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瑞氏木霉QM9414利用蔗渣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渣为培养基料,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对瑞氏木霉QM9414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探讨.其优化的产酶条件为:甘蔗渣2.5g,麸皮1g,加含7.5g/L(NH4)2SO4的Mandels营养液14?mL(干物质(g)与水(mL)的比例为1∶4),调初始pH4.0,30℃发酵120h.在此优化条件下,每克干曲产纤维素酶酶活力可达8.26U.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曲霉菌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的曲霉(Aspergillus sp.)F4菌株进行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佳产酶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40 g·L-1,(NH4)2SO43.5 g·L-1,NaCl 2 g·L-1,KH2PO42 g·L-1,MgSO4.7H2O 0.5g·L-1,甘油0.20%,pH 5.5;优化后CMC酶活力提高16.7倍.优化后产酶条件为:接种量4%,温度37℃,摇床转速150 r.min-1,装液量8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8 d,CMC酶活力达到了12.26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倍.  相似文献   

3.
康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降解稻草提供工艺参数,以康氏木霉(T.koningii)N18为菌株,进行了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康氏木霉(T.koningii)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稻草:麸皮的最佳比例为6:2,最佳氮源为(NH)SO,碳氮比为6:1,含水量为200%,最适产酶pH为6.0,最佳产酶温度为28℃,最佳产酶时间为7d,康氏木霉(T.koningii)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321.64U.mL,滤纸分解酶活力为59.58U.mL。4 2 4-1-1  相似文献   

4.
以稻草秸秆原料,利用曲霉sp.HX-1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氮源和氮源浓度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并最终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混合纤维素酶干品.结果表明,发酵6 d后稻草秸秆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单位最大,分别为CMC酶307 U/mL,C1酶841 U/mL、β-葡萄糖苷酶205 U/mL.以不同氮源优化发酵条件时发现,NH4NO3质量浓度为1 g/L时CMC酶活力达到1 652 U/mL,且失重率也到达最大值17.42%;NH4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C1酶活力达到1 807 U/mL;尿素(UREA)质量浓度为2.0 g/L时,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 033 U/mL,这表明氮源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很大.最后在NH4NO3质量浓度为1.0 g/L的条件下,将120 g稻草秸秆发酵6 d,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8.851 7 g混合纤维素酶的干品.此实验为以后探讨碳源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以为获得纤维素酶混合酶干品的获得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产纤维素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LY02,B.LY02)的产酶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该菌株产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显示:菌株B.LY02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H值为5.0,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30 h,装液量为60 mL(250 m L三角瓶),接种量(体积分数)为2%,摇床转速180~200 r/min。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菌株B.LY02的产酶活性达到了0.683 5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7.73%。  相似文献   

6.
对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XE-13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固体发酵条件下最适培养基组成、料水比以及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 H、培养时间、接种量等条件对产酶的影响.确定培养基组成为:碳源(m(麸皮)∶m(玉米芯)=4 g∶6 g);氮源(NH_4)_2SO_4;碳∶氮=(m(C)∶m(N)=1 g∶0.05 g);料∶水=1 g∶1.5 mL.最适合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6.0、培养时间72 h、接种量1.0×10~7个/mL孢子悬液/培养基干料=0.3 mL/10 g.在此条件下,木聚糖酶活力可达391.5 U/g.  相似文献   

7.
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1株能分解纤维素的嗜碱性菌株,命名为XW12.均匀设计法优化摇瓶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基质含蛋白胨0.57g,酵母粉0.76g,CMC0.56g,KH2PO4 0.0084g,酶活力可达45.54U/mL.对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pH为8.0,50℃下表现出最大且稳定的酶活力,且Ca^2+对酶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罗布泊胀果甘草中分离出的78个菌株中初步筛选出7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产碱性纤维素酶最佳优化条件的研究.碱性的胀果甘草内生芽孢杆菌菌株接种于CMC-Na为碳源,复合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分析研究菌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优化.通过从78株本实验室于2006年保藏的罗布泊胀果甘草内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胞外碱性纤维素酶的7株菌,其中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BLG-542.本研究主要以酶活力最高的菌株BLG-542为出发菌株进行研究.经过对产酶条件优化,获得了胀果甘草内生菌产碱性纤维素酶最佳配方培养基:D-木糖10g/L,复合蛋白胨10g/L,可溶性淀粉10g/L,酵母粉5g/L,K2 HPO4 1g/L,MgSO4 0.2g/L,NaCl 20g/L,Na2CO3 10g/L;实验产酶最佳接种量为6%,最佳培养温度为37℃,最佳培养时间为48h,产酶最佳PH为9.0;菌种生长最佳PH为7.6,经过优化产酶条件纤维素酶活力从优化前的3.8U/mL提高到6.26 U/mL,是优化之前的1.8倍;该研究表明特殊生态环境的植物内生菌与次生代谢产物、活性物质、酶类有密切的关系,环境除对内生菌酶的产生极其活性影响外,还影响着内生菌的次生代谢.该地区植物内生菌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沙沙  刘心怡  张玉林  邢翔 《河南科学》2019,37(7):1073-1081
以一株来自海鱼肠道的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诱变后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五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UV-30酶活最高,为0.082 1 U/g,较出发菌株(酶活为0.052 4 U/g)提高了56.68%.通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25%,蛋白胨6%,产酶温度30℃,起始pH值8.0,装液量30%,接种量2.5%.以此条件发酵,酶活可达到0.168 6 U/g,为出发菌株的3.22倍,酶活显著提高,为该酶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优势互补为原则,采用绿色木霉、根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根霉、绿色木霉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比例、pH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拟合出回归方程.回归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混合菌比例、pH对滤纸酶活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绿色木霉、根霉的混合比例为1∶1、发酵初始pH为3.5,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活由优化前的2.73 IU/mL、3.15 IU/mL提高到5.418 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