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但司法实践表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权利的丧失,程序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应通过保障被害人的司法信息知情权、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被害人救助制度等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2.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读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3.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公诉权与自诉权冲突的视阈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公诉转自诉案件是公诉权与自诉权矛盾集中体现的"地带"。在这两类自诉案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可通过如下措施予以构建:明确八类轻微刑事自诉案件的具体范围、确立公诉优先原则、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公诉转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只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才可以适用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极少被主动告知其诉讼权利,参与到诉讼过程中行使权利。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尽管赋予被害人一方诉讼当事人地位,但在大多数财产型犯罪案件中,诉讼程序销蚀掉了被害人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造成了被害人仅被当作一个客体、一个定罪工具。通过剖析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地位,依据诉讼程序顺序对被害人在司法各阶段的权利救济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刑事和解的方式,从单纯的依靠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上升到通过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我国司法机关也一直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刑事和解适应了当前轻刑化的理念,既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刑事和解对于解决轻微刑事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9.
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存在诸多缺失。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0.
孙大为 《科技信息》2010,(27):I0106-I0106,I0131
从现阶段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张出发点来看,其重点在于"宽",公安机关应当更新执法理念,应尽快明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导地位,建立如实立案长效机制,探索、推广刑事和解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制,丰富并分发挥社区警务的功能;对没有被害人的刑事案件实行"宽大处理",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有关机制,严格控制运用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诸多瑕疵,这使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使得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虚化.因此,应赋予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对等的诉讼权利,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最终实现被害人、被告人和国家利益的均衡,彰显司法公正与权威.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国家--被告人二元模式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障,被害人的个人利益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侵犯.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强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但还存在许多不足,被害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法律的规定与现实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与被告人相比明显失衡.为此,应该树立和强化保护被害人权利和为被害人服务的意识,在立法上强化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规定,在制度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权利保护是刑事法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基于人权平衡保护的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使命,应该从重新型构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配置的程序法层面,在量刑上给予被害人意志科学考量的刑事实体法层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社会补偿、精神慰问等制度的刑事政策层面进行理性考量。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模式,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截然不同。恢复性司法在某些方面更加强调了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以恢复性司法为切入点,分析了恢复性司法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进而提出一系列借鉴恢复性司法以完善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被害人刑事损害补偿制度,也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一定程度物质损失,该物质损失,由于犯罪人无力赔偿,或由于案件尚未侦破,犯罪人尚未捉拿归案,而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条是关于职能管辖的规定,其中第三款是规定的人民法院的职能管辖范围,但是该规定很原则性,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将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逐一进行讨论,建议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有关规定作一些修改和补充,对公诉转自诉制度予以废除,代之以被害人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马艳平 《科技信息》2010,(25):393-393,406
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损失时,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现行法律只将物质损失列入赔偿请求的范围,针对被害人精神损害部分不允许提起,在侵财性犯罪中被害人遭受的损失也不允许提起。本文分析了立法和司法实务现状,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和侵财性犯罪中的被害人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魏克强  洪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09-110,151
现行的刑诉法规定我国刑诉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因而应确立保障人权的原则."保障人权"不仅包括了保障被害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同时也保障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的合法权利.律师在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和沉默权一起构成了被告人制约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的两柄利剑.在我国,目前尚缺乏确立沉默权的条件,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只能依靠完善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赋予被告人律师在场权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重。因此,我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比较重视保护刑事被告人的权利,而与之对应地,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却长期被忽视。本文对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权益的改革措施,以此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