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地表介质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了适于复杂近地表介质的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介质单元的速度用双线性函数表示,推导了计算Jacobi矩阵元素的解析公式,提高了精度和速度;初至波正演计算采用最新研究的动态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克服了同类方法得到的射线路径呈之字形、计算出的旅行时比实际旅行时系统偏大的缺陷;用LSQR算法求解该大型约束最优化反演问题.用该方法求取塔里木盆地边缘复杂山地的近地表速度和静校正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部沙漠区地震勘探中,松散的近地表沙层导致了地震波能量,特别是高频成份严重吸收衰减,对此缺少针对性地震处理技术。为了消除近地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探讨了一种利用黏弹性波动方程波场延拓进行吸收衰减补偿的技术。通过微测井测量数据确定适合于工区的近地表黏弹介质模型,利用初至约束层析反演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并根据近地表速度与品质因子的关系转换为近地表品质因子模型。最后通过基于黏弹介质的波场延拓将地表接收到的地震波下延到高速层顶,从而达到恢复地震波高频信息及拓宽有效频带的目的;该技术在实际资料应用后能有效拓宽频带10 Hz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塬复杂地表非纵地震静校正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黄土塬地区非纵地震测线存在的严重静校正问题,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方法基于非纵勘探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确定利用3D无射线追踪层析技术计算黄土塬地震静校正的方法。结果该方法消除了用常规方法处理黄土塬非纵地震资料时存在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避免了其他方法引起的低幅度构造假象。结论该方法在黄土塬地区取得良好的静校正效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非纵地震叠加剖面,并在实际井位部署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斌 《当代地方科技》2010,(16):129-129
为了适应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的基础上,做好高分辨率处理,主要技术包括:高精度静校正、高保真去噪、保幅处理、子波一致性、高精度速度分析和成像等技术。实践表明: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信噪比和分辨率,基本满足精细储层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庞晓明 《科技信息》2011,(20):I0306-I0306,I0308
本文主要研究地震的试验方法的选择、静校正、叠前偏移、速度普分析对地震工作起到的作用,本次研究工作以新疆伊北煤田霍城县克西肯萨依煤矿区勘探二维、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准中沙漠区沙丘起伏剧烈,厚度变化大,二维勘探时主要采用小折射法进行近地表调查,近地表结构测量不
准确使激发井深设计不合理,造成沙漠区资料品质较差,圈闭可靠程度低。近期开展的新一轮勘探,主要利用深井微
测井近地表调查结果,对沙漠区顶、底板结构、厚度、速度、深度–时间关系、吸收衰减等地球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研
究发现,准中沙漠区属于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具有平缓稳定变化的沙丘底界面,深度–时间对应关系一致性好,不同
位置相同的深度具有近似的速度与品质因子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等特点。针对不同厚度沙丘分别采用逐点设计井深单
深井激发、多井浅井组合激发,研发了综合沙丘量板拟合静校正、近地表吸收补偿等针对性技术,获得了高品质地震
资料。  相似文献   

7.
静校正是山地和沙漠地震资料处理的难题之一,其方法众多。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利用传统微测井、小折射、地面高程,也利用野外生产炮的初至折射和反射信息,既考虑地震资料处理剖面叠加效果,也考虑区域产状总结一套适合山地复杂近地表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成像难度大、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难题,提出了山前复杂构造研究思路、方法和流程,采用了静校正、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建模、变速成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对南缘重点构造目标(霍尔果斯背斜)进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落实了一批有钻探价值的构造圈闭并提供了井位建议,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表地下双复杂山地地震记录静校正问题突出以及有效信号弱且干扰严重的特点,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和噪音压制问题是实现山地地震资料准确成像的基础。结合多区块山地资料的处理,针对静校正问题通过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以加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处理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针对干扰严重的问题可采用有针对性的干扰压制手段,以先规则噪音、后随机噪音,多道统计单道去噪为原则,采用分频、串联、迭代技术思路,跨处理系统、多域压噪,有效解决好噪音压制问题。通过叠前净化处理、精细目标速度分析以及优化处理流程精选处理参数,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地震工程数据库平台,在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静校正技术———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术,综合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调整建立符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的表层结构模型,利用模型法静校正公式算出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静校正量,最终静校正量由模型静校正量约束折射或层析校正量所得.这样就实现了正确构造背景下高精度成像,同时也为解决表层静校正问题提供可选择的静校正技术手段.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和技术对DCZ地区大量的地震数据是适用的和有效的,在该区的地震勘探中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雨飞 《科技信息》2013,(4):137-137,132
在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近地表低速带、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要求穿过低降速带,将炸药放入高速层引爆。所以要求高精度的近地表模型来指导设计激发井深,然后确保高质量的单炮记录。地表曲面重构技术是近地表模型建立的首要关键环节,对于野外数据的采集和后续的处理解释工作有着重要的含义。本文重点研究薄板样条、三角剖分和B样条的拟合方法,并通过具体工区实例分析其拟合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静校正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技术均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地表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特点,基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波场延拓静校正被提出,相对常规静校正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型正演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对比了波场延拓静校正与常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并定量地分析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对波场延拓静校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利用松辽盆地深层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信息来研究盆地基底构造特征,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的特点,利用多套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重新进行了深层资料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恰当的静校正、串联去噪、有效信号加强、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等技术是获取高品质深部地震剖面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适用于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这些成果为今后其它地区的深层地震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维陆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向着高密度和宽方位的方向发展,导致产生海量地震数据.初至旅行时层析成像的经典算法需要过多内存和计算时间,不适合处理大的地震数据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数学公式的初至旅行时层析成像算法,既减少Frechet矩阵和Hessian矩阵的存储对内存的需求,也减少Hessian矩阵的求逆时长,...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野外采集中,由于低降速带造成的地震波吸收衰减较为严重,在激发井深设计时,需要考虑将药柱进入高速层激发,同时选取最佳激发岩性以提高单炮记录信噪比,达到改善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所以建立精确的近地表模型是采集施工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探讨并模拟空间网格化方法、空间属性插值计算等关键技术,综合分析了包括小折射、微测井、岩性取心以及静力触探等多种近地表调查资料的解释成果,建立了一个基于深度、速度、岩性等多属性结合的一致近地表模型。该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固定经验模式或者线性插值计算激发井深的现状,并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有效弥补了商业地震采集软件在精细近地表建模和激发井深设计方面的不足。通过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在实际生产工区中进行的实践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地表γ辐射剂量率调查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测量结果,为地表γ辐射剂量率调查研究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7.
隐伏断层对于道路、地基等具有重大威胁,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地层之间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探测地下构造和电性异常体的一种间接性的地球物理方法,近年来,在近地表探测隐伏断层方面应用广泛。基于此,首先对断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了断层模型的响应规律,然后以山西某段公路隐伏断层检测为例,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两种施工装置,即温纳四极装置(α)和单边三极装置,分析了两种施工装置的优缺点,以实测视电阻率剖面图和反演视电阻率剖面图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反演结果的优势,并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背景电阻率值的剔除,在断层产状判断及其影响区域划分上进行定量解释,验证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近地表隐伏断层的可行性,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煤田勘探中,地形的起伏以及低速带的厚度和速度的变化造成发射波旅行时的畸变,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质量。因此,开展新疆地形复杂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静校正(以下几种)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地震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和节约勘探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三塘湖、郎喀—梧桐沟煤矿、淖毛湖等勘探区二、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对比和分析,有效的解决了复杂地区煤田二、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难的问题,提高了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9.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杜宏 《科技信息》2011,(35):192-19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我院在2005年引进了具有64个CPU的PC-CLUSTER计算机系统,使用CGG叠前时间偏移技术(KIRCHHOFF积分法)。其优点是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通过最近几年对煤田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显示出其在构造复杂区优越性,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