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褶皱相关断裂是在褶皱变形过程中,为了调节褶皱不同部分的应变差异而形成的从属于褶皱变形的断裂构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背离向斜逆冲构造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褶皱枢纽楔入武逆冲作用是相对能干性岩层在褶皱转折端部位加厚的重要变形机制.通过手标本尺度和露头尺度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断层与相关褶皱规模、断层发育部位与位移量变化特征、断层切层角变化特征以及断层与褶皱构造变形运动学配套关系等方面鉴别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多种标志.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概念与构造模型,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合理进行收缩变形区域平衡地质剖面编制,以及探索褶皱、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王古1潜山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古1潜山是首次在东营凹陷钻探成功的深部潜山.通过对王古1潜山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王古1潜山属于内幕式的褶皱块断山,是经历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多期次挤压、拉张应力场相互叠加所发展起来的潜山,其内幕逆冲推覆构造为断层传播褶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王古1潜山的烃源岩、储集层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等条件,最后,提出在该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针对川东地区高陡构造,石炭系储层埋藏很深,地震反射波信噪比低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气藏预测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二条剖面进行了学习和预测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特别提出了模型法归位计界,经钻探检验,对于构造归位和预测点归位两类问题的计算,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徐宿地区推覆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当代构造地质学的新理论A型俯冲陆内变形为指导,运用台阶状逆断层、断层相关褶皱和构造运动学的研究新办法,通过对徐州-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区)大、中、小各种构造尺度的调查,获得了该区构造格架,变形样式和演化的新认识,提出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是华北板块东南缘前陆盆地断裂与褶皱变形的最基本表现形式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区大型推覆构造的空间分布、构造样式、时序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查明了主拆离面上盘的8个次级滑动层系,发现了推覆构造的平而分带、垂向分层性质,确定了推覆变形的运动方向和定位时间,是一种发生在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盖层推覆作用,属薄皮构造、最后,对徐宿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摘 要:川东北地质构造极其复杂,80% 以上都是山前高陡构造。复杂的构造条件给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对该区地应力大小、方向及展布规律的认识不清,给油气建井带来了很大困难。充分利用测井资料的连续性、经济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综合成图技术,对该区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进行了精细计算与研究,重点建立起适合川东北高陡构造的垂向应力离散分析模型以及水平应力精细求解公式。同时,提出了平均水平应力的概念和取值范围,并针对研究工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计算和检验。所取得的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对川东北山前高陡构造地应力的计算精度和展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磁峰场一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及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一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叠加组合样式以及相应的构造模型;以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为手段,验证构造模型的合理与否,同时再现龙门山中段山前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对磁峰场一鸭子河构造进行了三维构造分析,配以计算机可视化成图技术,构建出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7.
川东大池干井高陡构造是在先期断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阶状道断层控制的断展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大池干井构造带的形成不仅在石炭系内形成了众多的裂缝,而且使背斜核部的孔隙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9.
反转构造是当前世界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文章介绍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特征、定性分类、成因机制、研究方法及其与油气运移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在对洪浩尔舒特凹陷东次洼海流特构造群腾二段的勘探中 ,利用储层预测、作波阻抗剖面、拉任意线作精细构造图等先进的勘探技术 ,对腾二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该区油气资源较丰富 ,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 ;反转构造活动强烈 ,断裂及褶皱发育 ;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 ,形成了有利的圈闭 ;油气与圈闭条件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油藏 ,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 相似文献
11.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重点讨论了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变形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形成与演化模式。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可划分为盆缘叠瓦逆冲断层带、盆内断层三角构造带、盆内冲起构造带和中央宽缓褶皱构造带四个变形构造带。从而首次建立起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内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的褶推式四维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川东地区五百梯构造天然气运聚成藏史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二维盆地模拟软件BasinMod2-D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百百梯构造石炭系天色气的运聚成藏史进行了模拟。剖面模拟研究表明,志留系烃源岩分别于210Ma前和171Ma有开始进入生油、气门限,在180~165Ma及169~159Ma时处于生油、气高峰;于175Ma前及167ma前进入排油、气门限,在170~150Ma和166~161Ma处于排油、气高峰阶段。气藏内的油气运矣史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二维盆地模拟软件BasinMod 2 D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五百梯构造石炭系天然气的运聚成藏史进行了模拟。剖面模拟研究表明 ,志留系烃源岩分别于 2 10Ma前和 171Ma前开始进入生油、气门限 ,在 180~16 5Ma及 16 9~ 15 9Ma时处于生油、气高峰 ;于 175Ma前及 16 7Ma前进入排油、气门限 ,在 170~ 15 0Ma和16 6~ 16 1Ma处于排油、气高峰阶段。气藏内的油气运聚史可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72~ 16 5Ma ,原油首先在古隆起中聚集 ,形成古油藏 ;第二阶段为 16 5~ 16 0Ma ,源岩排出的天然气驱替已聚集的原油 ,形成古油气藏 ;第三阶段为 15 0~ 135Ma,原油裂解为天然气 ,形成古气藏 相似文献
15.
将筒中筒结构的外框筒视为具有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并受剪力滞后影响的等效实腹筒体,视内筒只受弯曲变形。根据内外筒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整体结构稳定微分方程,用Galerkin法求解方程并获得了整体结构的最小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16.
蓝江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3-27
根据26口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的薄片分析,再结合研究区石炭系沉积古地貌特征及其他地质资料,提出四川盆地川东石炭系应属于海湾陆棚环境沉积。通过对储层的电子探针、同位素等特征研究,建立了石炭系的成岩演化模式。大量资料和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储层应为古岩溶白云岩储层,并提出了这类储层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川东复合气藏成藏机理及立体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川东地区三叠,二叠,石炭碳酸盐岩储层纵向发育五套产气层,不同储集类型的产层相互叠置,不同成因类型的气藏各成体系,构成独特的复合气藏,综合考虑高陡构造带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富集程度及产层多少而划分为四种成藏类型,从含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求及成藏作用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分析入手,剖析复合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Ⅰ型和Ⅱ型所藏是高陡构造带天然气最为富集的复合气藏,建立了复合气藏纵向多产层有效的立体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条区域地震大剖面的研究,揭示了川中地区基底断裂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发育特征。指出基底断层以高角度的逆断层、下正上逆断层和正断层为主。它们在震旦纪已开始发育,在历次构造运动中都有活动。在前中生代主要处于张扭应力背景之下,在中、新生代转化为压扭应为背景。基底断裂在剖面上和平面上都成带发育,构成网格状断裂系统。它们对盖层断裂和褶皱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部香溪群的地震相和有利储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部地区香溪群是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北东向主河流发育带是该河流沉积体系的骨架。下凹充填、丘形反射地震相分布带正是主河流带的地震响应。砂岩储层的物性和有利储层带的分布均受此河流沉积体系的影响。勘探中应充分考虑主河流发育带控制有利储层带展布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