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驹过隙,光阴流转。不经意间,《自然辩证法通讯》已步入第25个年头了。 25岁,对一个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青春期;对一个杂志来说,也是继往开来、大有作为、富有青春热情的时日。正如哲学家石里克所言:“因为热情总是青春时代所有的,一种事业的热情与青春的热情,是燃烧着同样的火焰与光辉的。”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海内外学人和广大读者 :2 0 0 3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创刊 2 5周年。 1977年 ,李昌、于光远和钱三强联名向邓小平同志请示 ,筹备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 ,经党中央和中央主席的直接批准 ,中国科学院于 1978年正式发文 ,成立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司局级 ) ,筹备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 ,当年试刊面世。 1979年 1月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号正式出版。在漫长而又短暂的 2 5年中 ,她经历了创刊面世的景气 ,改革开放的洗礼 ,思想解放的砥砺 ,祸起萧墙的沉思 ,市场狂潮…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代许多社会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教育改革、人的自我完善等)都与此有关。两种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有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决定的。自从有了人和人类文明,就开始有人文文化,而系统的科学文化的形成,则在近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后。人文文化历史远比科学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封面的上方,引人注目地印着两行字:“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两句话概括了《通讯》办刊的宗旨、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的一项基本任务,也反映了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时序进入新世纪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 2 5周年。这对于那些在玄思与宏辩的领域里浸淫 ,自称以学术为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件大事 ,虽说不上举国同庆 ,但拍手称快、高声喝彩肯定不为过。由于《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刊史比在下接触自然辩证法的时限还要长好几年 ,因此作为半路上的读者与不合格的作者 ,鄙人虽然不具备评头品足的资格 ,而且在万千读者和作者中也不缺个把人的蝇蝇之声。但我还是要硬撑着 ,勉强凑上几句。我想以一个有着十余年主办边城小刊之独特经历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身份 ,从编者和作者两个角度 ,对我一向敬重和仰慕的《自然辩…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14-17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陕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承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北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协办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与整合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古都西安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7.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08年,注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标志性的一年:奥运会、神七,以及雪灾、藏区骚乱、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自然辩证法通讯》(下简称《通讯》)创刊30周年。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通讯》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从1978年的试刊开始,《通讯》在总结和反思政治与科学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投人到思想解放的潮流之中,以规范的学术研究为工具积极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通讯》始终坚持“格调高洁”的高贵品质,勇于提倡和积极创造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所缺失的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通讯》从创刊初期定位“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到近年的“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始终是她的重要内容。科技史研究肩负着“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的历史使命,为“—个具有特色的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于光远语)的形成和壮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红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在新世纪伊始的又一个春天 ,改版后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浸透着浓郁的书卷气 ,散发出清幽的油墨香 ,含蕴高洁的风骨 ,迈开轻盈的步伐 ,向读者姗姗走来 !我们希望读者会喜欢她。我们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她。抚今追昔 ,“不思量  相似文献   

11.
欲彰显<通讯>精神,首先得关注一下当今中国学界普遍实存的一种学术异化现象--学官霸权,再探讨一个常常为学人们(包括社会)所忽视的重要理论端点--学术正义.不知从何时起,以权力本位和官职大小来评判个人价值的政治范式早已悄悄移寓到学术界而终成一种另类别样的科学范式了.笔者曾在不经意间走访和询问过不下20所高校的相关人士,结果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12.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我曾经应台北《中国论坛》之邀,撰写专文“一九七八年以来的大陆科学哲学”(发表在该刊第23期,1992年9月,第12—20页)。后来在收入我的论文集《中国现代科学思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时,这篇文章被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更名为“1978年以来的中国内地科学哲学”。在该文中,我从专业刊物、翻译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科学哲学十余年间(特别是在八十年代)的再生(与五四的传统和余韵对接)、发展、繁荣的历史轨迹。尽管拙作有挂一漏万之嫌,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毕竟也能察觉到已逝岁月的一些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5.
早在 1932年即前苏联首次正式出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之后的第七年 ,杜畏之就将该书译介到了中国。虽然这个版本的编译质量尚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缺陷 ,但它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一些前辈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特别关注 ,促发了他们最初的浓厚研究兴趣。建国以后 ,伴随着 195 5年更为信达严谨的《自然辩证法》新译本的出版 ,中国学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热潮日益隆盛起来。此后的几十年 ,虽然各种政治运动此伏彼起、风向迭转 ,可是中国学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不仅没有因此而萎缩 ,反而得到了巨大的推进和发展 :其学科内…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通讯>从创刊初期定位"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到近年的"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始终是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16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易学创新与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