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只有坚持依靠广大社会公众,调动和发挥民众的积极性,才能取得长效。目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基本上依靠政治权力体系内部的制约机制,即"以权力制约权力",对公民参与的作用认识不足。公民参与完善了治理腐败中这种传统机制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深化对公民参与作用的认识,以公民参与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公民评估政府绩效的模式,不仅是促进民主行政发展的或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公民参与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在分析公民参与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政府、公民、民间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途径,以启发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实质是弱社会模式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权力对于权利的侵犯。成熟的公民社会可以有力地限制国家权力,维护公民的权利。党和国家政府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壮大和发展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分析中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出中国陪审制度具有陪审员遴选范围狭窄、陪审员权力受限、职业化培训不足和案多人少等特征。从权力结构和公民参与的视角,上述特征产生的原因是司法政策导向、司法权力制约、相关制度欠缺和"无讼"的传统诉讼文化。想要真正实现陪审制度的作用,必然要调整国家权力和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限制公权力的扩张和保障公民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需要。本分析了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内容、实质和依据、意义,强调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必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权利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经济的落后、教育文化的不发达、民主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政治参与的能力、政治参与的水平的提高和政治参与的渠道的畅通,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克服制约政治参与因素的影响,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政的一个重要标志,能更好地体现公共管理的民主性、服务性、透明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从公民参与现状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体制、机制及环境等因素,最后提出从经济、体制、制度及文化等方面来促进公民参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市场、企业、非政府组织(NGO)和各类公民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能够克服传统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存在的难以弥补的内在缺陷。研究认为,针对高职院校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和特点,运用公共治理理论,以权力和利益为切入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探索并进而形成政府所有者权力、学校法人权利、企业董事权利以及学生自我发展权利共同参与、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四方公共治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制约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不仅需要公民的有序参与,而且需要社会管理及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评述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外在动力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从政府如何加强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构建公民有序参与的文化和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社会管理等层面,探讨了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及参与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危险个人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对社会秩序构成现实及潜在威胁的个体。对于危险个人的法律控制,其核心是按照正当程序理念的要求,构建起既能满足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的要求,又能保障危险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合理分配权力,形成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信任是官员获得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廉洁则是官员获得公民信任的必备条件。权力的易腐性需要强有力的外在制约和监督,而代议制下权力运行的相对封闭性却限制了公民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因此,官员要获得和维持公民的信任,就需要自己证明自身的廉洁。建立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就是迫使官员自证廉洁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过历次调整,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制定以来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其政策制定过程中都较少关注公民参与。而税收是对公民财产的合法占有,特别是直接对居民收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其修改和调整都需要体现纳税人的意见。因此,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制定中公民有效参与的现实路径选择为:适度开放个人所得税政策系统,构建政府回应机制;推进个人所得税政策制定、公民参与制度化进程,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社会,推进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个人所得税政策制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按照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但又有恶的、缺陷的一面,因而人们需要在自然法的指导下,走出自然状态,达成契约,构建公民社会,并实行权力分立而分割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以实现"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克服其不好的一面。公民社会(国家)因此可能成为人们协议的产物,人们在国家内享有各种权利。这样,就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以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和平等为目的的良性生态回路,使公民在放弃中实现了索取。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权力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人民对权力的监督已经成为时代命题。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人民对权力的监督作用。宪法的价值在于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本身与权力监督有着密切联系。我国现行宪法在不同的视角对人民监督权力的路径和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规定法治原则对监督权力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规定基本权利为监督权力提供了目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力制约权力为监督权力提供了工具保障。权力监督效果的好坏与宪法实施效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宪法实施的过程也就是权力得以制约和权利得以保障的过程。重视宪法并且真正使宪法得以实施,权力一定会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5.
公共权力的扩张,不仅侵害社会各个领域,而且也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制约公共权力的又一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赵作伟 《科技资讯》2013,(12):228-228
权力主体往往能够通过意志或者行为,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条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从政治学视角下的权力,指的是政府通过执行公务和履行职责,维护人民的安全、平等和自由等,因此其行驶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才能够保障和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利益。本文将从政治学理论的视角,对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架构。  相似文献   

17.
只有在宪政的背景下,人们才能真正地当家做主,从而通过手中的选举权、监督权,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最终控制。公民监督是构建权力制约机制的基石。公民监督是政治民主的本质要求;公民监督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有效安全阀;公民监督是提升人的主体性的基础;公民监督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我国的公民监督体制还面临着许多困境,需从不同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但目前其在社会、政府、公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对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以提升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促使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环境权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分析了传统法学理论对环境权性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环境权分为国家环境权和公民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是具有公权性质的以服务为本的权力,公民的环境权是具有私权性质的以参与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数字政府的兴起为政府创新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更有利于公民参与的发展。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具有双向性、互动性、便捷性等优势。但分析网络公民参与现状,可以发现数字化政府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工具理性思维严重,数字鸿沟制约发展,参与的无序性等问题。要促进网络公民参与的有序发展需要从培育公共精神,加强基础信息建设,推动公民参与制度化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的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环境,完善公民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