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的很惊讶。他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有创造力。”听完周光召的介绍,24岁的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马立勇颇为感慨。2006年11月24日,正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80岁寿诞。24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举行的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60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上,面对现场700多位来宾,李政道好友、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在《李政道物理生涯60年》的报告中透露的一个细节,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和感慨——耄耋之年的李政道仍然老骥伏枥,2006年“已发表了5篇论文,这样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在科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研讨会上,一本8开的黄色论文集,收…  相似文献   

2.
李政道(1926.11.25-),上海人(祖藉苏州)。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经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到国家奖学金,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在E.Fermi指导下,于1950年获博士学位。旋即在芝加哥Yerkes天文台八个月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校Fermi物理讲座教授,1983年为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er)。李政道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和杨振宁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首次涉足该奖项。  相似文献   

3.
李政道教授作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7年以来对新中国科技创造自信心、人才培养模式、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体制、科学知识传播等诸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与中国政治家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为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在海外科学家中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抗日期间,清华与北大、南开大学一道迁至昆明,合并成西南联大。转学西南联大的李政道选修了叶企孙的电磁学课,虽然叶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幽默有趣,还吸引了不少外系的学生,但李政道恍然不闻.只顾低头看书。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教育宣传司于1991年6月24—29日,在北京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讨会,来自34所部属院校的43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就硕士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博士研究生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三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交流了经验,并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途径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高达声教授、吴延涪  相似文献   

6.
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定位于北京地区所有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本次论坛将由北京大学主办,由博士点院校共同协办,邀请全部硕士点参与(共约18个单位),真正形成北京地区科史哲研究生的公共交流平台。这次论坛也将全部由学生主持和操办,但邀请学界知名教授参与点评。北  相似文献   

7.
丰育功,出生于山东潍坊市的一户农家,从小目睹农民缺医少药的困苦,从此立志学医,并考进了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毕业后留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91年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显微神经外科专家蒋先惠教授和朱贤立教授,专门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哲学分支学科,在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79年刚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不久,刘珺珺教授就组建了全国高校最早的自然辩证法(后更名为科技哲学)教研室,并率先招收科技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刘珺珺、张俊心、李祖扬、李建珊、任晓明教授先后主持科技哲学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哲学专业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南开大学科技哲学专业拥有科技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3,(17):57
一位美国教授招了4个研究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道题:一只杯子里盛有非常贵重的液体,但杯壁上出现了一个漏洞。请问,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液体不流出来?俄罗斯学生说用激光枪进行焊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23):11-11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相似文献   

11.
彭卫东教授     
彭卫东,男,病原生物学教授,现任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78.9~1989.6江西医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1994.10~1995.10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中英友好奖学金访问学者,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荣誉研究员,1996.1~1997.1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客座研究员,2001.3~2003.3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医学寄生虫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期,吴健雄最先开展实验验证杨掁宁、李政道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并最早取得突破。然而她却未能因此而获得或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李政道提前透露了吴健雄实验的"初步结果",最终导致她未能独享验证假说的优先权。而吴健雄在实验过程中未能与国家标准局的科学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她难以通过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调查关,这可能也是她未能获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7):48-48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凌教授负责,现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篇,著作1部,培养研究生1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辩证研究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创始人高达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2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高达声教授曾于1987年参与由高教部组织的面向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中国第一本教材——《自然辩证法讲义》的编写工作。具体参与领导了科学方法论的组织和编写,并在清华大学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组,  相似文献   

15.
吴健雄1957年未能与杨振宁、李政道共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她工作的原创性不够高,她实验的途径与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以及实验的关键测量项都是杨振宁、李政道在获奖论文中提出的;二是与她几乎同时、互相独立对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作出实验证实的有三个实验小组,诺贝尔评委会不可能厚此薄彼,而一项诺贝尔奖按规定每次至多能授予3人。  相似文献   

16.
韩崇昭教授     
《中国科技成果》2005,(15):22-23
韩崇昭教授,男,1943年2月生,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78-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获我国首批授予的硕士学位,1981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1987年晋升副教授,199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于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科学技术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举行。参加论坛的有108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论坛分为硕士生组(由张明国教授主持)和博士生组(由任福君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8.
<正>郭贵春(1952—),男,山西沁县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考后,成为山西大学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启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生涯。1986年受国家选派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留学两年,通过吸收借鉴当代国外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成果,开展了加强哲学与科学互动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马玙教授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第66年.90岁高龄的她头发已经全白,背微驼,走路需要扶着点东西,耳朵也有些听不清了.马玙教授说自己脾气有点急,出诊时,得知一位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在抽烟,她着急地用手一直拍着患者的手背:"可不能再抽烟了,你这肺上的病够多的了,真的不能抽烟了."马玙教授曾是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任,耄耋之年仍然坚持每周工作5天,每周四上午在北京胸科医院出门诊;此外,还会给研究生讲课、参加行业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研讨型和互动式教学的需要,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编写,雷毅、李正风、曾国屏教授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已于2011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