雌产卵量25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嫩枝或粗枝的隐面,卵期平均8d。幼虫5个龄期,完成发育平均历期37d,取食约160片柳叶。蛹期20d。7、8月份以第一代的幼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20.
陈慧  钱海涛  丛斌 《河南科学》2011,29(6):672-675
与对照相比,初羽化的玉米螟厉寄蝇雌蝇成虫取食含BtCry1Ab杀虫蛋白的蜂蜜(5%)+牛奶溶液后,寿命未受影响;对取食含有BtCry1Ab杀虫蛋白的蜂蜜(5%)+牛奶溶液的玉米螟厉寄蝇,采取人工剖腹取蛆法接种于健康的玉米螟4~5龄幼虫,则该子代寄蝇的蛹前发育期较对照显著增长,不同BtCry1Ab杀虫蛋白处理问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