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植物的生活是依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条件的,这些影响植物生活的条件,就叫做生态因素。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就叫做环境。在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时,首先应有正确的基本观念,才有可能把它们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这里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一、在研究植物与环境中生态因素的关系时,不可忽略植物的本性;尤其要了解植物的本性同环境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是沙化的主要地区,年降水量仅在400mm以下,年蒸发量超过1000mm,约为降水量的2.5倍以上,干旱多风,而且造林树种单一,因受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多种因素制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发展林业与农业存在种种困难.过去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沙化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玉米这种植物,是一种支撑生命千年万代的粮食;是一种在土壤中发芽,在季节中放飞金色梦想的庄稼。玉米喜光喜热,与风作伴,与雨共生,与日月同舞。七彩云南地处热带、亚热带,风景秀丽,资源富饶,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缺乏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成为困扰云南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土壤、水体的复合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自然农法”是探求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力求充分利用耕地内资源生产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的一种综合生产体系。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目的是希望提高作物品质的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以及劳动生产性和土地生产性,以增强地力为基本要素。通过生态的调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或者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本项目和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开展合作,引进日本“自然农法”技术体系,在我区蔬菜生产中进行适应性应用研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西部是地中海,东面有死海和约旦河,南部是沙漠,北部是高山.气候、土质、地形十分复杂,亚热带气候和沙漠气候并存,沙丘戈壁与冲积土壤相连,地势从海拔-400米一直升高到1200多米,为世界所罕见.但以色列农业在全世界却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在1958年12月14日的苏联真理报上,該报编辑部发表了“关于农業生物学和‘植物学杂志’的错誤立场”一文。該文首先阐明米丘林学說对科学的巨大贡献,然后批評‘植物学杂志’对米丘林派学者李森科的攻击。“植物学杂誌”宣布植物阶段发育、获得性遗传、营养杂交等学說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1.品种选择。要选择品质优良、产量高,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尤其是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环境条件。蔬菜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空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厂、医院和生活区,而且要土壤肥沃,排灌良好,交通便利,适宜蔬菜生产。对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要定期监测,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确保其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即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物质"源"、"汇"及"转换器"的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功能有明确的认识,清楚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和毛主席拟定的农业生产“八字宪法”,是解决农作物获得丰产过程中各类內外矛盾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有力武器,是发展农业科学領域中各門学科的指南。农业八字宪法中的八个字,虽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总的来說:土壤是基础,水、肥、种是前提,合理密植是中心,保、工、管是基本保証,充分說明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培育高度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获得丰产,必須掌握土壤运动发展規律,并利用规律,充分发揮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定向改造土壤,使土壤成为农业生产的驯服工具,为农业生产的持續跃进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保山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水源空气洁净,鲜食豌豆一年四季均有适宜的种植区域,产品绿色优质、商品性好,秋冬季生产的鲜食豌豆满足了我国北方蔬菜短缺的市场需要,是云南省"南菜北运"的主要高原特色蔬菜之一.2008年以前,鲜食豌豆生产存在品种单一、栽培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22,(1):18-19
我国是全球土壤磷盈余颇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农田施磷使土壤有效磷从7.4,mg/kg提高到24.7,mg/kg,在保障粮食增产的同时造成8,500万吨的肥料磷累积在土壤中,相当于约5年磷肥生产总量.目前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粮食作物约20%,蔬菜果树不足10%,主要原因是磷肥-土壤-作物不匹配、过度依赖高浓度磷肥、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石羊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植被退化现状,提出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目标,依据山区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区划为前山区(海拔2000~2600m)、中山区(海拔2600~3200m)、亚高山区(海拔3200~3700m)、高山区(海拔3700m以上区域)4个区域,提出了各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最新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温度自19世纪以来升高了大约0.6℃。气候是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的综合,但这种综合绝非简单地指平均值,某地出现的天气条件的概率和极端值也都属于气候。气候的定义从其本质上看与某种天气事件的概率分布有关。当某地天气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时,就可以认为是不易发生的事件。在统计意义上,不容易发生的事件就可以称为极端事件。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事件都可以看成极端气候事件。某一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在另一地区可能是正常的。平均气候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极端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强度的概率分布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当某地的气候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时,人类和生态系统等与之相适应。但气候发生变化时,一些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会产生重大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9):60-61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属固原市,下辖原州区、隆德县、西吉县、泾源县、彭阳县。总面积1442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12万人,回族人口占43.5%。六盘山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一块绿岛。海拔高,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动植物的种群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境内分布着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三个区系的植物成分。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种质资源优势明显,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到达189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900万亩,占47.5%,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蔬菜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效的带动了农民增收和致富,但是我省设施蔬菜生产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棚室建设无规划,未以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为依据;②种植模式随意、雷同,尤其是近年来冀中南雾霾天气日益加重,越冬果菜生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③关键技术缺乏,不同茬口蔬菜品种使用混乱;④低温弱光、高温高湿等逆境条件栽培技术不完善;⑤病虫害猖獗,过度使用化学农药;⑥盲目追求高效益,导致有机肥、化肥使用超量等,造成生态及蔬菜产品污染,不符合目前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22,(6):70-71
东营市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是东营市2018年提出重点发展的三大片区之一,对于将东营市建设成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地下水位浅,当气候干旱时,土壤有效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含水量下降,土壤毛管水上升运动强烈,导致地下水及土壤中盐分向地表迁移在地表附近形成积盐.随着盐分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1999,(2):44-45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成果是与化学农药的研制、生产及杀虫原理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是根据生物种间"相生相克"原理及生态平衡学原理,应用现代生物学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发和利用蝗虫自身的病原微生物来控制蝗虫.  相似文献   

18.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人类迈进新世纪.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气候变化是近年来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气候是该地多年(一般取30年)的大气平均状态(从学术研究上讲,气候是由大气及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五个成员所组成的复杂系统的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9.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一切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中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加上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更强烈.中国有13亿人口,农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发展节水农业意义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文明。通过各种地域性文明不断转移的形式形成了"一体"的中华文明。黄河文明始终是延续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体,是中华古文明的核心和代表。气候寒冷致使蒙元文明南下,气候温暖引起中华文明北上,最终完成了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气候冷暖变化是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生态环境原因。把中华文明置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来认识,生态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创新和发展。顺应生态环境的变化,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