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植物线虫寄生策略及致病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寄生线虫与其寄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复杂的寄生关系,包括其取食的寄主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在分子水平上阐述线虫致病机理提供了基础,致病机理作为线虫生物学防治的理论依据成为线虫学研究的焦点.阐述了植物寄生线虫寄生策略和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寄生线虫每年给农业、林业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食线虫真菌是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极其有用的生物资源.综述在利用这类真菌研发线虫生防菌剂中涉及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包括食线虫真菌资源,食线虫真菌侵染线虫的分子机制,生物防治现状,杀线虫毒素概况,以及线虫生防中需要解决的生态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植物线虫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精心准备绪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手,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巧设课堂互动,理论与实验、科研的有机结合,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等教学环节,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促进了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王莹莹 《大自然》2011,(6):36-37
线虫(Nematodes)是一类较低等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线虫动物门,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50万种线虫,主要包括寄生性线虫和非寄生性线虫两大类,其中的非寄生性线虫约占总数的52%~65%。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科学报道过的线虫大约有2万种,其中约2千种为植物寄生性线虫,广泛寄生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近丘陵中,调查了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以及鬼针草(Bidens pilosa)根周土壤中的线虫类群(Filenchus cylindricus,Aphenlenchus sp.,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riconemella spp.,Ogmasp.,Dorylaimida,无口针自由生活线虫),对线虫密度与季节、土壤深度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小生境中野生菊科植物根周土壤线虫密度在不同季节有变化,但与季节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线虫密度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全年样品的数据分析,0~5cm土层的线虫密度明显高于5~10cm土层(p〈0.05).不同植物根周土壤线虫的类群和密度都有区别,说明植物种类会影响线虫类群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由生活线虫作为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新新华美小杆线虫因其易保存、生活周期短、基因组小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新华美小杆线虫在发育生物学、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与其它后生物的相似性和同源性以及转基因线虫在毒力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表明新华美小杆线虫将成为理想的模式动物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植物寄生线虫(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农业,生物防治愈发受到关注。Bt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细菌,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线虫具有特异性的杀虫活性,对人类和非靶标昆虫无害。文章对已报道的Bt菌及其杀植物线虫Cry蛋白种类、结构特征和杀虫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牛心朴子甲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杀线虫活性,本研究测定了该提取物对线虫体内总糖、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神经靶标酶及解毒酶活性等8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心朴子甲醇提取物干扰了线虫体内糖和蛋白的代谢,抑制SOD、AChE和GST活性,破坏了线虫保护酶系统及神经系统.这一结果为利用牛心朴子研究和开发植物源杀线虫农药或先导化合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单齿类线虫是植物寄生线虫的天敌,利用其生防植物线虫病具有很大潜力.报道福建省南部地区捕食性线虫4属7种,其中国内新记录4种.每种经描述和详细绘图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松材线虫在欧洲葡萄牙首次被发现。虽然葡萄牙林业和检疫部门尽力防控了该线虫及其携带昆虫——天牛,但是于2008年还是扩散到距原发现地200 km的葡萄牙中心地带的松林。同时,在西班牙边界临近葡萄牙Cáceres 城的边界处也发现了松材线虫。调查发现,虽然该线虫扩散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因素显然是人为因素。另外,关于松材线虫及其携带者的生物-生态学、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及利用分子生物学的诊断和监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最近发现了松材线虫携带的导致松萎蔫的细菌。目前急需监测怀疑被浸染的树木及线虫动态的快速方法。线虫基因组学可以提供对松萎蔫病在树体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选取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4个虫株,以及中国的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2个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和交配对象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部分虫株可以发生种间杂交,正交总交配成功率为4.2%,反交总交配成功率为10%,反交成功率是正交的2倍。杂交整体发生率极低,杂交后代较难形成可持续的繁殖种群。采用松材线虫(简称Bx)/拟松材线虫(简称Bm)快速分子检测系统对杂交F1代幼虫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F1代幼虫既含有Bx分子标记也含有Bm分子标记。继代培养30 d后,杂交后代在基因型上表现出了不同趋向的分化,其中BxAN5♀×Bm JNL1 ♂、BxAN5 ♂×BmAN5♀和BxUSA ♂×Bm JNL1♀的杂交后代趋向于成为松材线虫占主导的种群,BxJNL5 ♂×BmJNL1♀的杂交后代趋向于成为拟松材线虫占主导的种群。在有种内交配资源存在情况下,无论松材线虫还是拟松材线虫均倾向于优先选择种内交配资源。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自然状态下种间交配可能会产生,但杂交后代较难形成可持续性繁殖的生殖后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食线虫真菌的种类,捕食机理及在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新疆茎线虫是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在新疆的伊犁、喀什和石河子等地均有分布,近年来,我们将采集的线虫标样进行了室内观察、测量、描述和鉴定,目前已发现有三个种。  相似文献   

14.
厦门地区3种野生菊科植物根周土壤线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近丘陵中,调查了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以及鬼针草(Bidens pilosa)根周土壤中的线虫类群(Filenchus cylindricus, Aphenlenchus sp.,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riconemella spp.,Ogma sp.,Dorylaimida,无口针自由生活线虫),对线虫密度与季节、土壤深度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小生境中野生菊科植物根周土壤线虫密度在不同季节有变化,但与季节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线虫密度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全年样品的数据分析,0~5㎝土层的线虫密度明显高于5~10㎝土层(p《0.05).不同植物根周土壤线虫的类群和密度都有区别,说明植物种类会影响线虫类群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枣阳市稻田索科线虫种类及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索线虫的种类、宿主范围、自然寄生率、线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以及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从调查的8月18种昆虫中发现有4目6种昆虫被6属6种索线虫寄生,这6种宿主昆虫是褐飞虱、白背飞虱、中华按蚊、小划蝽和一种水虻。6种索线虫是长沙多索线虫、四川罗索线虫、奇异新四倍索线虫、褐飞虱两索线虫新种?宽索线虫及一待定种。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松材线虫的侵入、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运动与迁移、取食和繁殖等方面的行为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松材线虫侵入寄主体内主要是随着松天牛取食进行的;而类脂含量降低后,松材线虫具有脱离松天牛而进入寄主的特性;挥发性物质尤其是β-香叶烯在松材线虫进入树体内起重要作用。温度、湿度、不饱和脂肪酸、树脂道、寄主生理状况等均影响到松材线虫的运动与迁移。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大多滞留在树脂道,蜕皮变为成虫后再向其它部位迁移。蛹室中天牛释放的化学物质可吸引松材线早向蛹室迁移。松材线早在树体内主要以薄壁细胞为食,病树枯死后则以真菌等为食。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松材线早繁殖行为的主要外界因子。松材线早的性引诱方式为相互引诱,但性信息素的化学特性尚等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松材线虫携带的3种细菌(菌株Njh,菌株Njt和菌株Njw)和2种线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为接种体,以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为接种对象,分别用无菌线虫单独接种,细菌单独接种,细菌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细菌和无菌的拟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等,测定对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的致病能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或松松材线虫接种,均不能使黑松愈伤组织褐变和无菌黑松苗枯萎,而用无菌线虫与上述3种细菌分别混合接种均能使黑松无菌苗发生枯萎及愈伤组织严重褐变,其中线虫和菌株Njh,线虫和菌株Njt致萎活性很强,线虫和菌株Njw致萎活性较弱,在自然界致病力弱的拟松材线虫与细菌混合接种同样能引起松苗严重萎蔫及愈伤组织褐变,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接种幼苗病害的发生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密切相关,而与线虫的在关系不大,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在这一病害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介绍了目前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现状 ,列举了一些真菌和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实例 ,指出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途径是通过增强自然发生的拮抗物活性或引入其它的拮抗物来实现的。提出了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风险性评价、抑制线虫土壤的特性、天敌的流行学 ,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鳞球茎茎线虫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风险分析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地理和管理标准,定殖和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经济影响评估和传入的可能性及风险管理措施等6个方面对鳞球茎茎线虫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证实了鳞球茎茎线虫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理和管理标准,在中国定殖的可能性和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对经济影响和进入的可能性都很大,从而鳞球茎茎线虫随从疫区的黑麦、燕麦、玉米、甜菜、向日葵、蚕豆、豌豆、黄瓜、洋葱、烟草等植物繁殖材料而传入中国的风险极高,因此将鳞球茎茎线虫列为禁止输入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我校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叶建仁教授主持完成的“松材线虫SCAR标记与系列分子检测技术及试剂盒研制”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研究对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特异片段进行了系统筛选,共获得了7个松材线虫DNA特异片段与5个拟松材线虫DNA特异片段,为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首次将2个松材线虫与2个拟松材线虫的DNA特异片段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丰富了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分子标记方法。首次采用SCAR标记方法成功构建了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PCR检测过程仅需2.2h。首次成功标记了一个可用于检测松材线虫的非放射性探针DlG—F2/R1。用该探针对线虫基因组DNA点杂交,松材线虫均表现有较强的杂交信号,而拟松材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长尾属线虫等均无杂交信号。成功设计、合成了TaqMan探针与其配套的引物对F11/R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