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由于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对人畜和家蚕生产较安全,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防治面积已达500余万亩,确是综合防治农林业害虫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本地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策略是主攻越冬代,几年来的防治时间多在3月上旬至4月初,即在松毛虫越冬后放菌。由于当时的气温较低,白僵菌侵入虫体以及在虫体内繁殖缓  相似文献   

2.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1月采用棋盘式抽样方法,调查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马尾松毛虫越冬实际累积虫数为1190条,低于拒绝限下界(1347),说明不需要进行松林全面防治。  相似文献   

3.
刘有莲  李平  黄寿昌  刘建敏 《广西科学》2011,18(3):308-311,313
为掌握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虫情,对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预报和评价,于2006~2010年每年的12~1月在该林场设置固定标准地进行虫情调查监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虫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大发生,其它年份没有大发生,仅虫源地有大发生趋势,5年间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虫情综合评...  相似文献   

4.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马尾松林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食叶害虫。为了预测这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进行综合防治,我们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在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对湿地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各种死亡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影响数量变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1982年对越冬代松毛虫的研究结果,其它各代的考查材料将陆续整理成文。 马尾松毛虫在浙江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发生期5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7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上旬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发生2代的年份,即第二代发育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结束。马尾松毛虫以四龄幼虫越冬为主。这种害虫除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外,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火炬松(Pinus taeda L.)。  相似文献   

5.
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所从1972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73年放蜂115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平均卵寄生率为54%;1974年放蜂155亩,平均卵寄生率上升到81.17%;1975年放蜂1252亩,有765亩(占放蜂面积的60.38%)在防治标准之下;1976年放蜂1026亩,有64.62%面积在防治标准之下。用赤眼蜂防治稻田虫害若能抓住环节,一般寄生率可达70~80%。现阶段由于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简要阐述了油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以2002年太原市林场进行的油松毛虫的飞机防治为例,介绍了飞机防治的具体方法与步骤,重点说明了灭幼脲在采用飞机防治油松毛虫中的应用情况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研究,平庸赘寄蝇在宜都每年发生8代,林间寄生效果达64.8%,经人工繁殖放蜂试验,平均防治率达74,5%,且人工繁殖技术简单,是开展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又一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一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防治≥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二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1.9~90.7%;防治第三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3.4%~91.7%.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三唑磷乳油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均是随浓度的增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983~1985年,在江苏省溧水林场对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针叶量、自然虫害和人工剪叶模拟虫害以及各种防治方法的效益等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松毛虫自然为害与人工剪叶模拟处理对树木生长量的影响是趋于一致的。稂据松树损失针叶量与树木生长损失量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
去年,吴兴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依靠林场工人和贫下中农,在吴兴县鹿山林场和(土太)溪公社,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第一代松毛虫的科学实验。据检查,试验的70亩有松毛虫的松林中,寄生率(包括自然寄生率)均在97%以上,控制了这一代松毛虫的为害,防治效果与农药治虫相近。嘉兴地区、吴兴县有关领导部门在鹿山林场召开了现场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此外,他们还在道场、塘南、晟舍、织里、南埠等五个公社有关大队,利用螟黄赤眼蜂防  相似文献   

11.
<正>黑足凹眼姬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江苏、安徽两省,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4~50%。该蜂在南京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卵~幼虫期28d,蛹期10~20d,成虫在白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2.8~13.6d。无趋光性。雌蜂的平均怀卵量67~207。黑足凹眼姬蜂的茧蛹重寄生天敌有8种,平均重寄生率27.9%,最高重寄生率29.5%(越冬代),其中以次生大腿小蜂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松毛虫脊茧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国内分布广泛。在苏皖地区对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8~20.1%。该蜂在苏皖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越冬代3~4龄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翌年2~3月寄主幼虫虫体缩小,两端微尖,中间隆起呈纺锤形,固定在树皮下或小枝、针叶等部位。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发生期长,幼虫有滞育现象,因此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蛹期19~24天。成虫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平均寿命7.7~24.7天,补充营养可延长寿命。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脊茧蜂的诱虫量与松毛虫发生数量密切相关。茧蛹期有5种重寄生天敌,全年平均重寄生率18.6%,其中以窄柄姬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青海云杉松毛虫综合治理中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云杉是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不但分布广泛,且适应性强,能提供大量的用材、药材之外,还能提供大量的树脂及其林副产品,当今还具有更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松毛虫在青海东部地区经常发生,主要危害青海云杉,发生面积几万亩,在青海省乐都县药草台林场发生133.33多hm,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我们的观察、治理也是在乐都县药草台林场进行。关于青海云杉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原则,几中常用防治措施实施,合理化使用化学农药以及虫情监测和防治指标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是我省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鳞翅目害虫,在我国南方诸省为害也十分猖獗。1973~1975年我所在杭州通过室内复式生活史饲养及杭州郊区笕桥公社井岗山大队对500亩左右十字花科蔬菜综合防治区试验结果,明确小菜蛾一年发生9~14代,世代重叠严重,各虫态四季俱存,无滞育、冬眠现象。在7月底8月初平均气温28℃~30℃时,发生一代仅9~10天,  相似文献   

15.
广西1976年种植杂交水稻43.5万亩,其中早稻2.8万亩,平均亩产835斤,晚稻一般亩产700~800斤,高的1000多斤,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0~20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培育多蘖壮秧,严格掌握季节,带土浅插,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6.
李永刚  张玉善 《科技资讯》2006,(29):181-18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常,树林密集,树种单一,天敌减少等原因,松毛虫大量繁殖。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广大松林最严重的历史性大害虫,松毛虫一年可繁殖三代,可谓“无烟火灾”。若不及早防治,后果不堪设想,也制约黄田镇经济发展,减少农民收入。据此,本文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对松毛虫的一些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在福建一年发生 2 - 3代 ,其 1龄和 2龄幼虫群集取食 ,成虫昼伏夜出 ,以 2 l:0 0 - 2 3:0 0时活动最盛 ,趋光性强 ,雌蛾产卵量平均为 193粒。通过生物农药“天时”对松毛虫四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天时”对其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4 8h的 LC50 为 0 .0 0 0 15 4mg/ m L。这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从1973年至1975年,先后在我省泰安、益都、临朐、高密、文登、荣城等县进行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桑寄生(Loranthu sparasitica)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可能造成的危害,于2009~2011年在广西14个林场(乡)的西南桦造林地,采用线路调查法和标准样地法对西南桦人工林受桑寄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桑害生危害较重,其余地点发生危害较轻。西南桦桑寄生丛数量差异大,最多的每株树达5丛,最少的1丛;桑寄生主要寄生西南桦主干的中上部;坡位不同,寄生率不同;中坡寄生率高,长势好;桑寄生不仅降低寄主生长量,而且可致寄主枯死。桑寄生可通过营林措施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为确保西南桦人工林健康生长,应当注意防治桑寄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侧柏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92粒。一般发生年份可于4月上旬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大发生时选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2—3龄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