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金属离子与伴刀豆球蛋白A刺激细胞作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H-TDR掺入法,研究了过渡金属离子Cd^2+、Ni^2+、Cu^2+和Zn^2+取代Con-A中Mn^2+之后,对人淋巴细胞刺激分裂作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离子取代后的Con-A刺激活性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金顶侧耳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三种水溶性多糖.G·C分析表明PC-2由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组成;PC-3由半乳糖、甘露糖组成;PC-4是单一的葡聚糖.经琼脂糖双扩散,PC-3同ConA间可产生沉淀线.定量沉淀反应与CD谱分析均表明PC-3通过非还原末端的α-Man与ConA形成了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部分酸水解实验表明,PC-3同ConA的作用与糖链的分支程度有关.高碘酸氧化与硫酸化修饰则使PC-3同ConA的结合能力降低或丧失.  相似文献   

3.
4.
5.
该文使用钆(Ⅲ)离子为顺磁离子探针,通过观测溶剂水质子弛豫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了钆(Ⅲ)与伴刀豆球蛋白A的键合作用。结果给出,Con-A与钆(Ⅲ)键合作用的离解常数Kd=1.48×10~(-4)mol/L(PH=5.4,t=27℃)钆(Ⅲ)在Con-A分子中的键合位置数n=1。分别观察了钙(Ⅱ)、镉(Ⅱ)和镧(Ⅲ)对于Con-A中钆(Ⅲ)成键位置的竞争,结果给出稀土钆(Ⅱ)离子进入Con-A中钙(Ⅱ)离子的键合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最适剂量及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用雄性ICR小鼠180只,分为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每个给药途径分为6组,对照组、Con A 10,20,30,40和50 mg/kg剂量组,Con A各剂量组注射相应剂量的Con 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注射8 h后,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Con A各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无明显变化;尾静脉注射Con A 40 mg/kg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组织学病理显示:肝损伤明显,Con A 10,20,30 mg/kg剂量组ALT和AST水平变化不明显,50 mg/kg剂量组死亡率较高.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40 mg/kg的Con A可成功诱导ICR小鼠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冯波 《河南科学》1997,15(3):279-282
本文测定了丙烯酸羟丙酸-苯乙烯共聚及丙烯酸羟丙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的圆二色谱,并探讨了其色谱与共聚物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01/molL 氨水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运用荧光标记的凝集素刀豆球蛋白 A(Con A)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皮肤表面细胞质膜下,细胞质和基膜中有一些Con A 受体分布.经类坏死处理后,表面细胞内出现了一层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基底细胞膨大,一类膨大的细胞中仅细胞核和质膜上有 Con A 受体分布,另一类细胞中核和质均有 Con A受体分布.类坏死处理后1h,表面细胞内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变成小颗粒排列在质膜下,表皮细胞质中 Con A 受体较多,基膜中也出现较多的 Con A 受体;类坏死处理3h 表面细胞,基底细胞和基膜中 GonA 受体的分布和1h 的相似:类坏无处理后5h,Con A 受体逐渐减少并恢复正常.结果表明,生发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对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及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碘乙酸、脲和Ca2+存在的条件下,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89000的糖化酶组分的圆二色性谱和荧光发射谱,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dU诱导大熊猫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BrdU所诱导的大熊猫染色体脆性位点。结合显带技术,初步确定了脆性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其出现频率等。不同的脆性位点,其表达频率会出现显著差异。其中,No.2染色体着丝粒处的脆性位点对BrdU极为敏感,表达频率高达40%。此外还就BrdU诱导脆性位点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几种常见单轴双折射晶体的偏光透射谱分析,指出,利用晶体的二向色吸收特性,可以研制成适用于中小功率红外激光的二向色型偏光器件。  相似文献   

15.
以墨西哥红豆杉(Taxus globosa)和短叶红豆杉(Taxus brerifolia)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愈伤组织生长的不同时期取样分析生物产量、多酚质量分数、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发现墨西哥红豆杉愈伤组织比短叶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快的原因是:多酚质量分数低,POD活性高和PPO活性低.研究表明,通过提高细胞POD活性和降低PPO活性有助于提高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甲苯胺蓝聚合状态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化试剂-甲苯胺蓝水溶液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测定出以波长为665nm和610nm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证明了TB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单体与双分子聚集体的解离平衡。其二聚体的含量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应用4种凝集素和经过FITC标记后分别与正常人或不育患者的精子相互作用,研究其凝集作用和膜上凝集素受体的分布.以铁蛋白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城口豆凝集素后再与精子反应,应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人或不育患者精子表面膜受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在非手性溶剂中合成了交替聚合物及其单酯聚合物,分别测其 IR、CD(圆二色性)光谱,从实验中发现聚合物的旋光活性是由于羰基发色团 n→π~*电子跃迁和苯的π→π~*电子跃迁相互偶合所引起的,并非是由于主链上的手性碳引起;也不是象以前实验中总认为此类聚合物的旋光活性主要是由于手性试剂诱导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