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筛选红毛五加总皂苷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毛五加总皂苷含量.结果:D14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红毛五加总皂苷的吸附量最大,所以选择D14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毛五加总皂苷.结论: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与纯化,红毛五加总皂苷洗脱率为94.02%.该法可较好地纯化红毛五加总皂苷.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川产藏药材红毛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茎皮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红毛五加总皂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48nm渡长处测定总皂苷的量.结果:齐墩果酸在11.8496~82.947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98.82%,RSD为1.42%(,2=9);用此条件测得四川不同产地红毛五加茎皮中均含有总皂苷,其中以四川阿坝州大板村和四川阿坝州金川县产的红毛五加茎皮总皂苷含量较高(12.12%、10.04%):不同药用部位中根、茎皮、叶、茎刺和去皮后的茎分别为12.90%、12.13%、7.71%、0.84%和1.8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红毛五加药材质量的捡测手段之一;有关红毛五加根和叶的开发利用报道少见,从总皂苷成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根和叶可以入药. 相似文献
3.
考察红毛五加不同采收期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分别测定红毛五加中总皂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98.82%,RSD为1.42%(n=9)、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红毛五加药材果期(9月)总皂苷含量较低,其苗期(3—4月)的含量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总皂苷的角度考虑,建议四川产红毛五加药材不在果期(9月)采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川产藏药材红毛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茎皮中总皂苷的含量. 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红毛五加总皂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48 nm波长处测定总皂苷的量. 结果: 齐墩果酸在11.8496~82.947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 平均回收率98.82 %, RSD为1.42 %(n=9);用此条件测得四川不同产地红毛五加茎皮中均含有总皂苷, 其中以四川阿坝州大板村和四川阿坝州金川县产的红毛五加茎皮总皂苷含量较高(12.12 %、10.04 %);不同药用部位中根、茎皮、叶、茎刺和去皮后的茎分别为12.90 %、12.13 %、7.71%、0.84 %和1.88 %.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用于红毛五加药材质量的检测手段之一;有关红毛五加根和叶的开发利用报道少见, 从总皂苷成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 建议根和叶可以入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冬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菝葜皂苷元质量浓度在5.2~52μg/m 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总皂苷平均回收率达到98.83%(RSD=1.88%)。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结论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超声提取工艺高效、快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海南番木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5nm处测定海南番木瓜总皂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用75%的乙醇,pH=7,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0min,海南番木瓜总皂苷的提取率最高,为2.66%. 相似文献
7.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10)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花倒水莲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选取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3个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进行试验设计,得出了超声提取黄花倒水莲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1min,乙醇浓度67%,料液比1∶40时,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得率最大为11.97mg/g,接近模型预测值12.32mg/g. 相似文献
8.
考察急性子中4种主要皂苷类化合物凤仙萜四醇苷A,B,C和K, 通过研究乙醇的体积分数、 液料比和回流次数等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并设计
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 最终确定急性子总皂苷最优提取条件为: φ(乙醇)=70%, V(液)∶m(料)=6, 回流提取4次, 提取时间分别为60,45,30,30 min. 利用该条件提取急性子总皂苷的提取率为98.19%. 相似文献
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 最终确定急性子总皂苷最优提取条件为: φ(乙醇)=70%, V(液)∶m(料)=6, 回流提取4次, 提取时间分别为60,45,30,30 min. 利用该条件提取急性子总皂苷的提取率为98.19%. 相似文献
9.
10.
为比较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形态、光合、光谱及生理特征差异,制定合理的红毛五加人工栽培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对野生与栽培红毛五加叶片的外部形态与解剖特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及冠层光谱特性及以刺五加苷E、绿原酸为代表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比较。①与野生红毛五加叶片相比,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厚度、叶面积明显增加,叶片长宽比明显减少,栅栏组织较厚而海绵组织较薄;②栽培红毛五加光合速率及光能利用率较高;③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都具有典型的植株反射光谱特征,但同野生红毛五加相比,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和冠层光谱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都较高,一阶导数光谱中的红边振幅和红边面积也较大,红边位置红移10 nm;④2009年所测的栽培红毛五加茎皮中的绿原酸、刺五加苷E含量较野生红毛五加,栽培6年后,上述两种成分含量有所上升,且刺五加苷E含量符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相关标准。结果表明光照条件的改变影响着红毛五加的叶片形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红毛五加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红毛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川产藏药材红毛五加不同采收期中多糖的含量.方法:回流法提取红毛五加多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90nm波长处测定水溶性糖的含量.结果:川产藏药材红毛五加从苗期——果期的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从成分多糖的角度考虑,川产藏药材红毛五加以果期采收为好. 相似文献
12.
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东北铁线莲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东北铁线莲总多酚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东北铁线莲中总多酚的最佳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液中总多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波长为766nm。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中乙醇浓度为55%(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35min,料液比(质量比)为1︰30,提取次数为3次。没食子酸在质量浓度为1.116~11.160μg/m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提取方法操作简单,结果比较可靠,适用于东北铁线莲总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皂甙含量,来研究两头尖皂甙的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实验得出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h,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20%.结果证明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方法是可行的,为提高皂甙提取率,预处理工艺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昙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传统热回流浸提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考察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昙花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昙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昙花总黄酮的含量均有影响;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4 h,料液比为1∶40(g/m L)条件下昙花总黄酮含量较高;正交试验优化的昙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4 h,此条件下昙花总黄酮含量为1.18%.本工艺简单、可行,为昙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篇蓄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系统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篇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料液比为1∶25,超声温度为45℃,超声萃取时间为25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90%.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2.012 mg/g.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339-343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组合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超声波提取无柄金丝桃茎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无柄金丝桃茎总黄酮的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1%,液固比(mL/g)为52∶1,超声时间为21 min,该条件下,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为6.09%(n=3),与预测值(6.12%)接近.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无柄金丝桃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