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秦建筑文化,同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字、度量衡等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体制和建筑美学中的基本特点,如大屋顶、高台基、木结构、左右对称等在秦代都发展到成熟的程度,从建筑内容、建筑思想分析、技术进步等方面对秦建筑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前,蒙恬指挥修筑的"秦直道",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直抵包头的九原郡。秦直道的建成打通了内地通往北部边疆的主动脉,对当时和后世的军事、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影响深远。20世纪70年代,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的秦直道遗迹被发现后,陕西、甘肃和内蒙的广大学者对秦直道开展了持续研究,四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由于秦直道建设的年代久远,史料记载的内容较少,要全面揭开秦直道神秘的面纱还需要广大研究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文章在研究分析史料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子午岭上古道沿线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场考证,对秦直道的修建时间,中间段的路线走向以及秦直道的基本技术要素等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20,(1):63-66
汪曾祺用人文主义价值尺度,比照乡愿中国的传统文化,亦真亦幻描摹出一幅秦邮记忆的文学想象。在汪曾祺的笔下,汪曾祺对秦邮乡土的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概括,与当地的衣食住行进行关联,通过一系列具体场景中的小视角事物和形象的言说描摹,制造了一个温情脉脉、诗情画意的"乡土秦邮"。  相似文献   

4.
资讯     
打造甘肃礼县建设先秦文化考古科研基地甘肃礼县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甘肃秦文化博物馆",该馆建成后将成为秦早期文化考古科研基地。据悉,工程包括主体建筑和先秦文化广场,总占地面积四万三千八百六十四点七平方米,其中博物馆面积八千三百五十  相似文献   

5.
唐及唐以前我国文献东传日本之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和日本的文献记载,对唐及唐以前我国典籍东传日本的历史作了一定的探讨和介绍,提出我国文献东传日本始于秦,到唐朝达到相当的规模,并论述了东传文献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秦灭巴蜀后,巴蜀地方社会在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乃至社会意识诸方面发展具有两层明显的面相。一是巴蜀地区深度融入“中央-地方”格局,巴蜀社会接受秦文化辐射,对“中央”逐渐形成政治和文化认同,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首长出于掌握民众的需要,在日常行政中亦能尊重和接纳巴蜀本土文化传统,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秦蜀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7.
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广西的“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有独特的体貌特征,创造了自己特色文化,属于民族文化自主发展的时期。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汉族文化逐渐进入并不断扩大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进入了与汉族文化融合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雕塑作品很多,它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的缩影。商业文化与儒家文化巧妙的结合是山陕会馆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种结合,才使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品味十足,尽情地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雕刻、书法等文化的风采,并通过多种艺术语言形式,传播着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有利于秦、晋商人弘扬儒商文化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鞅变法使秦逐步走向强大进而一统中国,秦之后历代封建国家均沿袭以法治国之道。本文剖析商鞅变法"以法治国"之思想理念、立法原则、执法规则,分析了法治对秦的影响,从而发现法治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所建立的某些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有些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考察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窥视秦始皇的“成功”,以及他所建立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指出焚书坑儒事件反映了秦王朝极端的思想专制政策,不仅终止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也加速了秦王朝本身的瓦解.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指出焚书坑儒事件反映了秦王朝极端的思想专制政策,不仅终止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也加速了秦王朝本身的瓦解.  相似文献   

13.
从战国末期越败于楚到三国东吴开发江南,瓯人文化先后经历了越化和汉化的过程。越化使瓯人文化的原始性提升为政治性,其发展意识积淀了馈赠与窥占、合作与内斗等许多文化新特点;秦、汉、东吴对瓯越实施的削挤分化、军事干涉、移民充军等汉化政策,导致瓯人的生存危机和百越时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14.
秦直道是公元前212年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令蒙恬监修的一条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在和平时期秦直道沟通南北,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汉代的王昭君和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自愿和亲出塞北上时,曾经秦直遭到漠北。它是一条“统一之道”、“帝王之道”、“民族团结之道”、“经济发展之道”、“萨拉鸟素流域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融汇交流之道”和“红色旅游之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发源地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结合历史地理归纳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结果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特色鲜明。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底蕴丰富的长安结下不解之缘。长安不仅是周、秦、汉、唐千年古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破晓地。结论长安传统节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简论秦始皇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所建立的某些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有些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考察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窥视秦始皇的“成功”,以及他所建立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出土的春秋时期秦青铜器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青铜器物不同组成部分所用原料是相同的,同一器物本体和补块使用了同样的原料.因子分析显示礼县、陇县、宝鸡和凤翔四个地区秦青铜器中的微量元素组成无显著差异,说明秦人可能已经拥有独立的矿冶和青铜制造业,而且有着比较稳定的矿料来源.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具有的特点,为测试青铜器残存基体中的微量元素提供了非常好的测试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春秋时期秦人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也为研究文物微区的微量元素组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秦对巴蜀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巴和蜀这两个古代民族的消融演变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列举秦并巴蜀后,对两地采取的不同治理措施入手,分析采取这些不同措施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而阐述了在巴蜀两族最后的演变过程中,秦的统治措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论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对两国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力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58-160
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根据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针对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有效地开展网络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