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袁蕾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5):81-82
技工教育的使命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只凭学校的力量要完成这一使命是相当困难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配合才能完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是一种又好又快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技工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在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拓展专业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学院管理制度约束、企业接洽困难、与企业目标不统一和家长学生不理解等诸多问题;建议从提高认识、争取政府支持、实现与企业目标一体化、做好校企合作的管理和多途径寻找合作方式五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及院校结合实际创造了诸多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大多数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许多合作还停留在"合作模式"的探索和选择层面。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入发展,还需政府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支持政策,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多赢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一般模式,指出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观点:在不依赖政府、学校大额投资的情况下,如何用最经济的方式建设高职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并以无锡广播电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运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月明  杨科钰 《科技信息》2011,(15):198-199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本文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认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要素应当包括校企合作的载体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两方面。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要从建立制度、完善政策、加大宣传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构建"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五位一体、车间化学校等新模式。通过践行这些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支持农村金融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国外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德、美、法、日4种合作金融模式中政府的作用及其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主要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遇到了学校认识不足,企业不积极、政府的支持和介入程度低等困难。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06,(11):52-52
此次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政府在支持产学研合作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认为政府或政府政策对开展产学研合作“有促进作用”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比例高达73.5%,而认为“没有促进作用”的仅为16.3%。当然,这也说明政府在推动企业产学研合作中还需加大力度、完善各项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城乡基层的高技能医药卫生人才的任务.在人才培养中,要把工学结合作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当前是弱点也是难点,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医院(行业)从长远出发积极参与和支持,努力提高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管理制度执行、教学制度实施、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各国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各具特色,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点.本文梳理分析了国外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发现美国科研机构在政府政策指引和统筹协调下,与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承担着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德法大部分的科研机构通过与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也有少数科研机构通过与大学合并重构成新的研究型大学进行人才培养;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沙特等国家在传统大学体系外,通过联合研究所或者新建跨学科研究院来创建新型的研究生院大学,开启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借鉴国外科研机构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模式,结合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新时代应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承担更多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需要依托多边治理理论,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构建一个涵盖"学校-学院-学生-政府-社会-企业"等六大治理主体的多边协同治理体系.即通过内外系统协同和多元主体联动达成创业教育资源的优配;通过各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达成协作的意愿;通过创新文化和共生价值的整合塑造创业教育使命;通过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的构建保障教育秩序.促使整个育人系统法治与情治合奏、自治与外治协同、多边与单边联动,达成内部治理的合理性和外部治理的合境性,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化、精细化、系统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如何保持学校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是每一所高校面临的挑战。以美国密苏里州林登沃德大学为例,从教育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后勤服务、德育教育、奖学金制度等方面,探讨美国高校多样性、自治性和竞争性的特征,分析美国高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管理理念,阐述美国高校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并兼的特点以及唯才是举、自由开放、严谨求索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城乡入学机会的差距问题一直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系统中农村学生总量有所增加,但是其分布结构却出现了严重失衡——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比例不断下降。对此笔者从公共政策角度寻求原因,并提出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政府必须转变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观、均衡发展城乡基础教育、改革高校录取招生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政产学研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合作、学校的服务。在建立互利互惠的双赢合作机制中,政府起着引导作用,企业扮演着主导作用,学校起着主体作用。文章阐述了运用产学研合作理念及运行实践,创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监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高效率的教学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评价指导思想,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案、公正有效的评价机构,才能遵循教育规律,构筑客观、公正、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材。分析了部分地方性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诸如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的特色、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并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问题事关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正确界定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步。南非社会进入后种族隔离时期后,在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变革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界定逻辑经历了从种族到阶层的转变,这在南非政府、高校颁布的相关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中有明显体现。尽管以种族为基础的倾斜性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偿弱势群体的作用,但随着去种族隔离改革的深入,这些补偿性政策逐渐演变成特权性政策,诸如黑人学生参与率仍旧低下、专业选择倾向人文学科、阶层分化与恶性循环、污名化与逆向歧视等新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种族团结,近年来,南非政府和高校采取了以阶层为基础的招生政策,这是南非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相比之下,我国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应当坚持“能力本位”与“综合评价”的正确方向,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质就是将后勤实体剥离,实现高校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高校法人制度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相适用的现代高校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构建高校法人制度必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高校、教师与学生等各教育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高校法人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并对高校的权责问题、治理结构问题和管理机制进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起主导作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指导训练能力、教科研能力等专业素质。 PDS作为一种教师培养的形式,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促进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借鉴PDS理念,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与中小学之间进行合作,建立“高校———中小学”合作共同体,快速提升在校准教师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