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传统意义上对中动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一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中动句,以揭示其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是当今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类,主谓句的逻辑分析无疑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在宏观描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我们力求综合运用语言逻辑的工具探讨汉语主谓句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表达规则,以期有助于汉语信息处理的其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和题元抑制未必能如愿维持题元准则,把题元关系作为使役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这意味着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可能不是词汇属性。  相似文献   

4.
“还是+动/小句[+的]+好”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如何正确地把握该序列的结构、语义和语用价值,具有晕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多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末对此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还是+动/小句[+的]+好”结构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表现为“还是+动/小句[+的]+好”和“还是+动/小句+的+好”两种形式;其中的“的”按照言语交际中语义理解的不同可分别视为结构助词和衬音助词。  相似文献   

5.
以汉语“NP+V起来+AP”句为切入点,搜集和整理汉语中各种“V起来”句,并基于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V起来”句进行归类、分析与对比,反思和总结汉语中动句的合法构句条件。通过对汉语“V起来”句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和考证,认为汉语中的“NP+V起来+AP”句和中动句并非一一对应,只有部分“NP+V起来+AP”句属于中动结构。汉语“NP+V起来+AP”中动句有三种构式:NP(受事)+V起来(行为动词)+AP,NP(受事)+V起来(感官动词/情感心理动词)+AP,NP(旁格)+V起来(行为动词)+AP。  相似文献   

6.
根据汉语被动句的发展演变历史和儿童被动句习得顺序研究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借鉴和创造性运用动词被动化理论和功能"再造"理论,探讨解释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生成模式。认为汉语"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长、短"被"字句的生成不能遵循同一模式,不能拥有共同的句法结构。汉语"被"字句的其它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经二次计算,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而生成。  相似文献   

7.
黎锦熙先生的句本位思想不仅提升了汉语句子的地位,而且彻底改变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国内学界真正的句类研究当自黎先生始。黎先生在句类研究方面功绩赫赫,其荦荦大者有三:一是归拢出了一个开放、多维的汉语句类系统;二是确立了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大语用观;三是突破了传统的句类研究视角,创新了一套适用的句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汉语(二语)教学中语言点教学与研究的需求,以汉语(二语)教学中语言点的标注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汉语语料库中语言点标注的内容、维度、方法,制订了语言点的标注框架,在近15万句的经典汉语(二语)教材语料中对108个核心语言点进行了试标注,在此基础上检验并修订了语言点的标注框架,获得了102288个句次的包含语言点语义、句法、语用信息的标注语料。  相似文献   

9.
被动结构是人类大部分语言中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一种语法现象.自上个世纪50年代生成语法理论诞生之日,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生成语法的学者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被动句的研究.本文将对以生成语法为理论的被动结构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具体运用上的差异,英语多使用结构被动句,而且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比汉语要广;而汉语多使用以词汇手段表示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其句式丰富多样。并以实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四气五味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特色.本文从四气五味的传统观念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进行综合论述,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促进传统药学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自 1986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 ,对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初中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其局限性 ,必须批判性和推陈出新地运用 ,才能促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回顾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状况,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剖析他的“二次革命论”、社会主义观、民主观、经济思想、爱国思想等.  相似文献   

14.
《文艺制度论》对中国文艺制度的历时性建构、文艺制度的理论构成和文艺评价制度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当今我国文艺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部专著填补了长期以来文艺制度理论全面系统研究的空白,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文艺制度理论研究体系,呈现出开拓性、学理性和实用性等特色,具有文艺制度理论建构与文艺制度建设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关键性论题之一。该论题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主要论说有:黄帝说、稗官说、史传说、唐宋说、诸子说、神话说、休息说、方士说。20世纪末学术界又提出“多源说”。此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萌芽提出新的见解,在当今学术界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进一步阐述“多源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饮食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饮食物进行养生、健身、防病、治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文就其理论从阴阳整体论、后天脾胃论、脏象五味论、精微精气论、食物性味论、辨证施自论、饮食禁忌论、饮食养生论等七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钱冠连先生提出的汉语语用学理论与西方的“语用综观论”和“基本分析单元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钱冠连汉语语用学理论产生的背景、诞生、发展和贡献不难发现,该理论立足母语语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汉语文化语用学就是人文网络言语学、语言是人类最后的家园等观点,为世界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无疑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单一品种股票投资方案进行比较时,本文根据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的现代效用理论,把对股票收益的研究转向对股票收益效用的研究,并导出一级随机控制准则(FSD)和二级随机控制准则(SSD)。运用SSD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几只30指数股票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语言学领域引入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仅有十余年。该理论把二语习得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融合了认知观和社会观的非线性、变异性的复杂过程。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探讨动态系统理论的概念、原则以及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内容、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中介语研究的两个社会心理模式,即拉波夫模式和言语调节理论。大多数中介语的体变化研究是在拉波夫模式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的,即根据学习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来研究中介语的体变化。言语调节理论根据说话人在交谈时对听话人的社会、教育及种族状况的态度来解释中介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