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80,25(1):26-26
最近发现的SS433的一系列非寻常的性质,使这个天体成为相对论天体物理中最引人注目的对象之一。SS433是X射线源A1909+04的光学对应体,它也与一个致密射电源相对应,而且处于超新星遗迹W50之中。SS433的最重要特征是它的光学发射谱线具有下列性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D.克劳勃道(D. Cramp-ton)和J.胡特欣斯(J.Hutshings)证实了苏联研究者的结论,即我们银河系中的奇特天体SS433是巨大的食变双星系统,其中一个成员可能是黑洞。SS433具有不寻常的无线电、X线和光学的辐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以相对论的速度抛出的气体流的双星系统,这个系统的成员的性质和它不寻常现象的原因是不清楚的。在SS433的光谱中,观测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复杂移动。首先,这是氢和氦的发射线的移动,它们由周期为164天、幅度为每秒几万公里的多普勒位移引出的。这些光谱线与相对论的气体流的辐射有关,气  相似文献   

3.
自然信息     
位于天鹰座的SS433星是近些年来引人瞩目的天体,它的光谱很特别,既有蓝移,又有红移,且位移量有周期性变化。数月前,在一次相对论天体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俄亥俄州大学  相似文献   

4.
白宇  王松  刘继峰 《自然杂志》2016,38(1):8-14
 致密天体吸积过程中相对论喷流的形成机制,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问题之一。理论上虽然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对于 微类星体相对论喷流的观测,在现象上给出了规律:对于辐射出超软X射线的天体,相对论喷流是无法产生的。对于河外 星系M81中超软极亮X射线源(M81 ULS1)的光谱观测表明,蓝移的宽Hα发射线,是重子物质相对论喷流的证据。喷流的进 动导致发射线随时间变化,其投影速度约为光速的17%,这与微类星体的原型SS433极为相似。这种相对论喷流不可能起 源于白矮星,而是起源于中子星或黑洞,这与M81 ULS1的超软X射线光谱相矛盾。X射线超软源中相对论喷流的发现,打 破以往对喷流形成的理论认知。处在超爱丁顿吸积状态,并拥有光厚吸积盘外流的黑洞,可以用来解释这种超软谱态与相 对论喷流的共存现象。  相似文献   

5.
SS433的巴尔麦线系及HeI线都是三重线,本刊曾陆续报道过对两条很强的伴星发射线的观察研究结果.去年四月以来,加拿大赫兹堡天体物理研究所多米诺(Domi-nion)天文台的克拉普汤(D.Cram-pton)博士及其合作者,集中力量观测了以前认为“无位移”的中央母线的视向速度.他们在100天内进行了52次分光光度观察.所用的1.8米的望远镜的4300~5400(?)波段的分辨率是2(?).分析照相底片  相似文献   

6.
罗万前 《科学通报》1987,32(9):665-665
最近,方励之、李淑娴以环模型的进动章动模型,利用SS433的短周期变化的位相来计算SS433的161.5±0.3d进动周期变化的位相,并将结果与新近从Mammano得到的观测分析数据进行比较。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用喷流模型和环模型的进动章动模型计算同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贻方 《自然杂志》2006,28(5):282-282
那些正在寻找系外行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真正的“软木塞”天体:它的大小超过木星的2倍,质量仅有木星的二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这个天体具有和软木塞近似的密度!在华盛顿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宣称这个类似软木塞的天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行星。根据现在的行星结构演化模型,如此大且轻的球形天体是不可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这类天体。  相似文献   

8.
罗万前 《科学通报》1985,30(12):904-904
Katz等人以喷流模型和方励之、李淑娴以环模型的章动,计算了SS433的“运动”谱线的短周期及其振幅。本文对他们的计算做些补充;讨论两种谱线移动公式的关系;从两种模型在短周期问题上的比较,说明环模所提供的信息多于喷流模型。  相似文献   

9.
由于最近在天文学上通过五花八门的观测技术所作出的种种发现,包括对于新的天体和新的现象的一些发现,使得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待到1990年,在有关宇宙中的物质分布、高能天体物理学以及发生在各种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天体物理过程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上,天文学家们无疑会取得更为丰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介绍了2009年IAU Symposium261会议上有关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进展情况。首先简单讨论己有相对论参考系理论DSX和B-K框架以及目前的进展,然后主要讨论相对论天体测量的现代要求,介绍新的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计划和设备,并说明新计划和新设备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介绍天体测量中近年发现的四个著名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须重明 《自然杂志》2010,32(5):288-293
笔者介绍了2009年 Symposium 261 会议上有关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进展情况。首先简单讨论己有相对论参考系理论DSX和B-X框架以及目前的进展,然后主要讨论相对论天体测量的现代要求,介绍新的相对论天体测量的 计划和设备,并说明新计划和新设备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介绍天体测量中近年发现的四个著名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谢懿 《世界科学》2004,(2):20-20
柯伊伯带天体是太阳系中已知最遥远的天体。现在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更靠近太阳的地方。 自从1992年发现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以来,柯伊伯带天体许多奇特的轨道和物理特性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一个就是柯伊伯带天体的总质量非常得小——大约只有地球质量的1/10,而理论预期的值是观测值的100多倍。为了解释这些消失的质量,有人提出柯伊伯带天体由于相互碰撞变成了尘埃,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亚利桑那州"凯特·彼克"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们早于1995年宣布:太阳上有水,但它至少是以过热态的形式存在的。这一重大发现是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借助"马克麦——彼斯"太阳望远镜,在近红外光谱区内对太阳上的两个黑子进行观测时作出的。尽管天文学家们确知,太阳黑子的温度较其周围光球层的温度低几千度,但无人指望能  相似文献   

14.
卢炬甫 《科学通报》1991,36(9):719-719
不少从活动星系核心发出的成双喷流呈现反对称的形状,如同字母S。这表明喷流可能在绕着某一轴线作进动。一般认为喷流是沿着星系核内黑洞的自转轴发出的。这就意味着是黑洞在进动。本文考虑一种可能的机制,即黑洞进动是由其周围的一个歪斜吸积盘的外围部分驱动的。这个模型最初是在文献[1]中针对河内天体SS433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北辰 《科学24小时》2012,(11):18-21
战争与和平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韦尔天文台里,汤博正在验看一些图片,通过比较,他发现了一个移动的亮点,那就是冥王星。当时人们认为冥王星的质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宝座,并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然而,这种情况到了1992年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柯伊伯带天体。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天体,就跟太阳系的小行星一样,它们都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但没有自己独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把冥王星看作第九大行星,然而,目前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究其原因,全在于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是外太阳系的一个广阔而神秘的区域,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由大量柯伊伯天体组成,这些天体的运行轨道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0~50个天文单位.在柯伊伯带里,已发现1000多颗体积等于或小于冥王星的天体.据估计,如果把遥远的柯伊伯带内尚未发现的较大小行星和其他天体计算在内,这里可能有7万颗直径大于100千米的天体,而直径在30千米以上的可达50万颗!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     
最近,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约130亿公里的地方新观测到一颗红色的类行星天体,它是迄今已知的太阳系中最遥远的成员。 天文学家将这个天体取名为“塞德娜”。由于它距离太阳极其遥远,估计其表面温度从来没高过零下240摄氏度。 “塞德娜”的大小约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直径不超过1700公里。它极可能是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最大天体。据推算,“塞德娜”围绕太阳运行一圈需要1.05万年,与太阳的最远距离有可能达到1300亿公里。另外,该天体可能带有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5-26
10年前,褐矮星还仅仅是天文学教科书中停留在理论上的天体,那时甚至还不知道这种质量介于巨行星和最低温矮星之间的天体是否存在。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来区分这些低质量天体。在最近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报》上,麦克雷(McLean )等人提出了基于褐矮星近红外光谱的统一分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短讯     
“虚拟”射电望远镜 天文学家正在“建造”大小可与地球相比拟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借助于这种望远镜可以发现宇宙中此哈勃望远镜能看见的天体小1/3000的天体。这种望远镜之所以称作虚拟望远望,是因为它能将分布在几大洲上的几台射电望远镜的信号组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建造在美国本土上的2台射电望远境以及建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天体,正在与一颗遥远的恒星"共舞"。该天体可能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内核,让他们得以首次管窥此类行星的"内心",从而揭开其形成演化之谜。研究人员称,诸如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在这些行星上,浓厚的氢气和氦气包裹着一个固体内核,但以前从未有人看见这些固体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