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中文信息处理是当今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而自然语言的形式分析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要环节。分析了述补谓语句中各类补语在语形、语义等各方面的特点,并利用转换生成语法、现代谓词逻辑、类型论、范畴论、广义量词理论、集合论和λ-转换等工具分别对各类述补谓语句的语义及句法生成等作了探讨,以期有助于中文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主观性问题的探讨,指出主观性强度具有程度等级,进一步说明了影响汉语形谓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的主观性等级,最后指出建立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等级对于解释形谓句句型句式优先序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直”是高频的形状形容词,在传统词汇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语义学理论以“直”为个案考察形状形容词“直”在不同分布中的语义结构关系,旨在初步建立汉语形状形容词的逻辑语义模型及理解模式,可以为进一步形式化提供语义信息和知识,从而为中文信息处理的词义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直”是高频的形状形容词,在传统词汇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语义学理论以“直”为个案考察形状形容词“直”在不同分布中的语义结构关系,旨在初步建立汉语形状形容词的逻辑语义模型及理解模式,可以为进一步形式化提供语义信息和知识,从而为中文信息处理的词义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运用认知范畴论的观点对动宾谓语句作类典型和非类典型的划分,着力分析这两类语句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借助一阶谓词逻辑、类型论、λ演算等工具,对汉语类典型动宾谓语句与两种非类典型动宾语句作初步的形式刻画。  相似文献   

6.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是当今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类,主谓句的逻辑分析无疑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在宏观描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我们力求综合运用语言逻辑的工具探讨汉语主谓句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表达规则,以期有助于汉语信息处理的其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单音节反义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有一定比重,其结构特点、语法功能和语义都有独特一面,值得研究。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词谓语句的形成有重要的认知—语义动因。在区分省略和隐含的基础上 ,本文讨论了有些学者提出的“省略述语动词”的体词谓语句 ,证明这类体词谓语句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属于隐含范畴 ,并结合认知对这种隐含的语义基础进行了具体分析 ,试图更深入地认识体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是以逻辑语义和逻辑语义结构及其转换理论为基础,在逻辑语义平面上实现了从英语到汉语的转换的自动翻译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名词非典型用法的名词谓语句是学界历来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认知语法理论的名词概念涉及最大辖域、直接辖域和焦点,以此为基础搭建的三域一体分析框架(TSO),解析了名词谓语句双名词(NP1 NP2)主谓结构的三域关系,阐释了该类句式概念化过程的认知特征。研究发现,名词谓语句的主谓语表现为多种语义关系,在认知层面统一于辖域蕴含关系。限定性成分是谓语名词的关键参数,对焦点域范围的有无和大小起调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语气词除了可以分布于句末位置外,还广泛地分布于句子内部的各个位置,多出现于句子成分之间,有的还可以出现在句子成分内部。每个位置上所能出现的语气词也是多样的。本文就从句法结构角度来总结归纳现代汉语语气词分布于句中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被”字句在近代汉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字句发展到近代时出现了较之前代不同的变异,特别是在句子主要动词的构成上、句子结构成分的组合上以及形成新的句子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分析总结“被”字句在运用中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和特点,可以看出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形合意合一直是国内语言学和翻译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就句子层面而言,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语中有许多聚集句子的方法保证句子结构的完整,连词就是其中的一种。因而,汉译英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增加连词将原本暗含在汉语中的逻辑关系显示出来。文章以形合意合的理论为基础,从句子的层面来阐述汉译英的过程中增加连词的现象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兼语式的实质是一类结构格局。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兼语结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兼语名词由V1前位移到V1后,即“S—O S—V1—V2”——“S—V1—O S—V2”。藏语语序古今变化不大,兼语结构格局始终“是S—O S—V1—V2”。藏语兼语的结构格局和甲骨文相同不是偶然的,而是藏汉语同源的凭证。  相似文献   

16.
句群是现代汉语五级语言单位中的最高一级,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部份,也是沟通语法学和写作学的纽带和桥梁。因此,重视句群教学,不论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语言驾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还NP呢"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习用的一种句式,我们将"还NP呢"分成S1~S6六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逐一进行考察。六组状中结构表达了不同的语义:NP名不副实(S1名大于实,S6名小于实);连不如NP的都没有实现,就更不用说NP了(S2);NP已经不复存在(S3);NP和不如NP的相比,程度上更高(S4);通过说话人对NP的戏谑否定,实现否定前述信息的目的(S5)。并由此传递或责备、或否定、或褒扬的语气。  相似文献   

19.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要根据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古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并不都是判断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