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中有大量的称谓语,他们构成了该书的称谓系统,具有称谓系统的一些基本规律:称谓词按关系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无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按照指称对象是交谈另一方还是以外的第三者又都有面称和背称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人际称谓作为文化的一个环节能反映一定的社会镜像,而作为言语的一个范畴的体现出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本文从俄语人际称谓文化的沿革及现状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现时期的规范化称谓,进而揭示了现时期俄罗斯社会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称谓词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称谓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本文拟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探讨中西称谓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词语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的缺位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三种具体表现,即通用称谓语的缺位、专用称谓语缺位和不对称、零称谓现象,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寻求解决社会称谓缺位问题的补偿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称谓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从原型研究的角度指出越语称谓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合理地想象交际参与者之间的"亲属关系",是正确交际的起点。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新的称谓元素不断进入越语称谓系统,使其开始具有开放式称谓系统的某些特征,但是从封闭式称谓系统过渡到开放式称谓系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孙洁 《科技资讯》2012,(29):184-186
本文以中日礼貌用语比较——敬称的构成及特征分析为题,细致分析中日敬称的构成及特征。意在避免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误用日语敬称,加强敬称互译的准确性。汉语敬称的人称代词是汉语的独有特点,亲族、拟亲族称谓系统丰富,社会通用称谓兼有敬称和礼貌称谓的双重特征。日语的敬称的由接头词、接尾词的构成是日语的特点。日语中有统一的社会通用称谓。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中日敬称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湘方言动物性别称谓词汇是畜牧业和农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是不同历史时期积累起来的各种词汇形式的集合。结合方言学和社会学的方法,通过调查不同称谓词语使用百分比来考察该称谓的生命度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以此探讨新湘方言中新派和老派在动物性别称谓上的差异以及性别称谓词语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8.
贾尚星  付强 《科技信息》2007,(1):113-114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人们的政治,文化背景,民族特性,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英汉称谓因其背后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了英汉文化背景,掌握好英汉称谓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促进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9.
最能反映出社会因素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的,是不同的称谓形式。大多数的语言中都存在两种主要称谓形式:名字和第二人称代词,它们是完整语义系统中的一部分,由“权势”和“同等”语义支配,并且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称谓形式,尤其是名词称谓,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另外,不同形式的称谓实际上也代表着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最能反映出社会因素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的,是不同的称谓形式。大多数的语言中都存在两种主要称谓形式:名字和第二人称代词,它们是完整语义系统中的一部分,由“权势”和“同等”语义支配,并且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称谓形式,尤其是名词称谓,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另外,不同形式的称谓实际上也代表着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