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中对》的初期目标既重视“人谋”,又注意到了“不可与之争锋”、“不可图”等客观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隆中对》的最终目标则客观上存在着“跨有荆、益”与“外结孙权”之间和“外结孙权”与“复兴汉室”之间等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故《隆中对》最终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正> 论及三国用人方略,一般都称道曹操“唯才是举”和刘备“三顾茅庐”,而很少提到孙权“知人善任”。早在孙策临终时就对孙权作了高度的评价:“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由于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使内部很不稳定的吴国统治维持了较长的时间。王夫之说过:“蜀汉之义正,魏之势强,吴介其间,皆不敌也,而角立不相上下,吴有人焉,足与诸葛颉颃,魏得士虽多,无有及之者也。”他由此得出“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孙权,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之主”,少年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政治才能。那时“(孙)策赴事江东,(孙)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公元200年,十八岁的孙权继承孙策在江东掌权,经过短短的五、六年时间,江东就出现了“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异人辐辏,猛士如林”的局面。208年孙吴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222年又以少胜多击溃了刘备的大军,声威大振。从200年即位起,到229年称帝,孙权在江南官僚地主集团和北方流亡来的世家豪族的  相似文献   

4.
徐向群先生在《世界知识》第11期上载文,参照《三国演义》解读纷繁的中东局势。敝人深以为然,不禁亦想以《三国》中关于“伐谋”、“伐交”战略的生动描写为参照框架,谈谈以从黎南部撤军中的玄奥。战役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的成功关羽水淹曹魏七军,“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曹操聚文武商议“迁都以避之”。司马懿献计: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操依允,遣使游说东吴,孙权“欣然  相似文献   

5.
考述孙权祖父孙钟的事迹及有关传说,辨析其是非,并考证孙钟与孙坚、孙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蜀、吴关系历来是研究三国史的重点.在研究诸葛亮的对吴政策时,一般人笼统地确定为“联吴”政策,其中穿插了一小段交恶时期.然而笔者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诸葛亮后期的对吴政策不是“联吴”,而是“稳吴”,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并且“稳吴”政策是一种失败的政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倘有不当之处,诸方家不吝指正。诸葛亮甫出草庐,就在著名的《隆中对》中确定了“联吴”政策.强调要“外结好孙权”以为庆。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所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正是与孙吴联盟,才在赤壁一举击败曹操,使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得以进据荆州,…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颇大的一次战争。在政治上,它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在军事上,它不仅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范例,而且是一群小将打败一位老将的壮举。当时曹操五十四岁,身经百战,声名显赫,而诸葛亮只有二十八岁,鲁肃三十六岁,周瑜三十四岁,刘备四十八岁,孙权二十七岁。从整个战争来看,刘备并没有起多大作用,战争的决策人是孙权,谋划者是鲁肃、诸葛亮,周瑜不仅是谋划者,而且是卓越的指挥者。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这形  相似文献   

9.
余1947年7月23日生于汉口一读书人家庭,祖籍湖北鄂州,即孙权的武昌,算是“楚人”.总角随父母迁重庆、北京、天津.1966年高中毕业已填写高考志愿书,师大女附中一纸废除高考的倡议书断了少年梦.旋即文革爆发,稀里糊涂混了两年,作为一个中学生组织的刊物主笔,写过一些矫情的东西,现在不忍卒读.1968年赴内蒙古插队,又染了点塞上幽云之气:种地、放牧、教书都干过,时值年少气盛,观察敏锐,在草原上修完高尔基式的“大学”.这段经历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恩惠是,困境前不气馁,相信面包明天会有的.中学时喜理科,特别是物理,曾询家严取名是否有附贵之意,因…  相似文献   

10.
汉末三国时期活跃在吴国境内的山越并不象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已经不是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了,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论证(参见拙作《山越非山民宗部解》载《民族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那么,既然山越还是作为一个民族存在、活动着,而且活动得很频繁,陈寿就曾说:“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甚至都成了左右孙吴对外政策的因素。因此就有必要进一步对山越和汉民族的关系及其融合过程进行探讨,以  相似文献   

11.
汉末扬州的山越人主要是秦汉时期南方越人的后裔。孙权对之施以安抚为主、辅以武功的民族政策,先以守而安之为主,对降附的山民,强者补兵,羸者补户,政权强大后,对山越由守转攻。孙权的安抚政策是很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程树德 《海峡科学》2007,(3):F0002-F0002,F000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戎马半生,仍然寄人篱下,于是到南阳卧龙冈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孔明早已设计好了一个蓝图,他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刘备大喜,遂依这隆中对而行,多年以后果然创造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和汉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联系,早在古地理名著《禹贡》中就有了。事实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早就有人浮海东渡,络绎不绝。然而作为政府部门派出巨大的船队,从大陆横跨海峡到达台湾的,最早要算三国时吴黄龙二年(公元二三○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到台湾实行一段时间的统治。这次远航,是从会稽地区(今绍兴)出发的。 为什么这次远航的出发地选择在会稽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会稽,又称越州,是我国造船和航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较早的历史文献,如《周书》  相似文献   

14.
封面学者: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成员刘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1947年7月23日生于汉口一读书人家庭,祖籍湖北鄂州,即孙权的武昌,算是“楚人”,总角随父母迁重庆、北京、天津,1966年高中毕业已填写高考志愿书,师大女附中一纸废除高考的倡议书断了少年梦,旋即文革爆发,稀里糊涂混了两年,作为一个中学生组织的刊物主笔,写过一些矫情的东西,现在不忍卒读,1968年赴内蒙古插队,又染了点塞上幽云之气:种地、放牧、教书都干过,时值年少气盛,观察敏锐,在草原上修完高尔基式的“大学”,这段经历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恩惠是,困境前不气馁,相信面包明天会有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日本企业界十分风行。他们认为日本社会的现状与三国割据争雄的时代很相似,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首要的是争取人才和团结对外。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三国演义》给了他们很多启示。他们认为,刘备谋略文才不如曹操,临阵决战不如孙权,他之所以能称雄一方,主要在于善知人、察人、用人,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谋臣良将。同时,他们认为桃园三结义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是刘氏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商战日益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桃园精神”实乃生命之所系。因此,不少公司要求内部上下左右之间发扬“桃园精神”,象刘、关、张结义一样,贯之以一个“诚”字,以诚待人,精诚团结,共同对外,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15日,北京联合大学2007年科技工作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隆重召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陈之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郭广生、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席文启、校长柳贡慧、党委副书记孙权、副校长高林、副校长冯虹、副校长张连城等领导出席大会,北京联合大学各学院党政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校机关有关部门、直属教学单位负责人,市级、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市级、校级科研机构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等2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权主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7日,德国海德堡康复基金终身教育集团国际合作部主任恩德理西教授访问北京联合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孙权教授、副校长高林教授分别会见了恩德理西教授。  相似文献   

18.
王忠 《当代地方科技》2010,(9):125-125,127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孙权、刘备联盟以较少的兵力和微小的代价战胜了兵多将强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文章以情报人物为主线介绍了赤壁之战的情报活动史,阐明了情报对赤壁之战战局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国孙吴政权秉承两汉社会保障措施,以政府行为为主,主要包括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孙吴统治区域内的稳定,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孙皓时期的统治,破坏了孙权统治以来吴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措施,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20.
在汉蜀中,开始时除了张飞支持刘备伐吴之外,举国都反对这一行动。后来张飞也死了,刘备变得更加失去理智了。赵云虽然反对此举,但还是服从"组织分配",担任后卫。刘备起兵七十万浩浩荡荡东征吴国。也许是"哀兵必胜"的缘故吧,一开头,刘备连战皆捷。吴主孙权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