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碱土金属碳酸盐(CaCO3)进行非均相催化乙醇胺(MEA)-CO2吸收试验。催化剂质量为0.0~25.0 g,吸收剂浓度分别为1.0,3.0和5.0 M(mol/L)。在试验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开发MEA溶液吸收CO2动力学模型,验证催化剂的有效性。运用积分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0,1,2级反应速率方程。经验证,在胺转化率XA<0.80时,MEA-CO2反应符合1级反应速率方程。通过简要评估CaCO3的催化效果,发现其可将2级非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Z提高至原来的1.1~1.8倍。因此,CaCO3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MEA-CO2相互作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电解水析氢过程中所用贵金属材料的高昂成本问题,采用水热-低温磷化法制备了一种低廉、环保、高效的析氢催化剂FexNi1-x-P。与传统制备方法比较,该方法在水热合成前驱体过程中,利用镍盐和铁盐与无水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OH-可以沉淀金属离子,随后前驱体与NaH2PO2低温磷化制得FexNi1-x-P。通过研究发现,Fe0.5Ni0.5-P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1.0 mol·L-1 KOH溶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电极Fe0.5Ni0.5-P需要的过电位仅为113 mV,1 000圈循环伏安测试后,极化曲线无明显衰减。提供了一种制备FexNi1-x-P的简便方法,为开发清洁能源系统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S31603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沿海设施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长期经历内部应力、苛刻环境的腐蚀作用。其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对S31603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分析锈蚀S31603不锈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等,研究非金属离子对其表面锈蚀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O2−、SO42−对S31603不锈钢锈蚀起关键作用,Cl-起辅助作用,且锈蚀主要发生在S31603不锈钢与水溶液长期接触的界面。通过对锈蚀表面进行物质鉴定,发现锈蚀表面含有Fe2(SO4)3、FeSO4、CrO2等多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F-残缺数据的辨识与恢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利用P-集合结构中的内P-集合与-F-元素删除集合,给出-F-残缺数据的概念,它是由(x)-F与(x)-构成的一个数据对((x)-F-,(x)-)。由F-残缺数据,给出-F-残缺数据的生成与-F-残缺度。利用这些结果,给出-F-残缺数据的关系定理,-F-残缺度定理,-F-残缺数据的辨识定理,-F-残缺数据的恢复定理,给出-F-残缺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平衡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TaAgN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CSM纳米压痕测试仪和摩擦磨损测试了复合膜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结果显示,TaAgN复合膜由面心立方结构的TaN相和底心斜方结构的Ta4N相组成。随着Ag靶功率的增加,硬度H、弹性模量E、弹性恢复WeH3/E2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4 GPa,394 GPa,57%和250 MPa。随着Ag靶功率的增加,TaAgN复合膜室温下的平均摩擦因数呈降低趋势。当Ag靶功率为25 W时,随着温度的升高,TaAgN复合膜的平均摩擦因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基体材料上制备Ni—W—Co三元合金镀层。利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电镀液的配方。通过拉伸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分别测试镀层的结合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另外,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镀液主要成分对镀层粗糙度影响程度大小为:硫酸镍 > 柠檬酸钠 > 光亮剂1 > 光亮剂2。镀液pH为5.0~5.5、电流密度为3 A·dm—2时,镀层抗拉强度可达21 MPa。镀液的pH为5.0时,镀层硬度值最高。Na2WO4含量为30 g·L—1时,镀层硬度高达590(HV)。CoSO4含量为30 g·L—1时,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松木屑为模版,制备了La2O3-CexZr1-xO2复合氧化物,用于催化餐饮废弃油合成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La2O3-CexZr1-xO2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分析不同的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为x=0.5,催化剂量为餐饮废油质量的5%,甲醇与餐饮废油物质的量的比为54:1时,在165℃下反应4.5 h左右,酯交换反应获得生物柴油的产率为91.1%。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二价铁活化过硫酸钠法去除水中四环素(TC)的影响因素与机理,为四环素类废水的治理提供了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中TC降解率随Na2S2O8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TC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Fe2+浓度升高,TC降解率先增大再减小,说明过高浓度的Fe2+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在初始条件TC浓度为10 μM,Na2S2O8浓度50 μM,Fe2+浓度50 μM,pH为3.4时,TC降解率可以达到92%。利用分子探针法证明了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为SO4-?和?OH,其中SO4-?为主要作用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许泰  鄂崇毅 《广西科学》2022,29(3):584-594
高原高寒露天煤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状况,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案的制定密切相关。以青海省木里露天煤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矿坑周边土壤和矿坑外围未受人为扰动和污染的草甸土壤样品共计54个,分析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矿坑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矿坑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背景值差异并不明显,仅Zn、Cd、Pb、Cr和Hg的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矿区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总体表现为PPb>PHg=PCr>PCd>PZn>PCu>PNi>PAs,在清洁安全范围内。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在0.55-2.52,平均值为1.39,属于轻度污染,局部处于清洁、警戒线和中度状态。所有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均为负值,污染级别为0级。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Hg>Cd>As>Pb>Cu>Ni>Cr>Zn,综合潜在风险生态指数平均值为110.38,以轻微风险为主。矿区周边土壤中Cu与Cr、Pb、Cd、Zn,Cr与Zn、Cd、Pb、Ni,Zn与Cd之间相关性显著,在空间分布上相互依存,具有相对专一的来源。总体来看,除了局部有轻度污染的迹象,矿区周边土壤并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是Hg和As对露天开采、矸石堆积等人类活动表现敏感,在后期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治理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1.设尸为奇素数,1《。<尸,二非主特征,。。d尸,则}启,、}//二,。,,、”!会‘叨,{从v‘’‘“厂’~’”’~’~’”’~’”’”’~’~’”’~、L”这是有名的尸olya定理,数论中常常要用到它。本文的目的在改进(1)为:定理设尸为奇素数,1《m<尸,二非主特征,。。d尸则{务一卜枷、····················一2) 设a:,aZ,…a。为任意m个正实数,记其集为(a),又设a:,a:,…,a.,仍为(a)中二个数,只是和a:,aZ,…,a。的次序不同,或叫重新排列,规定al(几《…(a,。那么又设一数集(b)。则有公。。瓦、公瓦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连地区蒲公英根、茎、叶、花、种子不同部位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比较了HNO3+HCl、HNO3+H2SO4、HNO3+HClO4这3种不同混酸的消化程度,确定了HNO3+HClO4混酸体系为最佳消化液,最佳混合体积比为4∶1,最佳消化时间为5 min。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2.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中K、Ca、Mg、Na和Fe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表现为:在叶中,Ca>K>Mg>Mn>Cu>Fe>Na>Zn;在花中,K>Ca>Mg>Fe>Na>Cu>Mn>Zn;在根中,K>Ca>Mg>Na>Mn>Fe>Cu>Zn;在种子中,K>Ca>Mg>Cu>Mn>Fe>Na>Zn;在茎中,K>Ca>Mg>Na>Mn>Fe>Cu>Zn。本研究为大连蒲公英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工业废水中,往往同时存在2,4,6-三氯酚(TCP)和硫酸盐等污染物。生物还原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同时去除水中的这些污染物。采用了丙酮酸(C3H4O3)作为外源电子供体还原TCP和硫酸盐。当单独还原TCP或硫酸盐时,它们的还原速率随着C3H4O3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TCP与硫酸盐共存时,加入相同量的C3H4O3,由于TCP与硫酸盐还原菌对电子的竞争作用,导致它们的还原速率均有所降低。当C3H4O3进一步增加时,这种对电子的竞争情况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交叉轧制对TA1钛箔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叉轧制后,晶粒尺寸减小,组织更加均匀。拉伸测试表明:采用交叉轧制后,塑性升高,强度、各向异性和横向屈强比均显著降低。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遵循Hall—Petch公式。交叉轧制后,σ0值显著降低,K值为正值。普通轧制后,σ0值较高,K值都为负值。  相似文献   

14.
安利,Amway,American Way,美国之路的出发地。50年前,两位高中时代的好友、同是荷兰移民后裔的理查&#183;狄维士和杰&#183;温安洛先生在这里起步,为全球那些不甘平庸的人们打造了一个事业平台。不一样的出发地,一样的美国梦。正如乔治&#183;伊士曼缔造了柯达,亨利&#183;福特缔造了福特汽车,理查&#183;狄维士和杰&#183;温安洛让直销公司完成了另一个美国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成功地在云母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Bi2Se3纳米片。通过湿法转移的技术,将纳米片转移到SiO2衬底上。通过光刻技术,我们制备了基于单个Bi2Se3纳米片的晶体管,并通过施加底栅电压,对Bi2Se3纳米片晶体管进行了有效的调控。研究表明,当Bi2Se3纳米片与电极之间形成欧姆接触时,底栅的调控效果较好;而当Bi2Se3纳米片与电极之间形成肖特基接触时,底栅的调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生物分析技术广泛用于疾病检测、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开发更高效、更灵敏的生物分析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在探索不同材料性能的过程中,硫化铋(Bi2S3)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得到了高度开发。Bi2S3作为铋基材料之一,具有对人体无害,光电性能优良,易与其他材料复合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综述了Bi2S3的特点和不同形貌Bi2S3的制备方法,并详细阐述了Bi2S3复合材料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分析方法中的应用。总结了Bi2S3复合材料的优点以及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详细研究了SiW11O39Fe(Ⅲ)(H2O)5- (SiW11Fe)的电化学性质和对H2O2 还原的间接电催化作用,并与PW11O39Fe(Ⅲ)(H2O)4- (PW11Fe)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了电催化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PW11Fe 类似,SiW11Fe在酸性水溶液中也有3对还原氧化伏安响应,分别归属于Fe(Ⅲ)/Fe(Ⅱ)电对和W-O骨架的还原氧化反应。但SiW11Fe的3对还原氧化波的峰电位与PW11Fe)相比明显负移,且均受溶液pH的影响。SiW11Fe中Fe(Ⅲ)/Fe(Ⅱ)电对传递电子的可逆性比PW11Fe的差,但同样对H2O2 的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并受溶液pH的影响。随着溶液pH的增加,Fe波和W-O骨架波的还原氧化峰电位均负移,Fe波对H2O2 还原的电催化活性降低甚至被完全抑制,相反,第一个W-O骨架波对H2O2 的还原却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钽酸锶同素异质结Sr2Ta2O7/SrTa4O11(STO)为原始材料,采用高温氨化法对原始材料做氮掺杂改性处理,得到了新型氮掺杂钽酸锶同素异质结材料Sr2Ta2O7-xNx/SrTa4O11-xNx(STO-N),并对其光电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比改性前的STO,STO-N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证明,氮掺杂使得STO的吸收阈值从319 nm红移到485 nm,相应的带隙由3.97 eV减小到2.51 eV,这主要是由于N 2p和O 2p轨道的混合作用导致价带顶部上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TO-N20的光电催化性能提升最为显著,在施加0.7 V偏压下,STO-N20电极测得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570 nA/cm2,是STO电极的光电流密度(8.6 nA/cm2)的66倍。根据推算出的STO及STO-N20的能带结构可知,STO-N20性能提升的原因是禁带宽度变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cc-pVTZ水平对锕系元素的三硫化物AnS3(An=Pa,U,Np,Pu) 进行理论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基态的PaS3和US3都具有一个对称面Cs点群的近平面结构,而基态的NpS3和PuS3则是具有两个对称面C2v点群的平面型分子,且PuS3几乎成T型结构。根据分子轨道分析,在这四个分子中的NpS3最易被激发,US3最难被激发。并且在这些分子中存在着共轭结构,根据π轨道的电子定域化分析(ELF-π)表明在AnS3分子中的共轭程度大小趋势:US3>PaS3>NpS3>PuS3。  相似文献   

20.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二茂铁和E5Fe5(E=N,P,As,Sb,Bi) 的结构和芳香性,计算表明它们分别具有D5h、D5d、D5h、D5h、D5d、D5d对称性的芳香性稳定结构。二茂铁的芳香性主要是因为Fe孤对电子和C-C σ键的作用,N5FeN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N-N π键和Fe孤对电子。P5FeP5和As5FeAs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各自的P-Fe键、As-Fe键和Fe孤对电子,而对Sb和Bi配合物影响最大的主要是Fe孤对电子。表明不仅化学键对芳香性特征有贡献,孤对电子对其芳香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