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非  胡玉海  董林  陈懿 《科学通报》1999,44(14):1498-1503
通过机械混全焙烧法制备了MoO3/α-Fe2O3样品,采用了XRD,XPS,LRS,TG-DTA以及Moessbaer谱研究了MoO3与α-Fe2O3之间的相互作用,XRD和XPS证实,在适当的温度下焙烧的样品,MoO3在α-Fe2O3表面上的分散容量为0.8mmolMoO3/100m^2α-Fe2O3,LRS和FT-IR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样品中,Mo^6+主要讲入α-Fe2O3的表面四面体位;  相似文献   

2.
纳米Fe-In2O3颗粒膜的磁性和巨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  刘宜华  黄宝歆 《科学通报》2002,47(19):1465-1468
采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纳米“铁磁金属-半导体基体”Fe-In2O3颗粒膜,研究了Fex(In2O3)1-x颗粒膜样品的磁性和巨磁电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Fe体积百分比为35%时,颗粒膜样品的室温磁电阻变化率△ρ/ρ0数值达到4.5%,Fe0.35(In2O3)0.65颗粒膜样品的磁电阻变化率△ρ/ρ随温度(T=1.5-300K)的变化关系表达;当温度低于10K时,△ρ/ρ0数值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增大,在温度T=2K时△ρ/ρ0达到85%,通过研究颗粒膜低场磁化率X(T)温度关系和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证实当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Tp=10K时,颗粒膜中结构变化导致磁化状态发生“铁磁态-类自旋玻璃态”转变,Fe0.35(In2O3)0.65颗粒膜样品的磁电阻变化率△ρ/ρ0在温度低于10K时的迅速增大,可能是由于纳米“铁磁金属-半导体基体”Fe0.35(In2O3)0.65颗粒膜样品处于“类自旋玻璃态”时存在特殊的导电机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于维平  李凡  孟琳 《科学通报》2001,46(20):1754-1756
研究了在纳米陶瓷粒子-水混合液中采用双脉冲等离子体微弧方法获得了ZrO2和ZrO2-Y2O3陶瓷涂层的新技术。所获涂层表面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好。进行了涂层表面形貌及其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沉积ZrO2 t ZrO2-Y2O3陶瓷涂层后,提高了基体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钠离子对 γ-Al2O3表面的修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H^23Na核磁共振双共振新技术研究了钠离子对γ-AL2O3载体表面羟基的修饰作用。^1H^23Na交叉极化(CP)实验明确地区分出3种与表面羟基有相互作用的钠离子,而与表面羟基无相互作用的沉积盐-Na2CO3R信号则被完全抑制掉。^1H〔^23Na〕自旋回波以共振实验明确地揭示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细节,当Na^+负载量较低(5%,10%)时,Na^+优先与γ-AL2O3表面上的酸性OH配位,随  相似文献   

5.
均分散异形微粉 α-Fe2O3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均分散异形微粉在现代高技术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纺锤形和针形a-FeZO。的出现,标志着磁记录材料的重大发展[’月,由于它特殊的形状及颗粒的微细化,是实现高密度记录的理想材料,近年来倍受人们的重视.水热法制备异形a-FeZO。微粉是一条重要途径[3]’),但由于诸多的影响因素,人为的控制颗粒大小及形状和实验结果的重现性极差,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障碍.我们从控制颗粒的形状及重现性人手,采用水热法引人不同的晶体助长剂,反应液采用搅拌和静止陈化的环境.实现了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并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特殊形状(如针形、纺…  相似文献   

6.
c轴取向Bi4Ti3O12铁电薄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4Ti-3O-(12)(BIT)是一种重要的铁电材料,Curie温度为675℃,自发极化矢量位于a-c平面上有两个分量,在外场作用下可以各自独立地反向,且沿c方向矫顽场强很低,为3.skV/cm.开关速度快,抗辐射能力强,抗疲劳特性好.在无外场作用下能保持记忆,具有与半导体工艺集成的潜力.特别是c轴取向的BIT薄膜不仅能作电场记忆,还能实现光记忆,很适合作铁电存储器、电光器件、光存储显示材料,具有广泛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前景,该材料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研究的主要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史盛华 《科学通报》2013,(Z1):485-489
α-Fe2O3(带隙2.2eV)和Zn2SnO4(带隙3.6eV)两者都是廉价的光电材料,然而前者光生载流子复合效率较高,后者只有在紫外光区有光电响应.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α-Fe2O3@Zn2SnO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谱(SPS)等分析手段进行材料结构、形貌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光电响应比单一组分光电响应的强度和范围都有明显的改善.该复合材料光电响应的改善,与水热法制备的α-Fe2O3@Zn2SnO4核壳结构有关.α-Fe2O3与Zn2SnO4复合后Fe2p的结合能变化明显这可能有利于光生载流子分离.  相似文献   

8.
MgB2的高压高温合成及其超导电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压(3.0GPa)和高温(900℃)条件下,制备出单相MgB2样品.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和Rietveld精修结构分析表明,所制样品具有AlB2型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6/mmm,a=3.0861(5)A,c=3.5222(8)A.测量结果表明样品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为39K.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相结合合成LiNi1/3Co1/3Mn1/3O2和Ce掺杂Li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Ce含量的正极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结晶度高.采用电化学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放电容量随着Ce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首次可逆容量的衰减也随着掺杂Ce而有所降低,当Ce含量为x=0.2,0.2C恒电流充放电时,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为91%.  相似文献   

10.
YBa2Cu3O7-δ(YBCO)超导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Jc会因为外磁场的增大而衰减.为了抑制这一现象,有必要引入人工钉扎中心.预制纳米晶能够实现对异质相大小和形状的预先调控,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人工钉扎手段,能有效解决传统元素掺杂引起的尺寸和团聚问题.本文利用水热法可控地制备出两种尺寸小于10 nm的点状和棒状ZrO2纳米晶,并采用葡萄糖酸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实现它们在YBCO前驱液中的均匀单分散.单分散ZrO2纳米晶的掺杂明显地提高了YBCO薄膜的低温磁通钉扎效果和在场临界载流性能,但是纳米晶掺杂量过多,又会因为生成BaZrO3(BZO)而消耗过多Ba源,致使YBCO薄膜超导性能下降.另外,掺杂5%的点状ZrO2纳米晶比棒状纳米晶对超导性能提升更优.  相似文献   

11.
中温烧结Ca[(Li1/3Nb2/3), Ti]O3-δ 微波介质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E.S.Kim  姚熹 《科学通报》2002,47(6):412-414
研究了B2O3对Ca(Li1/3Nb2/3)O3-δ的烧结性能、物相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添加0.5%~4%B2O3可使该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150℃降低到1000℃而不降低微波介电性能,X射线表明材料是正交相结构,但是非化学计量Ca(Li1/3Nb2/3)O3-δ随着B2O3含量的增大向化学计量Ca(Li1/4Nb3/4)O3过渡;在 Ca[(Li1/3Nb2/3)1-x,Tix]O3-δ(0≤ x≤0.5)系统中,Ti含量增大时介电常数K增大,Q·f值减小,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从负变正,对于x=0.2的试样,得到 K=40,Q·f=20500GHz,τf=0的一类新型中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董红星  杨合情  杨瑞丽  陈迪春 《科学通报》2007,52(14):1630-1634
利用金属铟在1000~1150℃直接与氧气剧烈反应2 min原位制备出了氧化铟的正八面体、削尖端八面体和带有空洞八面体, 通过改变反应的温度实现不同形貌八面体的可控合成.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 正八面体、削尖八面体和带有空洞八面体均为立方相单晶结构的氧化铟, 其尺寸分别在0.5~2.5, 0.5~0.8和1.5~3.5 μm范围内, 并提出了不同形貌八面体的可能生长机理. 在室温下测试了它们的发光性质, 发现这些八面体具有发光峰位于438和468 nm的蓝-绿光发光和宽的红光发光, 蓝-绿光起源于氧化铟八面体中氧空位的电子与铟-氧空位中心中的空穴之间的复合, 红光发光起源于氧化铟八面体中的各种缺陷态.  相似文献   

13.
NiO-In2O3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传感元件及其气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研制了NiO-In2O3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传感元件,并对传感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元件对浓度为1×10-4(体积分数)的二甲苯气体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常温下该传感元件能够检测到二甲苯气体的最低浓度是1×10-7(体积分数),所对应的响应及回复时间分别是3和26s,实验相对标准偏差范围是18%±1%.  相似文献   

14.
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LiNi2/3Mn1/3O2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研究了原材料中锂源用量对产物中锂的含量、锂离子和镍离子的错位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锂源用量, 可以获得高有序度的样品, 当锂源用量为120%时, 经过600℃烧结3 h, 900℃下再烧结5 h, 产物中锂的含量接近理论计量比, 错位率可低至1.27%, 表现出很好的结构有序性, 在C/20倍率下, 首次充放电可达172 mAh/g. 进一步采用SiO2进行表面包覆改性, 可获得优异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5.
魏俊发  石先莹  何地平  张敏 《科学通报》2002,47(21):1628-1630
以钨酸钠与含氮和/或氧双齿有机配体原位(in situ)形成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无卤素、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实现了30%过氧化氢催化氧化环己醇为环己酮的反应。考察了13种不同的配体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其中邻菲咯啉、草酸为配体时环己酮收率最好,分别达96%和95%以上。水杨酸,8-羟基喹啉和3,5-二溴水杨酸为配体时,也有很好的催化效果,环己酮收率超过90%,选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环己醇:W:草酸:30%H2O2的摩尔比为100:2:2:120,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12h,环己酮收率95.19%。  相似文献   

16.
355~445℃,2.0~5.5GPa下合成的SiO2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J-3000吨压机,在高压(2.0-5.5GPa)和低温(355-445℃)条件下,用光谱纯SiO2合成了一系列SiO2玻璃,它们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高密度石英玻璃相似,同时,红外光谱显示SiO2玻璃中含有少量的水,且以OH离子的形式存在。可能正是由于少量的水,对SiO2的非晶化起了重要作用。对这些SiO2玻璃折射率的测定表明,SiO2玻璃的折射率以及高密度威武央玻璃的折射率与合成压力呈很好的对  相似文献   

17.
Bi2Sr2CaCu2O8+x内禀结在毫米波段的谐波混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Bi2Sr2CaCu2O8+x内禀结在毫米波段的谐波混频。在3mm波段上,谐波次数达50次。还给出了谐波混频中直流偏置和本征功率与中频输出功率的关系曲线,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压下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GPa和1200℃条件下,利用活塞圆筒高压装置实验确定了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类似的三元体系的相组合特征,无法形成Mg2SiO4-Zn2SiO4橄榄石和Mg2SiO6-Zn2Si2O6辉石续固溶体,这种相组合特征是由Zn^2+具有(Ar)3d^10外层电子结构,不同于其他过渡金属离子,如Fe^2+,Ni^2+和Co^2+的性质所制约。  相似文献   

19.
CoFe2O4纳米材料的燃烧法合成及磁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徐志刚  程福祥  周彪  廖春生  严纯华 《科学通报》2000,45(17):1837-1841
以燃烧法合成了纳米相尖晶石钴铁氧体,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产物的颗粒尺寸。磁性研究表明,颗粒尺寸4nm的样品表现出超顺磁现象,矫顽力为0;85nm左右(临界单畴尺寸)的颗粒样品有最大的矫顽力。钴铁氧体颗粒间存在负的磁相互作用,颗粒接近临界磁单畴尺寸的样品负磁相互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和sol-gel 法制备了Y2O3:Er3+, Y2O3:Er3+/Yb3+和Y2O3:Er3++TiO2 三种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光谱仪分析和测试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室温下的荧光光谱. SEM 和TEM 测试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发光离子分散性很好; sol-gel 法制备的Y2O3:Er3++TiO2 表面分布着许多的介孔, 颗粒直径在10 nm 左右. 对3 种样品的孔径分布和表面积测试表明, Y2O3:Er3+和TiO2 复合后的性质不是两种物质性质的简单叠加, 其比表面积高达135.991 m2/g, 是纯Y2O3:Er3+的4.8 倍, 是纯Degussa P25 TiO2 的2.5 倍, 如此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TiO2 的光催化性能. 样品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在388, 500 和570 nm 的可见光激发下分别对应在237, 395 和467 nm 处各有一个上转换发光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