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的属间远缘杂交得到的杂种F_1,经加倍后获得双二倍体植株。该植株作母本再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获得其倍半二倍体.用充气液体培养基加8-羟基喹啉预处理,对不能以根尖为材料作染色体制片的植物,以其幼嫩花蕾进行体细胞染色体制片,对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属间倍半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47.大多数PMCs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不规则,并在后期Ⅱ中出现多极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2.
油菜染色体工程研究:蓝花子特性导入油菜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染色体工程,合成油菜-蓝花子杂种双二倍体、倍半二倍体及油菜染色体异附加材料。油菜与蓝花子杂种双二倍体(AACCRR)体细胞染色体数2n=56,其植株开白花,PMCs减数分裂中期I具有28Ⅱ,雌雄育性都较差。倍半二倍体(AACCR)的2n=47,开白花,PMCs不能完成减数分裂,雌雄性均不育。双二倍体育性受温度影响较大,15 ̄25℃是它开花的最适温度。通过测交,发现异附加材料Ad-6具有恢复油菜  相似文献   

3.
利用染色体工程,合成油菜-蓝花子杂种双二倍体、倍半二倍体及油菜染色体异附加材料.油菜与蓝花子杂种双二倍体(AACCRR)体细胞染色体数2n=56,其植株开白花,PMC_s减数分裂中期Ⅰ具有28Ⅱ,雌雄育性都较差,倍半二倍体(AACCR)的2n=47,开白花,PMC_s不能完成减数分裂,雌雄性均不育.双二倍体育性受温度影响较大,15~25℃是它开花的最适温度,通过测交,发现异附加材料Ad-6具有恢复油菜OguCMS雄性育性的特性.提出并初步证实了“利用雄性不育的萝卜胞质作为选择压力,保存和纯化油菜OguCMS恢复基因”育种思想的可行性.并证实了异附加材料Ad-5具有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4.
过去获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rapus L.)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O.E.Schulz)属间杂种的特征,为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便可部分恢复育性与产生甘蓝型油菜和杂种两类植株.但在第5代(F5)群体中出现一株淡黄色花的杂种植株,且表现出与较早世代中的杂种植株有所不同的染色体行为,从而产生了具有多种表型和染色体组成的后代(F6~F9),特别是选择到一些具有部分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和附加诸葛菜染色体、具有优异脂肪酸组成的材料.基因组原位杂交观察表明,诸葛菜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配对与分离,且与油菜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这显示两亲本染色体在经过较多世代后在细胞分裂中变得较为同步化,这也是杂种后代材料逐渐趋向稳定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植物远缘杂交新技术染色体段体杂交技术,以甘蓝型油菜品系HH2000-4、99-1253为授体,汉中本地芝麻为供体,将芝麻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到甘蓝型油菜细胞中,使其与授体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片段的重组和杂交,从而形成杂交染色体,并迅速分化发育成相应的杂交植物(芝麻-油菜)。本文通过对芝麻-油菜HN-1、HN-2、HN-3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观察表明3株芝麻-油菜与其授体亲本油菜在株高、分枝习性、植株形态、花器、角果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初步判断已经将供体亲本的部分基因导入到授体亲本中。  相似文献   

6.
两个油菜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核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各品种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对称性方面都是稳定不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的核型公式为2n=4x=38=2M 22m 14sm,芥菜型油菜“望江凉亭”的核型公式为2n=4x=36=24m 8sm(2SAT) 4st,它们的核型均为2B型,讨论了两个油菜种各栽培品种之间的核型差异,指出同一类型染色体在不同品种核型组成中的数量不同,随体存在与否及数目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是研究异源多倍体植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模式植物。先前的研究中,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近缘种植物杂交,诱导C亚基因组染色体优先消除,重建了祖先种白菜类型(restituted B.rapa,RBR,AA)。本研究通过雌蕊细胞染色体压片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已获得的2个重组白菜及其连续自交后代进行细胞遗传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重组白菜及其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稳定在2n=20;与天然白菜相比,RBR在表型上表现一些特有的性状;经AFLP分子标记分析RBR Oro与白菜"Chiifu"聚为一类,RBR ZS11与本土的白菜型油菜"白油1号"亲缘关系紧密。结论:重组白菜在染色体组水平上具有稳定性,且重组白菜主要依赖于亲本甘蓝型油菜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物质诱发油菜孤雌生殖单倍体,结果表明,适当的化学物质能够诱发油菜孤雌生殖单倍体。实验经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来自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诱发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9,是二倍体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38的一半。该研究方法简单,单倍体产生频率有提高的潜力,作为作物育种的途径还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无融合生殖油菜AMR—1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无融合生殖材料AMR-1取自Brassica napus S45与蓝花子属间远缘杂交后代的雄性不育株,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特性。作者着重对其雄性不育和胚胎的发生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AMR-1的无融合生殖的性质并观察到无融合生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芸苔属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十字花科的诸葛菜与6个芸苔属栽培种的属间杂交中,发现亲本种染色体组在杂种有丝分裂中的完全与部分分开现象及此现象的遗传控制.各杂种中的染色体行为受芸苔属亲本中所含染色体组的影响;诸葛菜与3个二倍体种(白菜型油菜、甘蓝和黑芥)杂种的不同染色体行为,导致诸葛菜与3个四倍体种(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的杂种在染色体行为上的差异.由于亲本种染色体组分开现象的发生,可从这些杂种后代中获得芸苔属亲本的纯合植株和各种染色体组成的非整倍体,为研究芸苔属种的染色体组进化和结构、芸苔属作物的育种,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以带有1~2 mm子叶柄的完整子叶为转化受体,将连有35S启动子和NPTⅡ标记基因的Fibrillin cDNA导入甘蓝型油菜主要栽培品种“2005南系”中,获得抗卡那霉素的转基因植株.对部分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有来自3个株系的植株表现为阳性,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将转基因植株炼苗后移入大田,在3月初到4月末油菜开花结果期间,对叶片和角果进行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检测以及产量性状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青海省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主要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039、E144)与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浩油11种间杂交获得的66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含油量、脂肪酸组成、抗虫性和对波里马细胞质雄,陛不育的恢复性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6个品系中出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即生育期极短(西宁地区100d以内)、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大于70%、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5%、能够完全恢复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抗虫性(茎象甲)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发表的甘蓝型油菜S-G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蓝型油菜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S-GT基因全长.根据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S-GT基因序列相同但是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两个片段,将两个片段反向插入到带有本实验所构建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内含子的两端,成功构建了油菜S-GT基因的种子特异性hpRNAi载体.通过根瘤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hubu 11'的子叶柄,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芽,进而再生出完整的植株.通过PCR初步鉴定获得了58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植物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植物防御素基因设计引物,以甘蓝型油菜中的品种”蜀杂九号”种子总RNA反转录成的e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243bp的片段.将该片段回收。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将测序片段经酶切回收后克隆到GTK表达载体中,在0.1mmol IPTG诱导下表达出与理论值相符的34kD的融合蛋白条带,用GST单克隆抗体做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获得阳性结果,这为甘蓝型油菜植物防御素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并鉴定甘蓝型油菜苗光诱导花青素的相关BnMYB转录因子,本文以甘蓝型油菜GLH4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光诱导条件下甘蓝型油菜苗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光诱导差异表达转录因子,经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蛋白关联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光诱导花青素的相关BnMYB转录因子。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筛选出82个光诱导BnMYB转录因子,其中67个上调表达,15个下调表达;染色体定位发现,82个光诱导BnMYB转录因子分布在17条染色体和2个未知连锁群上;与拟南芥AtMYB蛋白进化分析结果表明,82个光诱导BnMYB转录因子分为17类,其中第Ⅱ类与花青素合成相关;蛋白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nMYB75Ann和BnMYB75C03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多个关键酶关联,是甘蓝型油菜苗光诱导花青素合成的调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的合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甘蓝型油菜矮化突变体与其高秆亲本构建的消减杂交文库中,得到一长约230bp与编码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DHAR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的DNA片段.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在甘蓝型油菜中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nDHAR.BnDHAR与已公布的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的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对BnDHAR基因不同发育时期组织的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BnDHAR基因在高秆油菜苗期的叶中表达量最高,是矮化突变体的5倍,在根、茎中表达极低,具有组织特异性.非生物胁迫显著影响BnDHAR表达,高温胁迫使其表达升高,盐胁迫处理9h时达最高,而干旱胁迫时表达量在处理12h时才达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用纸色谱结合紫外光谱分析,对甘蓝型油菜种皮中黄酮类色素进行了分离及种类鉴定,发现甘蓝型黑、黄籽油菜种皮中均含有花色素、大量黄酮醇、少量的异黄酮苷及黄酮醇苷。不同之处在于,黑籽中除含有上属成份外还含有大量黄酮,而黄籽中含有大量异黄酮类色素.  相似文献   

20.
白条草蜥在分类上属于蜥蜴科草蜥属的一个种,其核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我们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其进行核型研究。 白条草蜥的活标本采自本省连云港云台山。实验材料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玻片标本采用常规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获得。 白条草蜥的染色体制片在油镜下观察计数106个中期分裂相,得出二倍体染色体数。同时选择图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