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钻、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和技术,对松辽盆地古龙断陷营城组一段火山岩特征及火山喷发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现有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4类火山岩石类型,主要发育爆发相、喷溢相和火山沉积相3种火山岩相。平面上,爆发相火山岩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北部,沿各级控陷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喷溢相火山岩沿断裂向构造低部位运移,在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火山沉积相主要分布在断陷的构造低部位。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研究区火山岩沿各级控陷断裂喷发的裂隙-中心式喷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火山喷发的构造环境、火山喷发旋回特征出发,结合原始岩浆来源、火山岩岩性特征、火山喷发类型等,总结了徐深气田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喷发模式,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在火山喷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 个旋回,旋回I 对应YC1III,旋回II 对应YC1II1 和YC1II2,旋回III对应小层YC1I1 和YC1I2。火山喷发以裂隙–中心式喷发为主,中心式喷发为辅。火山喷发模式控制着不同类型火山岩相的发育特征。靠近火山口的爆发相的高部位、溢流相下部亚相、顶部亚相、上部亚相、火山通道相的火山颈亚相等是有利的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岩浆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岩分布广泛.通过对该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实测地质剖面工作,以及室内的详细研究发现出露于本区的侏罗纪火山岩(白音高老组J3b)以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具有喷发韵律性.依据岩石组合、岩石特征反映其为陆相火山岩建造.将本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定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旋回,依据岩相划分出5个喷发韵律,每一韵律岩浆成分总体上以流纹质为主,底部常为英安质或安山质,以爆发相为主,喷溢相较少,说明该时期火山活动较强,属较强盛时期.总体上白音高老组反映了喷溢--爆发相、爆发相相间的周期,具有由弱到强的反韵律特征.  相似文献   

4.
火山喷发柱物理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力射流现象(又称羽流),是自然界很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世界上中最壮观的羽流现象是由爆炸性火山喷发的各种火山气体、细粒的火山喷发碎屑物所组成的火山喷发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火山蘑菇云.火山喷发柱的强弱和类型受火山喷发柱流体物理性质、动力状况力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本文重点讨论了火山喷发柱的地表部分的物理机制.在分析前人在此方面的实验数据和成果之后,初步得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映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火发方式的几个事实入手,通过与当代著名的裂隙式喷发火山-新托尔巴奇克火山对比,探讨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式,说明它们先经由裂隙式喷发,而后转为中心式喷发。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的全球火山计划发布火山喷发年表,筛选出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数IVE≥4),并分为强火山喷发(IVE=4)和极强火山喷发(IVE≥5);利用Gergis重建了1525-2000年ENSO 年表,得到不同类型的ENSO 事件,分别对强火山喷发和ENSO 事件进行10a累计统计.对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次数和ENSO事件次数进行匹配.结果表明: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出现195次,其中IVE=4的强火山喷发153次,极强火山喷发42次;ENSO 事件出现399次,包括188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11次拉尼娜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次数明显多于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次数,且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中厄尔尼诺、拉尼娜次数相当,而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中拉尼娜事件明显多于厄尔尼诺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厄尔尼诺事件出现137次,拉尼娜出现136次,两者出现次数持平.不同强度的火山喷发后,厄尔尼诺事件与拉尼娜事件出现概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7.
刘鑫  柳成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057-3062
牛圈湖-马北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以基性-中基性的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类型为特征,存在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大类共38种具体岩石类型。岩性以玄武岩、火山角砾岩为主。本区火山岩岩相存在5相10亚相类型,剖面上以溢流相占主导,其次是爆发相。存在两种相模式:爆发—溢流—沉积,溢流—沉积。本区火山活动是由弱变强再变弱的一个过程。火山口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沿断裂两侧呈串珠状分布,走向以东南向为主。以裂隙式喷发为主,中心式喷发为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研究矿区火山岩矿床特征出发,分析了珍珠岩沸石矿床的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矿区火山岩系一边缘岛弧型陆相喷发,由此所形成的酸性火山玻璃质岩石是成矿原岩,这种岩石在化学成分上属碱极度过饱和岩石,其中酸性火山玻璃质熔岩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了珍珠岩;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由熔结火山碎屑岩中的玻璃质形成了沸石和膨润土。  相似文献   

9.
李川川 《科技信息》2008,(6):115-116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自上新世以来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造锥和造伊格尼姆岩喷发三个发展阶段,历史上长白山地区有过多次喷发的"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公元1903年.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陈家坝古火山机构,是碧口群中保存较好,发育较全的一个古火山机构。它由火山通道相、爆溢相、喷发———沉积相和次火山相组成,并经历了两次完整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过程,形成了与其相关的金———银多金属矿和铁矿,锰矿、磷矿等。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地层序列划分与区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火石岭组沿革分析入手,以松辽盆地南部双辽、长岭、德惠、王府和榆树等5个断陷钻遇火石岭组的42口深层钻井,以及营城煤矿226孔和50孔层型剖面和盆缘野外剖面为对象,通过岩性和连井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石岭组可分为2个岩性段。火石岭组一段为深色泥质岩与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的正常沉积岩,断陷边缘多为粗碎屑沉积。火石岭组二段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为特征。火石岭组二段自下而上包含5个火山喷发旋回,分别为中性熔岩旋回、酸性火山碎屑岩旋回、中基性熔岩旋回、偏碱性的中性熔岩旋回、酸性熔岩旋回。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构造背景和火山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重磁等资料,研究认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的岩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其岩石类型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相的分布受中心式火山喷发的控制,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围绕火山口呈环带状分布,将其岩相划分为3种亚相和6种微相,建立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岩相分布模式,并结合该区勘探开发的现状,探讨了不同岩相对油气储层发育程度的影响,发现火山沉积相带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带。对预测盆地内其他次级断陷的有利潜山储层分布区,开拓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了第四纪大同盆地火山群的喷发历史、喷发类型及发展趋向,提出了大同盆地火山群在成因上属裂谷型火山,在喷发状况上为一种新式喷发类型——大同式。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中部二叠系火山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火山岩的岩性及电性特征,对塔里木盆地中部(简称塔中)地区下二叠统火山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以岩流组作为该区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单元,确定了塔中地区西部有6期火山喷发,中部有4期火山喷发,东部无火山喷发。该区二叠纪火山以断裂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火山通道和伴生裂缝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塔中地区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类型有古潜山型和超覆披覆型。  相似文献   

15.
赵萌 《世界知识》2022,(3):48-49
近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喷发.数据显示,这是全球自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16.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大量常规薄片与铸体薄片显微镜下鉴定与定量统计,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我国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岩性与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和裂缝;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风化和构造破碎作用、岩性和岩相以及火山喷发时的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研究1991年6月中旬菲律宾的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喷发对短期气候的影响.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①火山喷发引起低纬太阳辐射减少,导致次年1,2月模式大气的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东亚冷高压、北美冷高压等)的强度明显减弱,亚洲和北美大陆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的地面气温明显上升.模拟结果与实况相当一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对北半球中高纬许多地区(如前苏联的西伯利亚的中西部、中国北方地区、日本和西欧以及美国等地)1992年1,2月所出现的异常暖冬天气有重要的作用.②火山喷发引起的热带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有利于南方涛动的减弱.  相似文献   

18.
苏红图组火山岩主要出露于银根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南北两侧,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及室内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岩石类型主要为呈熔岩被产出的火山熔岩,包括撖榄粗面玄武岩、橄榄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等,其次为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相的辉绿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为一套钾玄岩系列岩石,这套火山岩的喷发对油气的生成与聚集构成有利条件,首先,火山喷发提供的热能促进了盆地内烃源岩的成熟及向烃类的转化;其次,气孔、溶孔、溶洞、裂缝发育的火山岩可以作为良好的集集层,较厚的玄武岩层的中央相带及层状侵入的辉绿岩可以作为较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中部二叠系火山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火山岩的岩性及电性特征,对塔里木盆地中部(简称塔中)地区下二叠统火山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以岩流组作为该区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单元,确定了塔中地区西部有6期火山喷发,中部有4期火山喷发,东部无火山喷发。该区二叠纪火山以断裂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火山通道和伴生裂缝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塔中地区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类型有古潜山型和超覆披覆型。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月15日世界标准时间4∶14,位于南太平洋汤加俯冲带火山链区域的Hunga Tonga-Hunga Ha’apai(HTHH,175.39°W,20.55°S)火山爆发并激发全球性海啸。聚焦火山喷发和海啸波的观测方法,介绍了海底传感器、大气波变化卫星图、电离层扰动对火山喷发和海啸的最新监测结果。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与火山喷发历史资料,综述了2022年汤加HTHH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特征、最新观测手段,提出了对俯冲带火山海啸等进行详细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基于观测综合量化研究海底火山大规模喷发对全球气候的潜在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