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解石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立兵 《科学通报》1993,38(17):1591-1591
原子力显微镜(Atorn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是1985年Binnig等人发明的新型表面分析仪器叫,它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都是当今唯一能在正空间直接观察物质表面结构并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仪器,但与STM不同的是,原子力显微镜不仅能观察导电物质的表面,而且能观察不导电物质的表面,因而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由于大多数矿物为绝缘体,因此AFM对于矿物学的研究有着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的杞国,有一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坍塌下朱、地会深陷下去.并为此食不甘味、夜不安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和嘲笑那些自寻烦恼的人然而,虽然如今我们不必担心天会坍塌下来,但不得不密切关注脚下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郑永飞 《科学通报》1994,39(13):1215-1215
利用矿物反应方法确定产物之间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尚不多见.已知的例子是通过氧化铁橄榄石形成石英和磁铁矿,从而直接得到这两个产物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这个实验的结果已被后来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实验数据所证实.本文报道利用白云石同透门石在680℃和5kb条件下的反应形成方解石和镁橄榄石所得到的氧同位素分馏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文正  黄月明  宋国初  昝川莉 《科学通报》1996,41(18):1689-1691
对陕北靖边地区ZJ23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段地层中,首次发现的次生方解石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试,其结果显示具有异常低的碳、氧同位素特征,6个样品的δ~(13)C_(PDB)值为—30.08%~—32.47%,δ~(18)O_(PDB)值为—14.28‰~—15.47‰。次生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正好与盆地内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湖相原油(源岩为T_3Y_长8~T_3Y_长6半深水湖相沉积的偏腐泥型生油岩)中正构烷烃分子系列的碳同位素组成相近,这一现象预示了两者之间的某种成因联系。对该井段岩芯的矿物岩石学特征、缝洞和方解石包裹体中原油、巨晶方解石的包裹体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形成次生方解石的CO_2是由油气的细菌降解作用所提供的。运用各项资料,并结合地质背景,建立了此类有机-生物成因次生淡水方解石的成因模式,并探讨这一发现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锡矿山锑矿床热液方解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热液成因方解石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对湘中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精确限定.研究表明,锡矿山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晚两期的成矿作用时间分别是(155.5±1.1)和(124.1±3.7)Ma.对该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有助于揭示该区元素Sb的超常富集机制,为深入认识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婷  王汝成  陆现彩  李娟  胡欢 《科学通报》2009,54(5):624-631
金属硫化物矿山开发引发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以南京栖霞山铅锌矿采矿巷道壁上的现代钙华为研究对象, 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矿物学手段, 分析了钙华中的矿物组成及其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钙华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 尽管地层水的重金属含量较低, 但是钙华中碳酸盐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却较高, 最高含量分别为: Mn 23.65%, Zn 9.60%, Mg 0.76%, Fe 4.44%和Pb 0.66%. 钙华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像中呈现出复杂的韵律壳层构造, 成分分析表明这种韵律壳层构造与重金属的分布有关. 另外, 在钙华中见有螺旋状及团絮状物质可能表明微生物参与了钙华的形成过程, 并与重金属的富集存在关联. 所报道的高度富锌-锰方解石对矿山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的本质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尺度在10~(-9)~10~(-7)米范围内物质的结构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所呈现的重要变化。其目的是对纳米尺度的物质进行操控,在探索其性质基础上构建自然界还没有的新材料和新器件。  相似文献   

8.
张辉  傅强  崔义  谭大力  包信和 《科学通报》2009,54(13):1860-1865
采用室温下吸附乙烯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在Ru(0001)表面上制备了单层石墨烯结构.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了石墨烯的生长过程以及石墨烯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以单层石墨烯为模板, 制备了尺寸和空间分布比较均一的Pt纳米团簇.  相似文献   

9.
水溶液势对丙氨酸电子结构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述  郑浩平  张甜 《科学通报》2008,53(7):758-768
使用基于密度泛涵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模拟了水溶液对丙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并构造了偶极子等效势. 计算过程分为三步: 首先用“自由团簇计算法”计算了丙氨酸和水分子系统总能量最低的几何位形; 然后基于这一位形, 再由“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得到了水分子外势下丙氨酸的电子结构; 最后用偶极子代替水分子, 并重新计算了丙氨酸的电子结构. 在第三步工作中通过调节偶极子使得丙氨酸电子结构与第二步中水分子外势下的电子结构尽可能地接近. 计算结果表明, 水溶液对丙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主要是使来自甲基的电子态升高了约0.14 Ry, 使其余各电子态升高了约0.059 Ry, 并使费米面上能隙变宽25%. 偶极子势较好地模拟了水溶液对丙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 这将会有效地减少以后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张律 《自然与人》2012,(4):44-46
自然的给予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但它需要一份爱心,一份珍惜千万年来,大自然无偿地哺育着人类但它也是有血有肉的在它的血肉被不断地榨取后它也需要爱护,需要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1.
有两种机制共存的耗散结构的极值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静海  张忠东  葛蔚  袁捷 《科学通报》1999,44(6):613-617
通过分析湍流管道流动中惯性和粘性的协调作用与气固流态化系统中颗粒运动与流体运动的协调作用之间的相似性,初步提出如下推论:由两种机制(如:湍流中的粘性和惯性;流态化中的颗粒运动和流体运动)共同支配的,系统的稳定性条件物理意义上可表达为这两种机制各自独立的极值趋势互为约束的条件极值。  相似文献   

12.
王志新 《科学之友》2011,(11):11-12
文章介绍了聚合物&软磁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市场前景,并通过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软磁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肖绪洋 《科学通报》2011,56(33):2741-2745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防军工与航天领域的防护结构要求材料能经受住弹体或空间碎片的高速撞击,包括处于极低温环境.高熵合金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与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成为新型装甲防护材料研究的新范式.本文通过弹丸高速撞击高熵合金靶板的响应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室温和低温高速冲击制备大梯度纳米晶和纳米孪晶混合结构高熵合金的新方法,并研究了该梯度纳米结构高熵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以及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大梯度纳米结构从冲击端到自由面,微结构过渡主要为:纳米晶-纳米晶带-高密度纳米孪晶带/高密度位错带/点阵旋转带-稀疏纳米孪晶带/高密度位错带/点阵旋转带-高密度位错-稀疏位错.单纯纳米晶和纳米孪晶混合结构的梯度层厚度达到4 mm,远超传统手段制备的梯度层厚度(小于500μm).相比初态样品,大梯度纳米结构高熵合金的强度提升明显,最高提升390%,塑性仍保持在较大范围内:21%~62%.这得益于大梯度样品“软区”和“硬区”共存,除了较大背应力提供额外强化外,软硬组织弹塑性变形的不同步和断裂发生的不同步也会额外提高力学性能.本研究不仅可为开发块体大梯度纳米结构材料提供新方法,也可为理解高熵合金的抗弹行为并指导装甲防护材料设计提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聚合物&软磁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市场前景,并通过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软磁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陈志达 《科学通报》1990,35(4):269-269
对{Mo_3(μ_3-S_c)(μ-S_b)_3(x-dtp)_3(μ-dtp)(OH_2)}(dtp=(S_2P(OE_t)_2)~-(S_c,S_b,x分别指硫帽、桥硫、双硫螯合)簇合物Ⅰ(图1)进行晶体结构分析和化学反应性能的系统探讨发现,[Mo_3s_3]簇环具有类苯性.结构上,[Mo_3S_3]簇环的Mo—S_b键长(2.281±0.017(?))介于Mo—S单键(2.44(?))和Mo=S双键(2.08(?))键长之间,与苯环的C—C键平均化很相  相似文献   

17.
范晓 《大自然探索》2010,(10):37-41
水滴石穿。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在地表形成了诸如峰丛、峰林、石林这样的奇异景观;同时,地下水流像蚯蚓一样,把地下的岩层也搞千疮百孔,形成复杂的暗河与洞穴。这些暗河与洞穴不断扩展,反过来又影响地表的地形,形成诸如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  相似文献   

18.
环糊精/表面活性剂超分子体系的微环境性质已被多种方法研究过。通常,大多数  相似文献   

19.
周欣  赵晓鹏 《科学通报》2007,52(20):2348-2352
提出了一种以二维准周期晶格分布树枝结构负磁导率材料模型, 研究了电磁波以不同角度入射于周期和准晶分布的树枝状结构负磁导率材料及其与金属丝阵列组合的左手材料的微波透射及反射行为. 结果表明, 以准晶分布的负磁导率材料以及左手材料的谐振峰随微波入射角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并且准晶分布树枝单元间耦合模式的改变, 能增强或减弱整体的谐振特性, 为实现各向同性左手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两种共存网蛱蝶的不同集合种群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8 ~ 2002年, 对河北省赤城县闫家坪村周边地区的两种网蛱蝶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 利用该地区的1∶10000的地形图, 结合GPS获得的数据, 经过GIS处理及SPSS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网蛱蝶有不同的种群结构,大网蛱蝶是源-汇集合种群, 金堇蛱蝶是经典集合种群,支持前人遗传分析的结果; (2)两种网蛱蝶有不同的种群动态,大网蛱蝶源-汇集合种群很不稳定, 并且种群数量一直较小, 因此有逐渐灭绝的趋势; 而金堇蛱蝶经典集合种群比较稳定, 并且一直维持较大的种群数量, 因此可能会长期续存; (3)两种网蛱蝶的被占据斑块及局域种群的大小显著相关; (4)隔离度对两种网蛱蝶的集合种群都有显著影响, 符合经典理论的观点. 斑块面积对两种网蛱蝶的集合种群都没有显著影响, 与经典理论不一致, 应该考虑其他因素, 如栖息地质量对集合种群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