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醒世姻缘传》对传统的婚姻民俗有详细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明清时期的婚姻形态,其普遍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并辅以纳妾的补充形式。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念有:择偶时重视家风人品才华,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庭中,主张男尊女卑,妻尊妾卑。  相似文献   

2.
公元 5世纪 ,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封建王国。西欧又退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1 0世纪。 1 0世纪以后 ,封建城市兴起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 ,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越来越占优势 ,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结构与家庭生活的变化 ,其次是人们的婚姻生活与婚姻观念的变化。它充分说明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2000多年前句町国时代壮族先民婚姻形态的考证,对桂滇边驮娘江流域30万壮族人中当前仍盛行的女娶男嫁婚姻展开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壮族男娶女嫁婚姻起源的探索,以及对20世纪上半叶仍普遍存在的壮族女子走婚制(即不落夫家)的论述,来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勾勒出20世纪初壮族社会中三种婚姻形态并存的历史画面,并试图通过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衬托出人类婚姻史的模糊轮廓。  相似文献   

4.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春斌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35-140,161
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动因,单纯地通过对法律形式理性的片面认知,容易污名化这种在藏区农牧区非常适应的本土化的婚姻习惯,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其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是适应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生存策略和选择,是一种本土性适应。将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定性为“落后说”、“野蛮说”、“残余说”是受时代局限的产物。在性质上定性为“本土适应论”更为适宜。这对于我国建立稳定、和谐、有序的民族关系,缓解民族冲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否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的现行立法是无法走出事实婚姻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更是无法解决立法逻辑上的自洽。确认我国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却有着充分的正当性:既有传统习俗传承铺衬的历史前提,又有公法私法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有事实婚姻自然形态的内在动因,又有国外立法经验教训的外部示范。  相似文献   

7.
侯君 《科技咨询导报》2014,(33):214-214
婚礼者,万物之始也。婚姻是亲属关系发生的根源。中国古人向来重视婚姻,认为其为人伦之本,是一切社会组织和制度发端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有着明显的延续性,西周时期确立的婚姻制度的原则、礼仪、规范在后世得以确认、延续和进一步的发展。西周时期确立了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主导形态,这种形态延续到清末,甚至影响到现代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实态。该文关注了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不仅仅在于研究西周这一时期婚姻的原则与礼仪规范,更主要的是为了探求其对后世以及当代的影响,希望对现今仍存在的一些婚姻习俗找到溯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平安时代的婚姻、家庭形态——“访妻婚”和“妻方居住婚”与当时的“摄关政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日本史料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当时的婚姻、家庭形态中所包含的“小孩的归属”问题、“近亲婚姻”问题和“正妻地位的确立”问题对“摄关政治”的确立、持续和衰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其速度是被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左右的。婚姻形式、婚姻形态和婚姻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我国社会正进行着一场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必然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必然促使我国当今社会组成家庭的婚姻形态和婚姻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周克芹的中篇小说《果园的主人》正向人们揭示了这一发展变化趋向。《果园的主人》以当今农村联产承包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为背景,以整修尤家山一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传统婚俗雷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俗雷歌是反映粤西雷州半岛传统婚俗的一面镜子,它描绘了雷州各种不同的传统婚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婚嫁仪节:在婚姻形态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约束和两情相悦、自由浪漫的恋爱婚姻并存;在婚嫁仪节上,既闪现着儒家礼仪的厚重,又极具地方乡土特色,体现了雷州普遍性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1.
婚姻是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形式之一。婚姻形态规定着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影响着社会的总体面貌。两汉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巩固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男权社会的加强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在婚姻习俗上,出现了很多男女不平等、不文明的的陋俗。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到了近代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形态。特别是清末民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新式婚姻仪礼。试从特征、形态以及新旧婚姻仪礼等方面考察近代东北地区婚俗的变化和发展,并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部地处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我国个别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是在特定的民族生境下形成的,除了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外,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等也都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4.
婚姻形态是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占55个,少数民族婚姻的多样性与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从形式到实质存在诸多冲突,本文拟从法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对冲突的产生以及调适的可能进行探讨,力图为现实中少数民族婚姻法制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壮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探索壮、泰两族曾经经历的婚姻形态及其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收到新疆周雄同志的来信,希望了解有关德意志民族的几种称谓(日耳曼人、条顿人、德意志人、普鲁士人、雅利安人)的具体内涵,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0世纪初,日耳曼人逐渐强大起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曾经依附罗马帝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罗马教廷竟然转向传统蛮族日耳曼人。教会同奥托结成同盟,借助奥托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奥托则在教会的支持下,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教皇与德意志皇帝也就开始了长达六百多年的权利角力,合作与反目,控制与反控制,对抗与妥协。德皇和教皇联手在中世纪后半期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上演一出出精彩纷呈的政治好戏。虽然这种争夺的时间跨度很长,过程很曲折,斗争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这复杂的你争我夺背后,不难看出他们所争夺的交点无非是权力和利益。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村落的婚姻习俗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同时也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今天的贵州少数民族村落社会正在发生变化,婚姻习俗中既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也保留着部分传统文化。村落变化导致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婚姻习俗变化导致村落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失去传承载体。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不仅要保护物质形态的村落,还应以系统的思维对村落生活方式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试论“闪婚”现象的成因及引起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戈 《科技信息》2009,(35):405-406
“闪婚”即“闪电式结婚”、“快餐婚姻”,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基础上的婚姻形态,是人们非理性和理性冲突的结果,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它的出现与蔓延既存在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存在诸多个人主观因素。更主要的是,法律也为“闪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虽然“闪婚”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婚姻。但我们不能因为“闪婚”披着合法化的外衣,而忽略其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对“闪婚”进行法学的分析,可以使青年人对婚姻进行理性思考,以选择健康的婚姻模式,寻求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同国家本身一样,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完善,国家经济职能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经济职能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历史考察,旨在借鉴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注重制度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