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松弛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开始认识细胞松弛素这一类物质至今仅十余年。它们差不多是同时在瑞典、英国和日本的实验室里被发现的。目前已经从十多种真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到这一系列的菌类代谢产物。能够产生细胞松弛素的菌种很多,计有不整齐菌纲的一属(Nigrosabulum sp.)、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和工业研究局的科学家们发现,果树和森林中的树木根部溃疡可进行生物学防治。树根溃疡是土壤中的真菌所致。这种真菌可耗竭土壤中的全部水份。这一认识启发科学家们做灌溉性实验来进行防治。这样,有效地供土壤供给了厌氧微生生物细菌。这些细菌中三种为梭状牙胞杆菌属,四种为杆状细菌。  相似文献   

3.
真菌是人类了解甚少的一大类自然生物。它们既是自然界有机体的创造者,生态环境的营养者.也是顽强不屈的生物降解者,同时还是生物有机体无情的扼杀者、致病者。真菌无处不在,高空、深海、裸地、土壤、森林、赤道热带直到极地都可以发现真菌活动的踪迹。真菌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射其孢子繁殖体繁育后代,并以这种繁殖传播方式巧妙地使自己逐渐潜入、分布到生物圈的每个角落。因此它们是生物类群中分布最广的类群之一。只是由于绝大多数真菌肉眼不可见;而常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有意无意中,人和真菌早已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伴侣,以至尸…  相似文献   

4.
对生长在柽柳荒漠生境中最常见的4种早春短命植物离子草(Chorispora tenella (Pall.) DC.)、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 (Crantz) Bess.)、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 (L.) Jaub et. Spash)和弯果婆婆纳(Veronica campylopoda Boiss.)进行取样调查, 分析了柽柳灌丛下和灌丛外的4种植物丛枝菌根(AM)的形成状况、根际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群落组成, 并探讨了柽柳灌丛对其菌根侵染状况、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柽柳灌丛下短命植物的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显著低于灌丛外的植物, 并且灌丛下AM真菌的种类(12种)少于灌丛外(19种). 灌丛下短命植物根际土壤由于受到柽柳灌丛的影响, 其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 都高于灌丛外; 灌丛下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为65.37和44.50 mg/kg, 而灌丛外的含量则为32.33和33.85 mg/kg. 本研究共从短命植物根际分离到21种AM真菌, 其中无梗囊霉属有5种、原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3种和类球囊霉属2种. 通过上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柽柳灌丛影响着土壤的理化特性及其下生长的短命植物丛枝菌根的形成和根际AM真菌群落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螃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蟹壳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将蟹壳的主要成份壳质及化学衍生物壳聚糖应用于农业和医学的外科手术。他们发现经过壳聚糖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可以增强抗土壤真菌的能力,使小麦增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14,(7):13-13
正陆生真菌大约出现于13亿年前,是地球陆地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真菌的菌丝体产生草酸,与其他的酸和酶一起风化岩石,逐渐形成草酸钙,使岩石崩裂。这是产生土壤的第一步。由于草酸是由两个二氧化碳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真菌可以草酸钙的形式隔离二氧化碳。1859年,一种被叫作"Prototaxites"(原紫杉藻)的生物化石首次被发现。据推测,这种生物早在4.2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们最初认为  相似文献   

7.
正比利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灭活的肠道益生菌能改善代谢状况,可降低肥胖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风险。这种细菌名叫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主要成员之一,于2004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前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它有抑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中乙素及脂肪酸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曼华 《科学通报》1988,33(7):518-518
从竹红菌的丙酮抽提液中,用薄层层析、气相色谱,气-质联用等手段,分离、鉴定了竹红菌中含有的各种脂肪酸,和脂肪酸甘油酯,其中以十八碳烯酸和十六碳酸含量较多。 竹红菌是盛产于我国云南省的一种寄生真菌。云南省微生物所和省第一人民医院首先将  相似文献   

9.
王大耜 《科学通报》1957,2(11):333-333
由于抗生性物质在土壤中,尤其是在未消毒的土壤中破坏得很快,所以防治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应该采用能在土壤中长期生活的抗生菌。1956年我们了解了在自然情况下棉田内抗生性放线菌菌量的变化。我们在北京西北郊东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棉田内选择了一块相连的棉田,  相似文献   

10.
以甲苯为代表的种类繁多的有机溶剂毒性很强。0.1%左右低浓度甲苯可以致细菌于死地。如果对甲苯等有机溶剂进行生物学分解和进行新生微生物探索,能够期待防止由于这些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现在发现一种可以在甲苯中进行代谢的胞质遗传体,是一种对甲苯有抗异变性的细菌。该菌已从日本九州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是一种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绿脓杆菌的一种臭味假单胞菌属,与其它臭味假单胞菌株不同之处在于对甲苯有抗异变性。这种新菌株在甲苯浓度50%以上的培养基中也能繁殖,在甲苯浓度30%的营养培养基中,大约以无甲苯含量的培养基中的三分之二的速度进行繁殖.环己烷、  相似文献   

11.
以荷兰瓦格尼根斯克大学W.斯密茨为首的树木学家、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们研究了森林中当其它同种植物严重受到高酸度的雨水损害时,而某些树木却安然无恙的事例。他们发现,健康的树木根系一般都有过去尚未发现的真菌。在树木根系中产生一种菌根,即真菌菌丝体与高等植物根的共生群落,在供水中真菌促使根系生长,提供激素和维生素,同时使植物获得含糖物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所必需的氮。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土壤中残存的可怜的一点氮肥也不断变成气体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氮的不断流失,导致能够生存的植物也越来越少。沙漠的零星绿色将逐渐被气候变暖所扼杀,沙漠的未来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科学家最近找到了造成老化的原因,原来是决定性别的两枚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作祟所致。比利时科学家在最近出版的英国医学周刊《柳叶刀》上表示,他们从比利时北部弗兰德斯数百名志愿者体内取出白血球,检查其中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结果发现,受试者父女、母子、母女与其他兄弟姐妹彼此间的端粒长度大致相同,而父子或者配偶之间的染色体端粒长度则有别。  相似文献   

14.
正大部分微生物都生活于环境温和的地方,土壤、大气、水体以及生物体内都有它们的踪迹。土壤SPECIAL REPORT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这里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土壤具有的特殊气息就是通过放线菌产生土腥味素发出的。一般而言,一克农耕土中,有几百万个细菌,几十万个真菌孢子,几万个  相似文献   

15.
<正>真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真核生物。据估计,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真菌物种约有150万种,目前世界上已被发现和描述过的真菌种类约为10万种。它们以腐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方式与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着广泛的联系。大多数真菌对人类有益,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真菌约500种。真菌感染所引起人类、动物、植  相似文献   

16.
梁亚杰 《科学通报》1989,34(20):1599-1599
葡萄冠瘿病是由生物3型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引起的。这种病原菌对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产生的农杆菌素(Agrocin)不敏感。最近我们从葡萄冠瘿瘤中分离出一株产农杆菌素不致病的  相似文献   

17.
发展富硒农业对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开展富硒土壤中生态安全评估相关研究.土壤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主要调节者,线虫是土壤中数量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通道和环境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水稻土壤(总硒为100~900μg/kg)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低硒组、中硒组和高硒组,对其中的线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硒含量土壤中,线虫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相比于低硒组,中硒组及高硒组线虫密度显著增大, cp-2线虫及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减小, F/B值和结构指数SI值显著减小;随土壤总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增加,线虫密度、连胃属(Chronogaster)线虫相对丰度、棱咽属(Prismatolainus)线虫相对丰度增大,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线虫相对丰度、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Fu)、F/B值和结构指数SI减小.硒抑制了群落中的硒敏感线虫,简化了土壤食物网结构.在野外条件下线虫群落对于水稻土壤硒元素具有敏感的响应,可作为水稻土壤硒素水平的生物指示者.本研究为科学评价天然富硒水稻土壤的生态...  相似文献   

18.
纪念碑的杀手酸雨以及其它类型的污染能够破坏古代的纪念碑,但是像黑色酵母真菌这样的微生物可能是一种更大的威胁.两年以前,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沃尔夫岗·E·克鲁贝发现黑色酵母真菌产生的酸性化合物正在将巴台农神庙和位于地中海附近的其它古代纪念碑的表面逐渐吞噬掉...  相似文献   

19.
滨海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其表面微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5 mm)作为海岸带地区的新型污染物正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以我国河北省曹妃甸围填海区潮滩土壤为例,采用自行改进设计的连续流动-气浮分离一体化装置,有效分离和提取了潮滩土壤样品中微塑料,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对微塑料表面的微观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微塑料丰度达到317 n/500 g(其中n表示微塑料个数),平均粒径为1.56±0.63 mm,其中1 mm的微塑料占49.8%;微塑料丰度上整体呈现随粒径变小而增加的趋势.在土壤中分离到碎片、颗粒、纤维和薄膜四类微塑料,其中,黑色碎片类微塑料为首次报道的类型.颗粒类微塑料丰度最大但平均粒径最小.土壤中微塑料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痕迹,具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微孔结构.在部分微塑料中还发现其表面附着稳定的铁氧化物.未来需要深入研究了解基于微塑料表面特性的污染物结合机制、生物积累与生态毒性,尤其更需关注丰度较高、颗粒更细的1 mm的这部分微塑料(MP1).  相似文献   

20.
正梅尔文·卡尔文用碳-14跟踪二氧化碳在植物细胞内的变化轨迹,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途径,首次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过程,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哪里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直至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不过,也有人不这么看。1643年,比利时医生范·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认为,构成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